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46例CHF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应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测定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P容积(LAVp)和最小容积(LAVmin),并计算左心房存储容积(LARV)、左心房管道容积(LACV)和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即左心房每搏输出量,LASV)和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并与30例正常人的上述各参数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CHF组与正常组相比LAVmax、LAVmin、LAVp、LARV、LASV、LAAEF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而LACV则减低(P0.01)。2不同心功能级别心衰患者LAVmax、LAVmin、LAVp、LARV、LACV、LASV、LAAEF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3限制性充盈与非限制性充盈患者比较LAVmax、LAVmin、LAVp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LACV、LASV、LAAEF则减低(P0.05),LARV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CHF患者整个心动周期LAV均扩大,左心房管道功能减低、存储功能及助力泵功能代偿性增强;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逐渐加重,LAV进一步扩大,左心房管道功能进一步减低,而助力泵功能亦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LAVT)对终末期肾病(ESRD)肾移植手术患者左心房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ESRD患者65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并随访1年以上。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左心室功能参数和左心房容积参数,左心室功能参数与左心房容积参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房室瓣E峰最大流速(E值)、平均瓣环运动速度(e'值)高于术前,E/e'比值低于术前(P0.05);术后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心电图P波对应左心房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整体排空率(LATEF)、左心房被动排空率(LAPEF)、左心房主动排空率(LAAEF)低于术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e'比值与ESRD肾移植手术患者LAVmax、LAVp、LAVmin、LATEF、LAAEF呈正相关(r值分别0.663、0.237、0.373、0.650、0.581,P0.05),与LAPEF无直线相关性(r=0.101,P0.05)。结论 ESRD患者肾移植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LAVT能实时观察左心房容积变化,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前庭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容积及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变化并探讨其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78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和2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房颤组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n=46)和持续性房颤亚组(n=32);其中共有66例行环肺静脉前庭隔离射频消融术,术后6个月随访时有17例复发(复发亚组),49例无复发(无复发亚组)。研究在入组时利用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对所有受试者测量了其各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同时采用专门的心脏分析软件进行3D重建获得左心房容积,其中手术患者还在术后6个月时再次进行测量,以比较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阵发性房颤亚组和持续性房颤亚组、复发亚组和无复发亚组之差异及变化,并就此探讨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房颤组左心房容积、左右上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均显著增大(P均0.05);与阵发性房颤亚组相比,持续性房颤亚组左心房容积、左右上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均显著增大(P均0.05)。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的亚组分析显示:无复发亚组(n=49)左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的开口最大横截面积以及左心房容积均显著减小(P均0.05),复发亚组(n=17)右上肺静脉术后显著扩张、左心房容积明显增大(P均0.05)。术后左心房容积的减小与左右上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的减小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左心房容积(HR=1.05,P0.01)及右上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HR=1.09,P=0.05)仍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结论:环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可逆转房颤患者左心房及肺静脉的重构,左心房及右上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与术后房颤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ACM组)和相匹配年龄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左心房常规二维参数及应变率参数测量。常规参数包括: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p容积(LAVp)、左心房最大直径(LAMD)、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及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应变率测量指标包括:左心房间隔、侧壁、下壁及前壁收缩期的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及舒张晚期应变率(A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M组常规参数LAMD、LAVmax、LAVmin、LAVp及LAAEF增高,LAPEF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M组ASR增高,而SSR及ESR减低,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可以准确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阵发性Af患者择期行环肺静脉隔离术,根据Af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5例)和未复发组(23例);同期选择窦性心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患者在窦性心律下于术前、术后24h、1个月和3个月时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二尖瓣环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波(S峰)、舒张期波(D峰)、心房血流逆向波(PVa峰),并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①左心房大小: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消融术前LAVmax和LAVmin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在术后24hLAVmin均增加(均P<0.01),LAVmax无明显变化;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时LAVmax、LAVmin均减小至正常(均P<0.05),术后3个月时未再进一步减小,而复发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恢复至术前大小。②左心房功能: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消融术前LAEF和A峰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术后24h左心房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个月时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24h均明显增加(均P<0.01),2组PVa峰、S峰和D峰值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均P<0.05),LAEF和A峰在未复发组增加至正常水平(P<0.05),而在复发组仅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时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均未再有明显变化。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可以逆转阵发性Af造成的左心房大小和功能异常,而且长期对左心房大小和功能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9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非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被检人员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以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水平,并且应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测定各房壁的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e)、舒张晚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a)以及收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s)水平。