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 在全国6个地区,以性别、年级(幼儿园小班~小学三年级)和区域(城镇和农村)作为分层变量,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儿童1 535名,年龄为3~10岁.采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调查.结果 全样本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24.95%.在各项得分上,男性[注意缺陷(Inattention,IA)分量表:(9.21±3.75)分,多动冲动(Hyperactivity-Impulsivity,HI)分量表:(8.62±3.87)分,总分(Total):(17.82±7.01)分]均高于女性[IA:(8.16±3.77)分,HI:(7.32±3.76)分,Total:(15.48±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女性的阳性率(IA:16.19%,HI:27.02%,Total:32.51%)则高于男性(IA:11.70%,HI:8.19%,Total:1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岁是ADHD症状的高发期(7岁组IA:18.22%,HI:21.93%,Total:38.66%;8岁组IA:20.66%,HI:23.25%,Total:38.01%;9岁组IA:18.22%,HI:33.78%,Total:32.00%).农村儿童阳性率(IA:18.37%,HI:18.37%,Total:29.48%)高于城市儿童(IA:10.47%,HI:15.12%,Total: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睡眠因子对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有一定的预测力度.结论 父母评定方法用于一般儿童人群时可能会出现较高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率;女性儿童和农村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7~9岁阶段是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最为明显的阶段;儿童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入睡时间上的问题越大,则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人格特征与对照组儿童人格的差异;探讨ADHD儿童人格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50名ADHD儿童和50名对照组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进行人格测验;并对50名ADHD儿童的父母依据DSM-IV诊断标准做定式访谈,将ADHD的临床症状分为两个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症状为主型,冲动-多动症状为主型。结果 (1)ADHD组儿童在EPQ四个维度的分量表中,内外向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神经质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t=-7.127,P〈0.01),掩饰性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t=-6.531,P〈0.01),三个分量表均有统计学差异,而精神质量表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841,P〉0.05)。(2)ADHD组注意缺陷的临床症状与内外倾具有负相关性(r=0.639,P〈0.01)。冲动-多动症状组与内外倾具有正相关性(r=0.639,P〈0.01),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余三个分量表分与临床症状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在临床症状的行为表现形式上也有差异,内倾的ADHD儿童在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以唤醒不足为主要特征,外倾的ADHD儿童在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上以冲动-多动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X线定位侧位片测量原发性鼾症(PS)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探讨鼾症儿童上气道的结构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因打鼾来本院就诊的儿童,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Ps组53例,轻度0SAHS组51例,中重度0SAHS组57例;选择同期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无打鼾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儿童颅面骨性结构、软组织、上气道及其空间结构进行测量。结果:骨性结构测量:鼾症各组儿童舌骨一下颌平面距(AH—MP)、舌骨-眼耳平面距(AH.FH)、舌骨-颈椎前平面距(AH—CVP)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鼾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鼾症儿童腺样体面积(AA)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0SAHS组最大,轻度0SAHS组和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鼾症儿童腺样体厚(AT)、软腭长(SPL)、软腭厚(SPT)、软腭面积(SPA)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鼾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气道测量:鼾症儿童鼻咽气道面积(NA)、鼻咽气道前后径(PNS—UPW)、最窄后气道间隙(PAS)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0SAHS组最小,轻度0SAHS组和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鼾症儿童碍咽气道面积(PA)、腭咽气道前后径(SPP—SPPW)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鼾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间结构测量:鼾症儿童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腺样体/鼻咽腔面积(AA/NTA)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OSAHS组最大,轻度OSAHS组和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鼾症儿童最窄后气道间隙/气管直径(PAS/T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OSAHS组最小,轻度0SAHS组和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AA、SPA、A/N、AA/NTA与呼吸紊乱指数(AHI)呈正相关(P〈0.05),NA、PNS—UPW、PA、SPP—SPPW、PAS、PAS/TD与AHI呈负相关(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阻塞鼻咽部气道,扁桃体肥大、软腭增大加重了腭咽部气道阻塞;低位、靠前的舌骨是造成鼾症的原因之一;X线能较好地测量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在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对睡眠呼吸障碍(SDB)儿童全身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多导睡眠仪,对65例睡眠打鼾儿童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并应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单纯鼾症儿童行手术前和手术1年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异常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无论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还是Conners行为简明症状问卷得分在OSAHS儿童明显高于单纯鼾症及健康对照儿童;单纯鼾症儿童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OSAHS组Conners行为简明症状问卷评分由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前的14.2±3.8下降到手术后6.7±3.1,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由术前的(4.25±1.78)mg/L下降到术后的(3.23±1.45)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鼾症组Conners行为简明症状问卷评分由术前的9.4±4.1下降到术后5.1±2.8,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由术前的(2.77±1.80)mg/L下降到术后的(1.76±0.81)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DB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出现以及较高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对SDB...  相似文献   

