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不同时期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房颤的79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阵发性房颤组65例、持续性房颤组14例),随访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左心房最大面积(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等左心房结构指标,并通过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排空容积等指标探讨左心房功能的变化。体检非房颤人群22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消融术前检测显示:房颤组左心房最大面积、LAVmax、LAVmi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增大更显著(P0.05)。房颤组LAAEF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持续性房颤组下降更明显(P0.05)。LAPEF及左心房排空容积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房颤患者术后左心房最大面积、LAVmax较术前均有变小(P0.05),但两者出现变化的时间点不同,阵发性房颤组在术后1年明显变小(P0.05),持续房颤组在术后近期就出现明显变小(P0.05)。两组LAAEF、LAPEF、排空容积等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变化。③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最大面积术后近期、中期变化率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但至术后1年变化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能缩小房颤患者增大的左房结构,近、中期在持续性房颤患者更加显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本身对左心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肺静脉开口面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且成功行RFCA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左房64排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测定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左心房容积(LAV)及左心房前后径(LAAPD)。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RFCA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9、12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对于术后未见门诊动态心电图复查的给予电话随访,询问房颤是否复发。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肺静脉开口面积、LAV、LAAPD的差异性。结果复发组(26例)与非复发组(38例)相比,复发组RSPV开口面积明显增大[(336.68±132.74)mm~3 vs (256.12±96.46)mm~3;P<0.01],房颤病程较长[(46.50±24.43)个月vs (33.63±11.96)个月;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RFCA术后复发与RSPV开口面积及房颤病程长短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心房三维结构与心房颤动(房颤)类型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115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75例、持续性房颤组25例和长期持续性房颤组15例;另选择同期入院的无房颤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术前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测量左心房容积(LAV)和左心房前容积(LA-Ant)/LAV比值,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LAV、左心耳、LA-Ant、左心房后容积(LA-post)和LA-Ant/LAV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LAV、LA-Ant、LA-post明显升高(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LAV(OR=0.965,95%CI:0.9370.983,P=0.014)和LA-Ant/LAV比值(OR=0.885,95%CI:0.8210.983,P=0.014)和LA-Ant/LAV比值(OR=0.885,95%CI:0.8210.989,P=0.013)为房颤复发的预测指标。结论老年性房颤患者,LAV和左心房的不对称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持续性房颤具有左心房逐渐不规则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前左心房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寻找可以预测房颤复发的左心房应变指标。方法入选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共203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在窦性心律下进行超声左心房大小、容积和应变的评价;之后接受双肺静脉隔离。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的情况。结果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03例,失访患者21例(10.3%),随访患者182例(89.7%)。其中复发患者66例(36.3%),无复发患者116例(63.7%)。筛选出可用于回归分析的自变量包括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四腔心切面)、左心房收缩前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总应变(四腔心切面)。建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预测评分模型,并与传统因素模型进行对比,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7比0.732,P=0.707)。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应变下降。左心房应变参数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静脉结构特点及左心房内径(LAD)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67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房颤患者的术前资料,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LAD,螺旋CT测量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和右下肺静脉(RIPV)的CT值及肺静脉变异情况.所有患者都成功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在术后随访10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静脉结构特点,LAD及其他因素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267例入选患者中,复发44例.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LAD、LSPV、RSPV、左侧总肺静脉和上侧总肺静脉平均直径明显增大(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AD、上侧总肺静脉直径、房颤类型以及房颤病程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越大、上肺静脉开口越宽的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越容易复发,而病程较长和持续性房颤亦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HDL-C比值(MHR)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82例,根据消融术3个月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51例,收集入选患者术前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晚期复发率为37.8%,复发组房颤病程、单核细胞、MHR及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HDL-C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左心房内径和MHR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0,95%CI:1.079~1.518,P=0.005;OR=1.482,95%CI:1.153~1.906,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50~0.870,P=0.000)。结论 MHR是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静脉前庭重构与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CPVI)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因房颤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再次消融患者359例(阵发性房颤180例,持续性房颤179例)。LASSO环状电极标测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情况,在Carto系统引导下行补点消融。利用CARTO系统自带软件测量左右肺静脉前庭面积。结果 3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144例(80%)电传导恢复,其中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占45例(31.25%),2支占58例(40.28%),3支占24例(16.67%),4支恢复占17例(11.81%)。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有155例(86.59%)电传导恢复,其中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占24例(15.48%),2支占72例(46.45%),3支占17例(10.97%),4支占42例(27.1%)。阵发性房颤左肺静脉前庭面积(6.15±0.65)cm2,右肺静脉前庭面积(7.95±2.24)cm2。持续性房颤左肺静脉前庭面积(10.48±1.00)cm2,右肺静脉前庭面积(11.4±2.16)cm2。统计学分析提示阵发性房颤CPVI术后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持续性房颤(P=0.001),而持续性房颤4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阵发性房颤(P=0.001)。阵发性房颤左、右肺静脉前庭面积均小于持续性房颤(P0.001,P=0.022)。结论持续性房颤肺静脉前庭重构程度高于阵发性房颤,因此持续性房颤电隔离术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价值的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554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394例,持续性房颤160例。