结果观察组LAAEF、LAPEF、LAEF都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LAVmin、LAVmax、LAVpre都高于对照组(P0.01)。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m SRs、m SRe下降,m SRa上升(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早期展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间因心动过缓需要起搏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起搏电极放置部位的不同,患者被均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比较两组患者起搏治疗前后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最小左房容积(LAVmin),最大左房容积(LAVmax),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起搏治疗6个月后,与RVA起搏组比较,RVOT起搏组LAVp[(29.5±3.2)ml比(27.1±3.5)ml]、LAVmin[(18.6±2.0)ml比(17.2±2.7)ml]、LAVmax[(48.9±4.8)ml比(46.1±5.1)ml]、LAAEF[(47.2±4.5)%比(43.5±4.2)%]显著减少,LAPEF[(40.9±5.3)%比(43.6±3.9)%]显著提高(P<0.05或<0.01)。结论:右室流出道起搏疗效好于右室心尖部起搏治疗,可作为右室心尖部的起搏部的替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ICM的患者35例为ICM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2例为对照组。运用2D-STI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的收缩期应变(Ss)和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Se)和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Sa)和应变率(SRa),计算得到相应房壁的平均应变(m Ss、m Se和m Sa)及平均应变率(m SRs、m SRe和m SRa);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L-A法)测量两组受试者的左心房容积,包括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并分析左心房射血分数指标与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CM组LAVmax、LAVp和LAVmin容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LATEF、LAPEF与LAAEF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M组患者左心房m Ss、m SRs、m Se、m SRe、m Sa和m SR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M患者中,LAPEF、LAAEF、LATEF分别与|SRe|、|SRa|、SRs呈正相关(r=0.73、0.70、0.69;P均<0.05)。结论 2D-STI技术能够测量ICM患者左心房在整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应变及应变率,准确评估其左心房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微创外科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术前及术后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其规律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0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创外科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0例,分别于微创外科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Vmax)、收缩末期容积(LAVmin)、射血分数(LAEF)。同时计算左心房管道功能的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及左心房泵功能的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结果:微创外科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LAVmax,LAVmin随着随诊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术后LAEF、LAEFpassive、LAEFactive随着随诊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微创外科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前左心房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寻找可以预测房颤复发的左心房应变指标。方法入选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共203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在窦性心律下进行超声左心房大小、容积和应变的评价;之后接受双肺静脉隔离。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的情况。结果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03例,失访患者21例(10.3%),随访患者182例(89.7%)。其中复发患者66例(36.3%),无复发患者116例(63.7%)。筛选出可用于回归分析的自变量包括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四腔心切面)、左心房收缩前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总应变(四腔心切面)。建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预测评分模型,并与传统因素模型进行对比,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7比0.732,P=0.707)。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应变下降。左心房应变参数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PAF患者81例,择期行CPVA,据术后PAF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及复发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时静息状态下左房主动排空容积(LAAEV)、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总排空容积(LATEV)、左房总排空分数(LATEF)、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流速(VA)、A峰速度时间积分(A-VTI)及左房射血力(LAEF)。结果成功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反应左房辅助泵功能的指标LAAEV、VA、A-VTI及LAEF均减少(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LAAEV、VA、A-VTI及LAEF均增加(P0.05),反映左房储存功能的指标LAVmax、LATEV及LATEF均增加(P0.05)。复发组,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LAAEV、VA、A-VTI及LAEF均减少(P0.05)。结论 CPVA对PAF患者术后近期左房功能有不利影响,而术后远期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抑制作用及对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阵发性AF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螺内酯20 mg/d,对照组(48例)不予螺内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AF发作情况、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螺内酯12个月后Ald水平较前明显降低(5.30 ng/dl vs 7.70 ng/dl,P<0.01),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明显减少,左房内径、左房最大容积、左房最小容积及左房收缩期前容积均减小,左房射血分数增高(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抑制阵发性AF患者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递进式射频消融对于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在接触式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递进式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尽量终止心房颤动。手术6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症状、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1)术中有40%的患者在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余经过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2)术后有15%的患者为阵发性心房扑动,8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3)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0%±15.00%vs.36.50%±19.50%,P<0.05)。结论对于高度选择性的伴有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递进式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的,术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维持窦性心律,同时心腔发生了逆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得以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按术前心脏节律分为窦性心律组(n=34),阵发性房颤组(n=11),持续性房颤组(n=30);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Ⅰ型胶原(Col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增加更明显(P均<0.05)。