5.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SDB)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和单纯性鼾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组疾病,其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儿童的生长迟滞、神经认知缺陷、行为问题等多方面有关.多导睡眠监测图是诊断SDB的主要依据.儿童阻塞性SDB多采用综合治疗,即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行为治疗等,其中内科治疗的药物疗效十分有限.本文就儿童阻塞性SDB的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筛查量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由同一名医生完成OSA筛查量表评估,包括Epworth量表、柏林问卷、STOP-Bang问卷、SOS量表、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同时由睡眠中心完成多导睡眠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成中重度OSA组(AHI ≥ 15,58例)和正常或轻度OSA组(AHI < 15,44例)。比较各筛查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中重度OSA的筛查能力。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量表中,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预测中重度OSA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0.806和0.807(均P < 0.01)。根据ROC曲线,Epworth量表、柏林问卷、STOP-Bang问卷、SOS量表、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预测中重度OSA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2、4、15、11和10。其中,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预测中重度OS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各项指标总体来看优于其他量表。结论: Epworth量表、柏林问卷、STOP-Bang问卷和SOS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筛查效率较低,而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的筛查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量儿童OSA患儿鼻阻力测定,分析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纳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0名连续OSA患儿作为试验组,所有患儿均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 ,PSG)确诊,随机选取20名无睡眠障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儿童均行鼻阻力测定,根据PSG结果将试验组分为轻度OSA、中度OSA、重度OSA 3组。根据扁桃体、腺样体大小进一步将试验组为3个亚组:腺样体肥大组、扁桃体肥大组、腺扁肥大组。试验组患儿均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术后1月随访,再次行鼻阻力测定。  结果  试验组鼻阻力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轻度OSA组、中度OSA组、重度OSA组鼻阻力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腺样体肥大组、扁腺肥大组显著高于扁桃体肥大组及对照组(P < 0.05),扁桃体肥大组鼻阻力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腺样体肥大组、扁腺肥大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鼻阻力值术后低于术前(P < 0.05)。鼻阻力值与腺样体肥大呈正相关(ρ = 0.38, P < 0.001),与OAHI值、扁桃体肥大无相关性(ρ = 0.09、ρ = -0.16, P > 0.05)。  结论  鼻阻力值在OSA儿童中明显增高,并可以反应儿童OSA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评估术后上气道阻力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多动-冲动行为的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新区幼儿园进行整群抽样,以抽取儿童为对象,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 PS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和一般情况问卷分别调查儿童多动-冲动行为和家庭环境因素。结果被筛儿童中有18.5%存在多动-冲动问题,且多动-冲动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组织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要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家庭(P<0.05);而矛盾性和成功性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独立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文化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对儿童的多动-冲动行为有影响。结论多动-冲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存在不良因素,可能是造成其多动-冲动行为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社会功能状态,以及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好动等症状,被温州市某医院疑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641例初诊患儿作为调查对象,按照DSM-IV ADHD诊断标准评估,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不满足诊断标准者纳入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采用SNAP-IV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社会功能,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与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社会功能状态,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与社会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等维度的社会功能,均明显低于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性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维度的社会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意力缺陷症状群评分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维度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多动冲动症状群评分与家庭、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相关。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社会功能缺陷,其核心症状与社会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认知行为异常与血清BDNF的关系,阐释儿童OSAHS认知行为异常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诊断的40例OSAHS及22例单纯鼾症的4-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以2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浓度。结果OSAHS及单纯鼾症组存在行为问题的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OSAHS组、单纯鼾症组BDN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OSAHS组伴有行为异常者BDNF水平低于不伴有行为异常者(P〈0.01);单纯鼾症组伴有行为异常者BDNF水平低于不伴有行为异常者(P〈0.05)。结论OSAHS及单纯鼾症儿童较健康儿童有较高的认知行为异常发生率。血清BDNF水平的降低与OSAHS及单纯鼾症儿童的认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肥胖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性别差异。方法对笔者医院收治120例肥胖儿童可能影响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孩、严重打鼾、张口呼吸、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多汗、夜间遗尿、睡眠不安、高脂血症、影像学显示上气道狭窄,在OSA和非OSA组间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孩发生OSA的高危因素有严重打鼾、张口呼吸、夜间多汗和影像学显示上气道狭窄;女孩发生OSA的高危因素有严重打鼾、张口呼吸、夜间遗尿和影像学显示上气道狭窄。脂代谢分析显示,中重度OSA肥胖患JLN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轻度组明显增高。结论不同性别肥胖儿童OSA的高危因素有所不同,但严重打鼾、张口呼吸、白天嗜睡和影像学显示上气道狭窄是共同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重度OSA患儿存在较明显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鼾症临床表型病人血清Caspase-3及Caspase-9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COPD病人312例,根据病人是否存在鼾症,分为鼾症组及单纯组,比较2组病人血清Caspase-3及Caspase-9水平变化,分析老年COPD伴鼾症临床表型病人血清Caspase-3及Cas...  相似文献   

