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受损是否会影响嘌呤P2Y4受体表现,对三磷酸腺苷/三磷酸鸟苷(ATP/UTP)对周围受损神经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取36只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观察组大鼠行一侧坐骨神经切断修复模型,分别在术后1d、1、2、3、4周后处死大鼠,取出部分坐骨神经,脊髓以及神经节.对照组大鼠仅做切口,不进行其他手术;正常组为正常参照对象,同时检测RT-PCR(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的序列.结果 正常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脊髓与坐骨神经均发现P2Y4mRNA表达[正常组脊髓:(0.215±0.032),坐骨神经:(0.643±0.011);对照组脊髓:(0.221±0.027),坐骨神经:(0.653±0.012)];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吻合口远端P2Y4mRNA表达呈逐渐变强现象.结论 观察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吻合口远端P2Y4mRNA表达呈逐渐变强现象,近端呈逐渐减弱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047在大鼠神经损伤后痛觉敏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脊神经结扎(SNL)后脊髓与背根神经节CD147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D147 mRNA的表达.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注射CD147过表达RNA或干涉RNA后,观察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MWT)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几乎不表达CD147,且SNL后脊髓CD147表达几乎无变化;正常大鼠背根神经节有少量CD147表达,SNL后CD147和mRNA表达均升高;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注射对照RNA或过表达RNA后,对照组大鼠MWT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过表达组大鼠的痛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注射对照RNA或干涉RNA后,对照组MWT下降,干涉RNA组痛域亦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后,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D147及其mRNA表达均上调;CD147过表达可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干涉CD147 RNA表达,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慢性收缩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L4背根神经节中的蛋白表达。方法实验1: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每组n=8)。Naive组不做任何手术;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CCI组按Bennett法结扎右侧坐骨神经主干制备CCI模型。分别测定Sham组和CCI组术前2天(基础值)及术后第1、3、5、7、14、21天(Naive组则在相对应的时间点)大鼠同侧(本实验为右侧)后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实验2: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每组n=6)。CCI组制备CCI模型,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同侧L4背根神经节;Naive组不做任何手术,直接取右侧L4背根神经节;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直接取右侧L4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L4背根神经节GDNF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1: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从术后第3天开始至术后21天内各时间点MWT和PWL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实验2:与Sham组相比,CCI组在L4背根神经节的GDNF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CCI大鼠的L4背根神经节的GDNF表达减少,可能参与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细胞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家族(TRPC)各亚型在炎性痛及神经病理性痛中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 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炎性痛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炎性痛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蜜蜂毒炎性痛模型组;神经病理性痛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模型组.测定各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然后分别于蜜蜂毒处理后2h及神经结扎后1周,检测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内TRPC家族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和各组背根神经节细胞内TRPC家族相应亚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技术显示,背根神经节细胞TRPC3、4、5亚型的mRNA表达水平在蜜蜂毒炎性痛组显著增加(P<0.001);而在神经病理性痛组背根神经节细胞TRPC2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 <0.001),同时TRPC3 mRNA表达水平却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蜜蜂毒炎性痛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内TRPC3、4、5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而神经病理性痛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内TRPC2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 蜜蜂毒炎性痛模型及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TRPC通道各亚型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提示TRPC通道各亚型在炎性痛及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β1,4-GalTImRNA在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节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eal-timePCR方法,分析β1,4-GalTI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变化。运用原位杂交检测β1,4-GalTI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定位情况。结果:Real-timePCR显示,与正常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相比,β1,4-GalTI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β1,4-GalTI在正常脊髓中的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脊髓灰质中,而损伤后在灰质和白质中均可见有大量的阳性信号。β1,4-GalTI在背根神经节中则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结论:本实验发现β1,4-GalTI在正常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有表达,并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提示β1,4-GalTI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否对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Sham组:只分离皮肤、肌肉,不结扎坐骨神经;Sal组:形成CCI后注射生理盐水组;Cl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组;Clo+Y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和育亨宾组。在注射药物3 d后急性处死动物,取患侧脊髓L4、L5、L6背根神经节采取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和IL-6浓度。结果:术后从7 d开始CCI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TNF-α和IL-6浓度有明显增高。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能明显抑制CCI引起的脊髓背根神经节TNF-α和IL-6的表达(P〈0.01)。结论:损伤的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可以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意义。方法: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20):空白对照(C)组;骨癌痛模型(CP)组,左胫骨内接种含2×105个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的悬液10 μl;假手术(S)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接种后第4、7、10、14、17、21天进行疼痛行为学测试,在第14、21天各组分别选10只大鼠,取背根神经节,5只行免疫组化染色,另5只抽提RNA行实时PCR,检测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CP组大鼠在胫骨内接种肿瘤后第10天开始出现痛觉过敏,第14~21天最为明显。CP组接种肿瘤后第14、21天患侧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P2X3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P<0.05),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骨癌痛模型大鼠存在痛觉敏化,可能与P2X3受体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范洪伟  马强  付健  丁磊  殷刚  马玉林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8):682-684,F0002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枸杞多糖(LBP)组,每组24只,后两组切除右侧坐骨神经2cm,LBP组腹腔注射枸杞多糖10mg/(kg.d),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第7、14、21和28d取坐骨神经离断的近端神经及相连背根神经节和相对应的脊髓(每组6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利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和LBP组的坐骨神经及相连背根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N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LBP组坐骨神经、脊神经节及脊髓中的N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在术后第7、14、21、28d均低于模型组组(P〈0.05)。结论枸杞多糖可抑制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近端及相应的节段神经节和脊髓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量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鼠龄、体重相匹配的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病程8周后各组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822,P=0.304);模型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 mRNA表达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1 mRNA的表达下降,消渴灵浓缩液可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消渴灵浓缩液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用STZ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DC)组、筋脉通小、中和大剂量组及硫辛酸(ALA)组,并设正常对照(NC)组.