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值。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持续性房颤在CPVI基础上加行线性消融。房颤复发定义为消融3个月空白期后,发生的任何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且持续时间≥30 s。结果平均随访(13.2±3.6)月,阵发性房颤87例(22.1%)复发,持续性房颤51例(31.9%)复发。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中,复发组NLR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HR=2.421(95%CI:1.688~3.472),P0.05 vs. HR=2.071(95%CI:1.682~2.551), P0.05;AUC=0.721(95%CI:0.633~0.809),P0.05 vs. AUC=0.688(95%CI:0.625~0.751),P0.05]。在阵发性房颤中,NLR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2.07。在持续性房颤中,NLR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2.11。结论 NLR是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在持续性房颤中的预测价值优于阵发性房颤。当NLR≥2.07时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概率明显增加;当NLR≥2.11时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arto-Merge技术指导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7例,随机分为A组13例与B组14例。B组在Carto3技术建立的电解剖标测(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A组在Carto-Merge技术建立的影像融合模型(术前CT三维图像融合Carto3系统指引下建立的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记录并比较A组FAM模型与CT三维图像、B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相关参数(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两组消融环相关参数(消融环上下径、前后径、横截面积、上下径比值、前后径比值及消融环横截面积/左肺静脉开口面积)。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消融结局相关指标(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完成情况、左右肺静脉消融时间及肺动脉压增高、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A组CT三维图像的左肺静脉开口面积、左心房容积均小于FAM模型(P均<0.05),两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消融环前后径、横截面积、前后径比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左心房球形度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05-2017-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实施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共117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1)复发组50例。(2)未复发组67例。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心脏超声测量的左心房直径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CTA测量的左心房容积、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并计算左心房球形度。比较两组间左心房球形度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房颤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对左心房球形度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左心房球形度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性。结果:(1)复发组左心房球形度高于未复发组[(86.2±6.1)%:(83.0±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球形度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相关关系[OR=1.097,95%CI:(1.026,1.174),P=0.007],而其他指标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心房球形度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类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上下径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彩超测量的左心房直径(r=0.302,P=0.001)、CTA测量的左心房容积(r=0.287,P=0.002)、左心房左右径(r=-0.306,P=0.001)、左心房前后径(r=0.404,P=0.001)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左心房球形度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房颤的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6.5±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研究随访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结果学特点和术前做对比分析。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房容积。结果 CPVA成功组术后左心房容积、左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小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小径、4个肺静脉口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而左上肺静脉口最小径、左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左下肺静脉口最小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左下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余肺静脉指标及左心房容积未见显著差异(P>0.05)。CPVA术后肺静脉的最大径及最小径狭窄率小于50%分别为61.6%及56.3%;狭窄50%~70%分别为3.6%和5.4%。结论 (1)CPVA成功后可逆转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重构,而复发组未出现明显逆重构。(2)CPVA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6.5±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研究随访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结果学特点和术前做对比分析。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房容积。结果 CPVA成功组术后左心房容积、左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小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小径、4个肺静脉口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而左上肺静脉口最小径、左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左下肺静脉口最小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左下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余肺静脉指标及左心房容积未见显著差异(P>0.05)。CPVA术后肺静脉的最大径及最小径狭窄率小于50%分别为61.6%及56.3%;狭窄50%~70%分别为3.6%和5.4%。结论 (1)CPVA成功后可逆转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重构,而复发组未出现明显逆重构。(2)CPVA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患者术前P波振幅与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测量相关导联P波的时限和振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按照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评估P波振幅在预测房颤术后复发中的价值。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术后共13例复发房颤,其中2例再次射频消融成功,总射频消融成功率78.0%(39/50)。复发组患者年龄[(67.75±6.48)岁比(60.82±8.87)岁,P=0.007]、CHA_2DS_2-VASC评分[(2.21±1.25)分比(1.33±1.15)分,P=0.021]和左心房内径[(40.4±4.7)mm比(37.2±4.2)mm,P=0.028]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患者Ⅰ导联P波振幅[(0.065±0.038)m V比(0.095±0.038)m V,P=0.024]显著低于未复发组。Ⅰ导联P波振幅0.1 m V在预测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7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Ⅰ导联P波振幅0.1 m V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36,95%CI 1.96~4.87,P=0.012)。结论Ⅰ导联P波低振幅可能是预测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左心房大小可以预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右心房大小是否可以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方法:纳入2009-01-2011-12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96例。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术后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术后随访(25.3±18.1)个月,共有111例消融术后复发。右心房横径(RAD)和左心房内径(LAD,r=0.28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r=-0.241,P=0.001)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239,P=0.001)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D可以独立预测房颤合并LAD增大患者术后复发(HR 1.044,95%CI1.007~1.082,P=0.021)。其中RAD的截断值为35.5 mm时的预测敏感性为85.4%,特异性为29.2%。KaplanMeier分析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有显著性差别(Log Rank P=0.034)。结论:右心房增大可以独立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左心房增大患者的房颤术后远期复发。推测双心房参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5.
