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54例需要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将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先后定位于右室心尖部及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起搏参数。结果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为98.15%,该部位起搏参数满足起搏要求,同时起搏的QRS波时限较心尖部变窄(130.45±18.24msvs153.11±20.10ms,P<0.001)。结论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黄新平田丹李玉洪云飞陈芳邹川南QT离散度(QTd)是指ECG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有研究发现QTd增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先兆。笔者对31例AMI行静脉溶栓治疗,以观察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5岁。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发生心包压塞成功救治后,围手术期抗凝治疗诱发再次心包压塞。提示消融能量致心房壁爆裂的患者,围手术期早期抗凝治疗应慎重;抗凝强度应较正常偏低。同时延长心包引流管留置时间;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5.
临床自1983年Hill首次报道了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症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不断普及,冠状动脉扩张症也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和认识。我科近年共发现冠状动脉扩张症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流现象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洪云飞  李易  李建美  杨锋  卢竟前 《临床荟萃》2006,21(21):1558-155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是介入治疗的难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疗也无令人满意的方法。我们从2004年5月开始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并取得初步经验,现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ST .JUDE公司的Affinity系列和Medtronic公司的Kappa70 0系列起搏器自动心室夺获功能的临床应用经验。观察 1 6台Affinity系列起搏器和 1 0台Kappa 70 0系列起搏器置入术后自动阈值测试和自动电压输出调节。结果 :Affinity系列起搏器和Kappa 70 0系列起搏器均可进行心室起搏阈值自动测试和电压输出自动调节。结论 :两种起搏器都能达到省电和安全起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过缓性心律失常时的作用.方法 将175例AMI并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起搏组(P组)91例和非起搏组(NP组)84例,比较两组在入院30 d时的死亡率、溶栓例数、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再发心脏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等)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总死亡率为28.00%(49/175),其中P组死亡率为17.58%(16/91),NP组为39.29%(33/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例数:P组82例(90.11%),NP组61例(72.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A开通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 65.85%(54/82)和NP组57.38%(35/61),P>0.05];再发心脏事件:P组9.89%(9/91),NP组25.00%(2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包括严重出血在内的)并发症.结论 床旁紧急临时起搏救治AMI并过缓心律失常有益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右心室起搏部位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5例扩张性心脏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心力衰竭病史(4.1±09)年,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1.5%±11%,平均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63.2±16.5)mm,QRS宽度:(143±32)ms。所有患者均符合(CRT)植入Ⅰ类适应证。左心室起搏导线根据心脏静脉分布尽可能置于心源性休克(CS)左心室侧枝或后侧枝,右心室起搏导线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术后观察起搏QRS波图形,LVEF变化及随访观察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心脏分级(NYHA)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心脏重塑变化。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其中  相似文献   
10.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骨下关节面的胫骨下端骨折,可能伴有内、外或后踝骨折.其显著特点是粉碎性骨折、明显不稳定、关节受到破坏和预后不肯定.Pilon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胫骨骨折的3%~10%,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并发症多,病残率高.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6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