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足底胼胝去除前后局部压力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底胼胝去除前后足部压力变化.方法对13例有胼胝的糖尿病患者检查身高、体重,以及足底总压力、总冲量、局部压力、局部冲量.去除胼胝后再次进行同样的检查.结果胼胝去除后,足底总压力、总冲量、局部压力、局部冲量等指标分别下降了13%、11%、18%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除胼胝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足部压力,对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调查了上海市2个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319例,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足部保护知识问卷、足部自护行为问卷、足部自我效能量表、足底压力测量仪.结果 患者左﹑右足总冲量分别为(604.73±261.29)N·s和(580.07±224.02)N·s;足底最易发生溃疡的5个区域依次为足底中部、足后跟外侧、足后跟内侧、第二趾骨、大足趾;影响患者足底压力的因素有体质指数、自我效能、糖尿病足部保护知识等10项,综合这10项因素可解释足底压力总变异量的36.8%.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检测,可以早筛查足部疾患,提早干预;针对影响患者足底压力的因素,可通过综合减压技术达到减轻足底压力,预防足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外八字的脚外翻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目的:更进一步认识"外八字"步态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部分20~25岁的青年男性进行足底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筛选出双足步态均正常的青年男性39人为正常步态组,筛选出双足步态均为外八字的青年男性39人为异常步态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异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峰力值明显高于正常步态组(P〈0.01),第5跖骨、足弓两区域骨峰力值明显低于正常步态组(P〈0.05)。正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1跖骨、第5跖骨两区域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2,4跖骨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异常步态组与正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足跟内侧、足跟外侧两区域冲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右足足底足跟内侧区域冲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外八字"行走会导致蹬伸时的推进力不是斜向向前,行走方向上的蹬地力较小;行走过程中足受力顺序不是沿足纵弓的方向,而是有一定的夹角,因此足弓不能起到减震的作用,冲量的增大也就增加损伤的概率。所以"外八字"步态者应当注意足底压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增加足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小冲击力值,避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足底压力异常对糖尿病足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特点、足底压力测定方法和临床指导价值,认为我国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虽然已积累了一定数据,但仍有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蔡青  白姣姣 《护士进修杂志》2023,(5):417-419+423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足底压力异常是DF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足底压力变化可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阶段,其发生足底压力异常更容易导致足溃疡的发生。本文就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展开综述,以期为改善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延缓或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显示糖尿病足底溃疡的好发部位在足底最大承重区域。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足底压力、冲量、时间等改变、分布及影响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完成。对象:选取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和内分泌科门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平均年龄(71±3)岁;同时在首都医科大学退休教职工和家属中选取健康老年人为30名作对照,平均年龄(68.38±6.11)岁。方法:受试者均脱鞋以平常步态行走,使用footscan平板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其行走过程中的6组120个指标进行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足部10个区域的峰值压力、冲量、区域支撑时间、负载率。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共有包括左右足跖骨3区峰值压力和负载率、左足M1区冲量、左足M3区冲量、右足M3区冲量、左足T2~T5区域支撑时间8个指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足母趾和脚前掌部分受力较健康对照组大,行走时缓冲不充分,支撑时间长,是该部分容易发生溃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青年人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30名年龄55~65岁的老年人及30名年龄18~23岁的健康大学生平地自然行走时进行测试,包括足底压力各区域冲量、峰力值、负荷率,以及足跟内侧、外侧接触面积百分比。