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水蛭素对微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肝素组、水蛭素组,建立大鼠微血管损伤后吻合模型,于术后2小时、24小时、3天、5天观察血管吻合后的愈合情况及血管通畅情况.将血栓连同血管段一起取出,切片、HE染色,取血管血栓体部中点切片,用Image Pro Plus 6.0医学图像处理系统测量血栓形成的面积和血管腔面积的比值(简称血栓比值).结果 随观察时间的延长,3个实验组血管吻合口通畅率呈下降趋势.血栓比值术后2小时肝素组和水蛭素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24小时、3天和5天生理盐水组、肝素组和水蛭素组血栓比值3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Wistar大鼠股动脉吻合术后局部应用水蛭素能够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使通畅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臂动静脉造瘘端侧吻合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臂近腕关节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侧吻合术,为64例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管通路。结果:64例均一次吻合成功,出血少,术后当时能触及明显血管震颤,闻及清晰血管杂音。60例使用良好,发生血栓形成4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感染、窃血综合征。结论:在前臂近腕关节处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朱珏 《吉林医学》2012,33(30):6545-6546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方法,评估术后的内瘘通畅率,吻合口直径及透析流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自体血管前臂AVF患者,其中端侧吻合术35例,端端吻合术35例。结果:端侧吻合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1%,高于端端吻合组的85.7%(P<0.05);3个月通畅率为94.2%,高于端端吻合组的77.1%(P<0.05);术后3个月吻合口口径及透析血流量均高于端端吻合组(P<0.05)。结论:自体血管前臂AVF采取端侧吻合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血管吻合术对远心端血管吻合口血流量、血压以及内膜增生程度的影响。方法:16只犬随机分为偏心搭桥组和普通搭桥组行血管搭桥,搭桥后测定近心端及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和血压值;术后3个月牺牲动物,远心端吻合口切片,测定血管内膜厚度,比较不同血管吻合术内膜增生程度。结果:(1)偏心搭桥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分别为(2.7±0.4)、(2.1±0.5)ml/s,偏心搭桥组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显著升高(P〈0.01);(2)偏心搭桥远心端吻合口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7±19)、(86±17)mmHg,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96±14)、(76±14)mmHg,偏心搭桥远组高于普通搭桥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偏心搭桥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的血管内膜分别为(60.32±3.52)、(110.50±9.62)μm,差异显著(P〈0.01)。结论:偏心搭桥能够显著增加远心端血流量,抑制搭桥术后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的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5.
水蛭注射液抗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水蛭注射液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进行水蛭注射液抗大鼠血栓形成实验。结果:水蛭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抑制率为47.66%。结论:水蛭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情况,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111例,成功率92.5%,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其中,端端吻合术65例,端侧吻合术55例。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外科处理及预防。方法对血液透析内瘘术后3例U型人工血管造瘘感染并出血、2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肢体缺血、3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血栓形成并肱动脉瘤患者,分别施行人工血管拆除、动脉端端吻合;动静脉瘘口切除、桡动脉结扎;桡动脉吻合口切除取栓、动静脉端端吻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2月,8例患者均无复发,其中动脉内瘘重建3例,血管吻合通畅。结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应早期处理,预防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志玲 《吉林医学》2011,(33):7099-709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前臂小血管吻合的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动静脉内瘘术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小血管吻合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小血管吻合术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小血管吻合术的最佳手术方式。结果:桡动脉和头静脉侧端吻合术较端端吻合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两种吻合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小血管吻合术应以桡动脉和头静脉侧端吻合为临床首选的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上肢主要动脉损伤 2 16例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 血管损伤后主要修复方法为 :( 1)单纯修补缝合受损的血管 ;( 2 )血管端端吻合术 ;( 3)血管移植。结果 本组 2 16例 ,有 5例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 ,其中 2例发现及时 ,经再次手术 ,肢体存活 ;3例术后因发现较晚而截肢 ,余 2 13例全部存活。结论  ( 1)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 ,应尽早行手术探查 ;( 2 )肢体血循环重建的时限 ,可根据伤情、技术能力等适当延长 ;( 3)血管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 4 )尺、桡动脉同时损伤者 ,强调两条动脉均应修复。  相似文献   

10.
应用显微器械进行外径在1毫米以下的小血管端侧吻合,是进行颅外—内动脉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技术,为了更好地掌握小血管端侧吻合操作,普及小血管吻合技术,我院普训人员在初步能进行小血管端端吻合的基础上,从1979年10月至1980年12月,先后进行外径1毫米以下的小血管端侧吻合动物实验共54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水蛭注射液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 ,进行水蛭注射液抗大鼠血栓形成实验。结果 :水蛭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 ,抑制率为 47.66%。结论 :水蛭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中肝动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位肝移植中影响肝动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7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肝动脉狭窄,现存活8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动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病例早期确诊并手术探查修复,血管修复的方法有血管修补缝合术、端端吻合和自体静脉移植术。结果:1例血管吻合重建血循环后因肢体损伤严重、广泛坏死而截肢、其余33例全部存活。结论:(1)四肢主要动脉损伤诊断明确或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2)血管修补缝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术是主要修复方法,血管缺损2cm以上者应行自体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上肢远端3种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分别施行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90例术后早期未出现并发症,均能达到血透标准,鼻烟窝内瘘端端吻合组的吻合口口径小于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P〈0.05),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两组的吻合口口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吻合口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端侧吻合对患者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住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5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8例采用门静脉端端吻合,1例因受者门静脉主干长段闭塞,取栓无法再通,将供肝门静脉与受省下腔静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现存活6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廖丹  张林  李红  肖欢 《西部医学》2011,23(12):2353-2355
目的探讨头静脉、桡动脉三种不同吻合方式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中采取端侧、端端、侧侧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内瘘并发症,并做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92.9%,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端端吻合术组与侧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术组与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血流量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内瘘堵塞23例(7%),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组和(或)糖尿病组与其他组比较,其内瘘失败率明显增高(10.6%和3.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仍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高血压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应把握手术技巧,并于术前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组20只兔40根股动脉用大血管夹钳夹1min后,从钳夹处的中央完全剪断,再显微吻合;对照组10只兔20凤动脉除不用大血管夹钳夹外,其步骤和方法同前。结果显示:实验组吻合术后4h和72h吻合口血栓形成率分别为40%和50%,对照组分别为0和5%,该模型适用于研究血管吻合后血液成份、血流的变化与吻合口血栓关系, 用于药物防治血栓形成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检查确诊后。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19条,行血管修补5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8条,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有血栓形成者,术后抗凝,祛聚治疗7-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后用肝素3天。结果:血供恢复良好者29和血管;截肢2例。结论:彩超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完善血管断端吻合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 吻合前处理包括分离血管断端、检查血流状况、剥除血管外膜、冲洗断端管腔;血管吻合法包括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和三定点连续缝合法;吻合后处理包括松开血管夹、处理动脉痉挛、处理并行静脉;缝合伤口包括覆盖吻合口、避免死腔、引流、缝合,结论 注意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胆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两种术式,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术式。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人,用单盲法对两组病人分别流行端端和侧侧吻合术,测量胆道空肠压力差及pH值,并行t检验,同时对术后吻合口漏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侧侧吻合较端端吻合压力差大(>5mmHg),pH值变化及两组漏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狭窄1,3,5年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显,P<0.05,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胆肠侧侧吻合术的长期效果优于端端吻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