13.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5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根据PSG检测结果,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睡眠呼吸障碍4组,用平衡法放射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发生率为67.9%,其中心衰合并轻度、中度、重度SAS的发生率分别为21.4%、25.0%和21.4%,SAS发生的类型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见,发生率为53.6%,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占7.1%.混和性睡眠呼吸暂停占39.3%。心衰合并中度、重度睡眠呼吸障碍组与单纯心衰组相比。LVEF较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较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γ=-0.74,P〈0.01)。结论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高,严重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影响左心功能,应重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28名患者。检测肺功能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采用睡眠监测识别睡眠呼吸事件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 5次/h的患者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同时符合慢阻肺和OSA的患者诊断为OS。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使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与单纯OSA和单纯慢阻肺患者相比,OS患者最低血氧饱和度(79% vs 82%和90%,P<0.001)和平均血氧饱和度(92% vs 93%和95%,P<0.001)显著偏低;睡眠血氧饱和度低于90%所占整夜睡眠百分比(11% vs 6%和0%,P<0.001)显著偏高。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低于80%预计值的患者发生PH概率是对照患者的2.78倍(OR 2.78,95%CI 1.05~7.38,P=0.040),AHI ≥ 15次/h的患者PH发生的概率是AHI<15次/h患者的3.46倍(OR 3.46,95%CI 1.02~11.71,P=0.046)。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FEV1 <80%预计值的患者发生PH概率是对照患者的3.57倍(OR 3.57,95%CI 1.20~10.62,P=0.022)。结论 肺通气功能下降是OS患者发生PH的独立相关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气道正压通气等干预能否降低PH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与睡眠呼吸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睡眠呼吸障碍(SDB)的患病情况及其对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4名CHF患者行随机的床旁EMBLETTA9导联睡眠HOLTER诊断,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重量(LVMW)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46例CHF患者合并SDB,患病率62.16%,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31.1%,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17.6%。合并SDB患者的LVIDd、LVMW明显增高。LVEF与AHI呈显著负相关(P=0.004,r=0.366)。结论CHF患者中SDB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SDB可能加重CHF患者的左室重构,参与CHF的恶化。在临床T作中应重视对CHF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的日间嗜睡症状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存在潜在关联,本研究以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s, MSLT)评估客观日间嗜睡,探索其与OSA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之间的关系,提示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及MSLT的139例OSA患者及35例原发性鼾症患者的资料。依据平均睡眠潜伏期(mean sleep latency, MSL)评估日间嗜睡程度。以MSL<5 min、5~10 min、>10 min为标准,将OSA患者分为重度嗜睡、轻度嗜睡、无嗜睡3个组,比较3个组与原发性鼾症组在睡眠结构、临床资料、HRV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MSL与HRV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嗜睡组与无嗜睡组相比,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具有梦境展现行为(dream enacting behavior, DEB)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ideo-polysomnography,vPSG)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因各种睡眠主诉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门诊且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共224人。所有受试者均行快速动眼睡眠疾病(rapid eyes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香港问卷(RBD questionnaire-Hong Kong,RBDQ-HK)筛查(阈值为18/19)以及一整夜vPSG检查,并分为伪RBD(Pseudo-RBD)组、OSAS组、特发性RBD (idiopathic RBD, iRBD)组并对其睡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伪RBD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非快速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期 AHI、REM期 AHI及低通气指数高于OSAS对照组,基础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则低于OSAS对照组,低通气最长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比OSAS对照组长;与iRBD组相比,伪RBD组的梦境展现行为常常在各个睡眠期的呼吸相关觉醒时出现。结论 具有DEB症状的OSAS多为中重度OSAS患者,并且DEB的发作时间往往发生于呼吸暂停相关觉醒时。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s a common child psychiatric disorder, the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s variable in different studie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comorbid disorders in children aided both by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assessment scales entails a comprehensive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plus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lthough psychosocial and behavioral therapies are of great therapeutic values, the psychopharmacological drugs are oft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 a combined approach,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90%) show good recovery. The pati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need careful evaluation and appropriate long-term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event subsequent negative consequences. In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researchers should carry out studies, which explore different aspects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相似文献   

19.
付敏 《右江医学》2013,(6):819-821
目的 探讨阳性强化法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2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采用阳性强化法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表及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评价儿童的心理适应行为、智商及社会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适应行为评分、智商评分及社会生活能力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阳性强化法干预能够显著地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