结果冲量左、右侧比较,老年组7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冲量值低于大学生组(P0.05)。最大峰力值左、右侧比较,老年组6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峰力值低于大学生组(P0.05)。负荷率左、右侧比较,老年组7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负荷率小于大学生组(P0.05)。老年人左、右足均足跟内侧接触面积大于足跟外侧(P0.05),且左、右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左、右足均足跟内侧接触面积小于足跟外侧(P0.05),左、右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足底压力冲量、峰力值、负荷率均低于青年人,左右侧压力分布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100例,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两组,DM组:2型糖尿病无神经病变组50例;DN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50例。使用比利RS-SCAN鞋垫式足底压力平板式测试系统测试各组研究对象足跟内侧、足跟外侧、足弓、第1~5跖骨头、拇趾、第2~5趾共10个部位的动态压力变化。结果:DM组与NC组患者足底各部位峰值压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N组患者足底M2,M3,M5,MF峰值压力与DM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左右足M2,M3,M5峰值压力增高,MF峰值压力降低。结论:相比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足底部分区域的压力异常,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尽早检测足底压力变化,以便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为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速行走时的足底压力特点。方法:选取21例能独立行走的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17例健康中老年人,测量并分析其常速行走时双足的最大压力、冲量、支撑时间、着地、离地顺序等。结果:1最大压力、冲量:患者健侧中足及足跟、第2—5趾的压力较健康人大(P0.05),第1趾压力较健康人小(P0.05);患侧中足及足跟压力较健康人大(P0.05),前足内侧、第1趾和第2—5趾压力较健康人小(P0.05)。患者健患侧中足及足跟的冲量较健康人大(P0.05),前足内侧冲量较健康人小(P0.05)。患者健侧与患侧各区的足底压力、冲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支撑相时间:患者健患侧足趾、中足及足跟的支撑时间较健康人延长(P0.05),患者健侧与患侧的支撑时间无差异(P0.05)。3着地和离地顺序:健康人表现为从足跟、中足至足趾的连续推进过程,脑卒中患者则无统一规律。4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曲线形态异常。结论: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健侧与患侧足底压力特征相同,前足的压力及冲量小于健康人,中足及足跟的压力及冲量大于健康人。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前足、中足及足跟的支撑时间较健康人增加。足的着地、离地顺序差异较大,无统一规律。足底压力曲线形态不规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基于足形与足底压力的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护足鞋具,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为预防足溃疡的发生提供有效护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专家意见以及预实验确定鞋具的设计方案。在上海市长宁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穿着根据鞋码统一制作的老人鞋,观察组穿着依据护足鞋具设计方案制作的鞋具,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赤足及穿鞋状态下的足底峰值压力、冲量以及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enter of pressure, COP)曲线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赤足及穿鞋状态下的足底峰值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赤足状态下左、右足的最大冲量、总冲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COP曲线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足形与足底压力设计的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护足鞋具,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足底峰值压力、冲量及改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对预防足溃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表明步态特征的变化及步行稳定性下降是引发老年女性跌倒的主要原因。目的:观察老年女性步行时足底压力特征随年龄增长情况,为监测人体运动系统衰老进程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取40~50岁中年及70~75岁老年女性各45名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测试,观察时相、冲量、足轴角、足内外翻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平地自然走时,老年组支撑期各阶段时间均大于中年组。老年组步行时,离地阶段所占支撑时期小于中年组(P〈0.05),着地阶段、前掌接触阶段所占支撑时期大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足底所受冲量最大的部位是第2,3跖骨,老年组足底所受冲量最大的部位是第3,4跖骨,两组左右双足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行走时老年组的足轴角明显大于中年组足轴角(P〈0.05);足内翻例数(13例)多于中年组(5例)。结果证实,老年女性行走较中年女性缓慢;支撑期中,离地阶段比例变短,着地阶段比例变长是增龄性变化特征。老年与中年女性最易疲劳和损伤的部位在足前掌中部,老年女性更容易以八字脚姿态行走,同时易出现足内翻现象。  相似文献   

12.