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与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窦性心律组比较,ColⅠ、bFGF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上调,持续性房颤组相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增高(P均<0.05)。同时ColⅠ、bFGF的mRNA、蛋白表达均与房颤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呈正相关。结论心房组织中bFGF和TGFβ-1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胶原增加和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静脉电隔离术(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 PVI )联合碎裂电位(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 CFAE)消融对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比观察23名于本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VI及左房顶部线性消融,其中12例联合CFAE消融,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手术并发症、左房大小、左房血栓、一次手术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CFAE消融组总手术时间(252±35) min、X线曝光时间(42±9.1)min、消融时间(94±11)min,单纯行PVI 组分别为(176±22)min、(34±7.6)min、(63±8)min,联合CFAE消融组手术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两组手术并发症、对左房大小及左房血栓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CFAE消融组一次手术成功率(75%)明显高于单纯行PVI组(64%)( P<0.05)。结论 PVI联合CFAE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虽增加手术、消融及X线曝光时间,但并不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房颤消融的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房颤(AF)对人外周血CD34+造血祖细胞(CD34+HPCs)的影响,以及持续心房快速起搏犬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初步探讨CD34+HPCs及SDF-1/CXCR4在AF时心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阵发性AF患者组(n=35)、持续性AF患者组(n=35)及窦性心律者对照组(n=30)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并对持续性AF患者组中24例患者成功进行体外直流电复律后48 h,测定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另外,将成年健康杂种犬13条随机分为两组:即快速起搏组(n=7)和假手术组(n=6),均开胸后于右心耳缝植AOO型起搏器,快速起搏组以400次/min起搏6周,假手术组不起搏。应用RT-PCR测定左心耳和左心房CXCR4 mRNA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左心房SDF-1蛋白的表达。结果: 持续性AF患者组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AF患者组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间无差别。持续性AF患者成功进行体外直流电复律后48 h,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较复律前明显下降(P〈0.05)。快速起搏组犬左心耳和左心房CXCR4 mRNA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左心耳增高16.7%,左心房增高18.8%;SDF-1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持续性AF患者外周血中CD34+HPCs的数量增加;心房快速起搏犬心房SDF-1/CXCR4的表达增加。CD34+HPCs和SDF-1/CXCR4可能参与了持续性AF患者心房损伤时心肌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有效性。方法:21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因个人原因未选择瓣膜置换术中行射频消融术,各组患者术前年龄、左房内径(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行瓣膜置换(单瓣115例,双瓣95例)的同时随机分为3组:改良组(71例,即瓣膜置换的同时行改良左房折叠术)、常规A组(对照组1,68例)和常规B组(对照组2,71例)行常规左房折叠术,术后测量患者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观察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房颤的有效性。结果:术前、术后相同心脏超声平面显示改良组术后LAD显著减小,且改良组房颤转复率1月高达31%,明显高于常规A组(12%)和B组(7%)。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改良组房颤转复率为18%,与常规A组(6%)和常规B组(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改良左房折叠术作为附加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转复患者房颤心律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 方法 2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消融治疗和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时有15例患者仍为窦性心律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比较该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X线胸片中心胸比例和6min步行距离. 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LAD缩小而 LVEF增加(均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均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LVEF和6min步行距离增加(均P〈0.05=,而LVEDd,LAD和心胸比例缩小(均P〈0.05). 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消融治疗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作肺静脉造影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3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无肺静脉造影组(n=18)和肺静脉造影组(n=16),无肺静脉造影组不作肺静脉造影,余步骤与肺静脉造影组相同,两组均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重建左心房及肺静脉,再分别行左、右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终点为肺静脉与心房完全电隔离。结果无肺静脉造影组消融术时间[(92.78±19.46)minvs.(106.44±20.18)min,P0.05]及X-线曝光时间[(11.47±4.32)minvs.(16.06±8.72)min,P0.05]少于肺静脉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心房三维重建时间[(6.22±2.65)minvs.(6.31±3.00)min,P0.05]、左、右侧环肺静脉消融时间[(21.61±7.66)minvs.(20.50±8.09)min,P0.05;(17.33±10.22)minvs.(17.48±7.86)min,P0.05]及即刻消融成功率[100%(18/18)vs.100%(16/16),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作肺静脉造影,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房颤消融治疗,可达到相同消融效果,可节省消融术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手术步骤、耗材和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入选38例慢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房颤有无复发对左心房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31例慢性房颤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3.45±1.46)个月,将其按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15例)和非复发组(16例)。随访结果如下:(1)消融术前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超声指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非复发组消融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较术前减小[(38.73±3.77)mmvs.(41.86±4.73)mm,P0.01],左心房上下径较术前减小[(58.03±4.31)mmvs.(61.70±3.80)mm,P0.01],左心房左右径较术前减小[(43.93±6.06)mmvs.(46.08±6.62)mm,P0.01],左心房最大容积较术前减小[(75.78±22.27)mLvs.(83.18±24.29)mL,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减小[(45.85±4.98)mmvs.(48.26±5.36)mm,P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术前减小[(28.74±4.27)mmvs.(31.44±5.32)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68.03%±4.58%vs.62.75%±7.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窦律能使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及左心室逆向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