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的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28例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平均年龄(54±1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18例。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导管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左心房-肺静脉双向阻滞。复发患者再次消融术采用双Lasso导管指导在原环形消融线上标测“漏点”并消融封闭之,对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者再行拖带标测、激动标测或结合Carto系统标测;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行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结果初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45±65)d,18例无复发;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包括5例典型房扑、2例其他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左上肺静脉电位未完全隔离者仍持续房颤。除外1例持续性房颤,另外9例接受了再次消融术,证实所有复发患者均有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8例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192±92)d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初次手术附加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可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分析对其左心房容积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本院确诊的房颤患者83例,均施以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若疾病复发则视为射频消融治疗失败(失败组),未复发则视为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结构及收缩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射频消融术治疗,且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有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31.33%,57例治疗成功,成功率68.67%。术后6个月,治疗成功组左心房内径(LAD)、左房最大面积(LAAmax)及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均明显较术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d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值均较术前下降(P0.05),且术后6个月成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未见升高,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功组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用于房颤患者治疗成功率较高,射频治疗成功后患者左房容积结构重塑逆转,术后早期可能导致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下降,但不会对其左心房收缩功能造成长期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导航指导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在磁导航指导下,对4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左心房顶部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术后随访一年,分为房颤复发组(n=21)和房颤未复发组(n=2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建模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49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房颤复发率。结果 4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左心房建模、标测和消融;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手术操作时间、建模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消融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和猝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一年,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为57.1%;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房颤发作时间及合并冠心病与术后房颤复发有关。结论磁导航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较好的安全性。术前房颤持续时间及合并冠心病是术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比较。方法 151例房颤患者,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102)和持续性房颤组(n=49)。两组患者均在磁导航指导下进行左心房建模及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时行左房顶部和二尖瓣狭部线性消融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结果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分别为98.04%和97.96%(P=0.974);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导管消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发生2例血胸;持续性房颤组1例发生腹股沟处血肿;随访1年,两组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0.6%和57.1%(P=0.102)。结论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零射线行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对肺静脉、左心房的影响。方法纳入58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采用全三维技术体系(T3D),对照组29例常规行AF射频消融术,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6个月后进行随访。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和左心房容积(LAV)。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病程、左心房内径、年龄、性别合并其他疾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早期复发率及晚期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前后三、左上肺静脉口最大径(LSPVdmax)、左上肺静脉口截面积(LSPVCSA)、左下肺静脉口截面积(LIPACSA)、右上肺静脉口最大径(RSPVdmax)、右上肺静脉口最小径(RSPVdmin)、右上肺静脉口截面积(RSPVCSA)、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RIPVdmax)、右下肺静脉口最小径(RIPVdmin)、右下肺静脉口截面积(RIPACSA)及LAV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LSPVdmax、LSPVCSA、LIPVCSA、RSPVdmin、RSPVCSA、RIPVdmax、RIPVdmin、RIPVCSA及LAV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术后RIPVCSA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零射线行AF射频消融术和常规AF射频消融术一样安全、有效逆转心房及肺静脉重构,并发症少,同时避免X线辐射对医生和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I)检查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环肺静脉疤痕形成情况,探讨环肺静脉及各肺静脉疤痕占比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的术后效果。方法:纳入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2014-07至2016-12期间住院并接受导管消融术的5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27例行射频消融术,29例行冷冻球囊消融术。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接受LGE-cMRI检查。术后6个月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患者主诉、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进行监测,如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且持续时间≥30 s,视为复发。结果:13例(23.21%)患者复发。LGE-cMRI检查显示,复发患者中环肺静脉疤痕占比低于未复发患者[(63.23±5.86)%vs (79.95±7.47)%,P0.001]。所有患者中各肺静脉疤痕占比比较,右下肺静脉[(66.13±13.44)%]明显低于其他三支肺静脉[左上肺静脉(76.80±11.60)%,左下肺静脉(78.90±10.64)%,右上肺静脉(83.35±9.44)%],左上肺静脉的疤痕占比明显低于右上肺静脉,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患者四支肺静脉疤痕占比均低于未复发患者,其中以左上肺静脉[(61.19±4.89)%vs (81.52±8.43)%]及右下肺静脉[(52.47±7.62)%vs(70.26±12.03)%]差异最为显著(P均0.001)。冷冻球囊消融术后患者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复发率、环肺静脉疤痕占比、复发患者中环肺静脉疤痕占比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的环肺静脉疤痕占比越低,术后复发率越高。各肺静脉中,右下肺静脉与左上肺静脉疤痕占比较低。冷冻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术后环肺静脉疤痕占比相当,提示两种术式的肺静脉电隔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