成模后即灌胃给药,筋脉通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10和20倍给药,ALA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给药,持续16周.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背根神经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以qPCR检测坐骨神经GRP78及caspase-12的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C组的背根神经节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DC组相比,各治疗组背根神经节的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与NC组相比,DC组坐骨神经的GRP78和caspase-12的mRNA的表达升高(P<0.01).与DC组相比,各治疗组坐骨神经的GRP78和caspase-12的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 筋脉通胶囊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提示筋脉通胶囊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同神经嵌压性损害早期c—fos基凶的表达及Ca^2+通道阻滞剂(CCB)对周同神经嵌压性损害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层分组制作坐骨神经嵌压性损害的动物模型,取嵌压后第1、4周的大鼠坐骨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电生理学的方法测定c-fos基凶的表达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运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CB高剂量和CCB低剂量组进行对照统计。结果:嵌压大鼠坐骨神经后,大鼠坐骨神经c—fos基因的表达第1周时显著增加(P〈0.01),第4周时趋于正常:CCB可减少1周时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高剂量组尤为显著(P〈0.01);第4周时CCB组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虽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慢(P〈0.01),但较模型组快,高剂量组显著(P〈0.05):结论:周同神经嵌压性损害早期c—fos基因表达增加,并使神经功能受损;CCB则可通过阻断Ca^2+内流过程而减少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从而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GAP-4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GAP-4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半定量分析坐骨神经横断后1d、2d、4d、1W、2W、4W远侧端组织中GAP-43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正常坐骨神经中存在NGF mRNA,但表达量较低。坐骨神经横断后,其远侧端组织中GAP-4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1周达到高峰,两周开始下降,4周则降至一般水平。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GAP-43基础的表达呈现出增高现象,提示OAP-43 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与神经损伤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DRG)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造模组(n=14),造模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建立糖尿病神经痛模型,造模成功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n=6);电针组于2周后介入电针,取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1次/日,30 min/次,干预1周。测大鼠造模前、模后1周、模后2周、模后3周机械痛阈(PWT),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腰4至腰6背根神经节中p-p38MAPK阳性细胞表达。 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模后1周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PWT无显著性差异,模后2周、模后3周模型组大鼠PWT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后3周电针组大鼠PWT显著升高(P<0.01);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腰4至腰6背根神经节上的p-p38MAPK阳性细胞个数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腰4至腰6背根神经节上的p-p38MAPK阳性细胞个数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和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p-p38MAPK阳性细胞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的表达和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相应节段(L4、L5、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L4、L5、L6节段背根节神经元ATP反应电流的变化.结果 CCI后7、14 d,损伤同侧L4、L5、L6节段背根节P2X3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染色加深,相应节段的脊髓背角浅层P2X3免疫反应性亦明显增加.CCI后7、14 d,损伤同侧相应节段背根节产生ATP快反应电流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电流幅度亦增强.应用非选择性P2X受体拮抗剂Suramin能明显抑制ATP反应电流.结论 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致神经痛后同侧对应节段的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明显增加,ATP快反应电流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缓慢牵伸肢体延长时周围神经相应的脊髓及背根神经节(DRG)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方法:29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以1mm/d的速度缓慢牵伸延长至20%、40%,停止延长后2、4周,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坐骨神经相应背根神经节及脊髓中GAP-43mRNA的表达及定位,以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缓慢牵伸至20%时相应脊髓及神经节呈阳性表达,延长40%时呈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采用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SNI)模型,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推拿手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光热耐痛阈、痛敏分数变化及L3-5节段右侧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 d后,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耐痛阈值及痛敏分数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CGRP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升高(P0.01)。在推拿治疗20次之后,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耐痛阈值及痛敏分数明显降低(P0.05);与同期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推拿组CGRP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推拿可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GRP的表达,参与神经损伤修复过程,最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0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然后分为A组(ATP组)和B组(阳性对照组),每组50只。伤后1、3、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P-2的表达;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14d和28d。A组大鼠MAP-2表达明显强于B组(P〈0.05);伤后14d和28d,A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表达MAP-2,并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2(GIRK2)在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和分布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kg·min)2 h建立痛觉过敏模型。瑞芬太尼注射后6 h、1 d、3 d和5 d,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GIRK2在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中分布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GIRK2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行为学评价瑞芬太尼输注后,鞘内注射GIRK2特异性激动剂ML297对痛阈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I-II板层,GIRK2主要与IB4阳性的小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共定位,而瑞芬太尼注射后GIRK2表达显著降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d后,与对照组相比,背根神经节GIRK2总蛋白(0.47±0.10 vs. 1.01±0.17,P <0.001)和膜蛋白(0.47±0.11 vs. 1.06±0.12, P <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与背根神经节结果相一致的是,脊髓背角GIRK...  相似文献   

19.
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中段钳夹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的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变化。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增强。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显著增强,神经再生完成后表达减弱,表明GAP-43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神经慢性挤压伤疼痛模型大鼠脊髓GABAA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5只为正常对照,15只做成CCI模型,用Von Frey细丝和CO2激光测定大鼠足爪的疼痛阈值变化,并于术后3d、7d和14d处死(n=5每组),取L4-5脊髓用RT-PCR方法测定不同时点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CCI大鼠结扎侧在术后3d即开始出现机械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7d、14d组逐渐加重(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CCI大鼠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于术后7d开始出现下降(P<0.05),且术后14d组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CCI大鼠疼痛模型中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其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