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的检出以及菌种的构成。方法采用菜子油培养基,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毛囊内共分离出326株马拉色菌,其中球形马拉色菌255株,占78.22%;合轴马拉色菌54株,占16.56%;糠秕马拉色菌17株,占5.22%。从皮损部位疹间皮肤皮屑分离马拉色菌298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221株,占74.16%;糠秕马拉色菌43株,占14.43%;球形马拉色菌30株,占10.07%;钝形马拉色菌4株,占1.34%。菌种检出率和菌种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P<0.0001)。结论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优势致病菌,正常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巢式 PCR法检测马拉色菌特异的 DNA从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鉴定马拉色菌的各菌种 ,并应用于花斑癣 (Pityriasis Versicolor,PV)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携带情况中的研究。方法 从 PV患者的皮屑中提取马拉色菌的 DNA,以马拉色菌属 r RNA内转录间隔区设计属的引物和各个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多聚酶链反应 (nest-PCR) ,检测 10 5例 PV患者皮屑中的马拉色菌的目的 DNA片断。结果  10 5例 PV患者共检测到 5例种的共 32 1株马拉色菌的 DNA。每例患者平均检测到约 3种马拉色菌的 DNA。各种马拉色菌的检出率依次为 :球形马拉色菌 80 .0 % ,限制马拉色菌 81.9% ,合轴马拉色菌 77.1% ,糠秕马拉色菌 4 1.9% ,钝形马拉色菌 15 .2 %。未检测到厚皮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结论  PV皮屑中存在多种马拉色菌 ,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是 PV患者皮损处的主要马拉色菌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处定植的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药敏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和思考AD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鉴定AD皮损表面细菌菌种定植情况,计算金葡菌的菌落密度,分析其与皮损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是否检出金葡菌与皮损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AD皮损中的金葡菌定植密度与皮损类型相关,金葡菌药敏提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高。结论 金葡菌的定植与AD发病、皮损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AD的抗感染治疗首选外用,其中夫西地酸为100%敏感,系统用药可选择敏感率相对较高且较为安全的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为76.2~91.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皮损中β防御素2(human β-defensin-2,hBD-2)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嗜脂性马拉色菌相关性。方法以真菌镜检和培养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屑中是否存在马拉色菌,同时应用逆转录(RT)-PCR的方法检测该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皮肤中hBD-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屑中的hBD-2mRNA表达水平马拉色菌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两者与正常人比较,表达均高于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阳性组的平均PASI分值高于马拉色菌阴性组。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屑中存在马拉色菌可能是导致皮损中hBD-2mRNA表达升高的原因,推测马拉色菌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的免疫反应,进而可能与银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面部脂溢性皮炎严重程度与皮脂溢出量及马拉色菌菌量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判断患者面部脂溢性皮炎严重程度;使用sebumeter测量左右鼻翼及其周围面颊等4个部位的皮脂;用胶带法在患者面颊近鼻翼皮损最重处取材,高倍镜下记录马拉色菌密度。结果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炎症严重程度与马拉色菌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0.549,P<0.001);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面部皮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马拉色菌密度的患者面部皮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炎症严重程度与马拉色菌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油脂量无关。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马拉色菌密度与面部表面油脂量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花斑糠疹患者马拉色菌属的菌种构成,分析不同临床表现皮损的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刮取皮损处标本接种于改良的Leeming和Notman培养基。菌株通过生化方法鉴定。使用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M27-A3方案对马拉色菌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收集的200个样本中,73%来自男性,26%来自女性,好发年龄为21至30岁。最多见菌种为合轴马拉色菌(50%),继而是糠秕马拉色菌(32.86)、球形马拉色菌(14.28%)和斯洛菲马拉色菌(2.86%)。色素减退性皮损占74%,色素增加性皮损占26%。合轴与糠秕马拉色菌为色素减退性皮损最常见病原菌,球形和斯洛菲马拉色菌为色素沉着性皮损最常见病原菌。大多数菌种对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合轴马拉色菌是引起花斑糠疹最常见病原菌。色素减退和色素沉着性花斑糠疹的菌种分布存在差异。改良的Leeming和Notman培养基可以用于马拉色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润肤消炎洗剂对特应性皮炎(AD)皮损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影响.方法 选取23例AD患者,左侧(或右侧)上肢(或下肢)的典型皮损作为治疗组靶皮损,对侧相应皮损则作为对照组皮损.(1)治疗组靶皮损以润肤消炎洗剂外洗或湿敷,治疗14 d.对照组皮损不给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皮损处金葡菌定植密度.(2)检测润肤消炎洗剂对标准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靶皮损的金葡菌定植密度[(107 893±260 049)CFU/c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皮损[(343 321±424 940)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润肤消炎洗剂(中药浓度1 g/ml)对标准金葡菌和MRSA均具有抑菌作用,与阳性对照组(2%夫西地酸钠)的抑菌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炎、抑制金葡菌可能是润肤消炎洗剂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的特殊临床症状及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与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特殊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及治疗。结果 7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患者的皮损中发现大量马拉色菌菌丝相,经在含脂质的培养基上培养生长出马拉色菌,抗真菌治疗有效。1例表现为甲营养不良的患者甲屑中发现有大量马拉色菌菌丝。结论在非花斑癣患者的皮损中发现大量马拉色菌菌丝可能与其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他营养脂类制剂有关。马拉色菌可以引起甲真菌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3Ra1及IL-13Ra2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35例AD患者(21例进行期,14例静止期)皮损区、非皮损区和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IL-13Ra1及IL-13Ra2蛋白表达。结果:IL-13Ra1和IL-13Ra2在AD非皮损区以及正常人皮肤的基底层细胞低表达,在AD皮损区中呈表达高(P<0.01),并且表达范围扩大至表皮全层和真皮乳头层;在AD非皮损区和正常人皮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期AD皮损区IL-13Ra2表达高于静止期(P<0.05);而IL-13Ra1在进行期和静止期AD皮损区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3Ra1及IL-13Ra2与AD发生发展有关,针对IL-13Ra1和IL-13Ra2的生物制剂可以成为AD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甚晚抗原-4(VLA-4)在特应性皮炎(AD)皮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AD患者皮损VLA-4的表达,参照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析VLA-4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组皮损VLA-4的平均光密度(A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LA-4的表达水平与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D患者皮损VLA-4的表达增高,VLA-4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趋势季节模型在住院人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我院2002年~2006年来各季度的实际住院量变化趋势,预测2007年我院各季的住院人数.方法 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配合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并利用PEMS3.1统计软件包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趋势季节回归模型为Yc=2530.6 250.35X,方差分析结果P<0.05,显示该方程呈直线相关关系,预测值=季平均预测值×各季的季节比率.结论 通过预测住院人数为医院制定工作计划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