背景:繁忙的工作和快速行走的严格要求势必造成护士足部压力增高,甚至引起足部疾病。目的:分析护士平地自然行走下的步态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方法: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73名护士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护士步态分析中足底压强、冲量、支撑时间数据分析一致:在自然步态下,护士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2、3跖骨区;足部最大冲量部位在前足;支撑期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前足离地阶段;加上护士步速较快,足底压力相应增高,前足压力也随其增大。提示护士前足压力较高,易疲劳而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护士要科学的选择护士鞋或鞋垫,调整足底压力分布和足底冲量,加强对前足、特别是前足第2~3跖骨区的保护,尽可能避免足部疲劳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lantar foot pressure, plantar subcutaneous tissue thickness, severity of neuropathy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 [VPT]), callus, and BMI in a large group of neuropathic diabetic patients at risk of foot ulcera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57 diabetic neuropathic patients (VPT >25 V) without either peripheral vascular or ulcer history were studied. Plantar foot pressure and plantar tissue thickness were measured at each metatarsal head (MTH) using an optical pedobarograph and an ultrasound scanning platform, respectively. RESULT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peak plantar pressure and plantar tissue thickness at all MTHs (-0.26 < r < -0.61, P < 0.0001), with the least pronounced association at the first MTH. In addition, the pressure time integral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lantar tissue thickness (-0.24 < r < -0.57, P < 0.0001). BMI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lantar tissue thickness (0.18 < r < 0.45, P < 0.05), but not to peak forefoot pressures. Subjects with callus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plantar tissue thickness at all MTHs except the first MTH and increased peak pressures at all MTHs (P < 0.001). CONCLUSIONS: This study confirms a strong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ar tissue thickness and dynamic foot pressure measurements. Long-term follow-up of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will confirm whether reduced plantar tissue thickness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相似文献   

14.
胡鹏  于晓霞 《护理研究》2014,(1):152-155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发病的高危因素,指导糖尿病病人预防足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调查2009年9月-2012年10月住院和门诊糖尿病病人280例,其中非糖尿病足病人247例,糖尿病足病人3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和糖尿病足自我护理能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病人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脂、踝肱指数比较、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和糖尿病足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足知识问卷行为得分、收缩压进入回归模型(P<0.05),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医疗费用、病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踝肱指数、舒张压、脉搏和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评分均未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自我护理足部的能力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和行为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内分泌科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入院次日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预防护理知识及行为调查表进行评估,进行足部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PBL教育模式。出院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干预管理6个月,了解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足部预防护理知识及行为测试评分、足部患病情况及遵医行为等。结果随访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防护知识及行为均有明显提高(均P<0.01);足部评估11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遵医行为6项指标差异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PBL模式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足患病风险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背景:糖尿病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其皮肤慢性溃疡愈合困难,常规创面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目的:探讨负压创伤治疗技术在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患者144例,其中糖尿病足溃疡132例,压疮12例。分别采用负压创伤治疗技术或传统清创、换药方法治疗;同时均辅以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抗感染及对症1支持治疗。结果与结论:采刚负压创伤治疗技术治疗的109例患者溃疡愈合60例,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何效率95.4%。采用传统清创、换药方法治疗的35例患者溃疡愈合1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负压创伤治疗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州边组纵氧分压,负压泵连续运行最长120d,无并发症出现。说明负压创伤治疗技术在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力学的步态研究,但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正常行走或穿各种鞋时的步态时间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方面。目的:探讨人体坐姿条件下上肢在不同拉力负荷过程中足底压力分布的特征。方法:应用Seat16/53mFLE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记录40名健康受试者以坐姿在不同拉力负荷条件下的足底压力分布信号,分析在30%,50%,80%,100%最大随意肌力的拉力负荷下,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受试者足底压力的分布。结果与结论:在不同的拉力负荷下,青年组男性受试者的足底压力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而中年组男性和女性的足底压力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所有受试者均表现出左右足底受力不均一的现象。其中,青年组男性右脚足底压力明显小于左脚,而青年组女性均显示出右脚足底压力大于左脚的情况(P〈0.05)。中年组男性和女性左脚的足底压力在30%~80%最大随意肌力拉力负荷下变化不大,但在100%最大随意肌力拉力负荷下明显减小(P〈0.05)。说明年龄和性别对不同拉力负荷下人体足底压力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研究表明步态特征的变化及步行稳定性下降是引发老年女性跌倒的主要原因。目的:观察老年女性步行时足底压力特征随年龄增长情况,为监测人体运动系统衰老进程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取40~50岁中年及70~75岁老年女性各45名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测试,观察时相、冲量、足轴角、足内外翻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平地自然走时,老年组支撑期各阶段时间均大于中年组。老年组步行时,离地阶段所占支撑时期小于中年组(P<0.05),着地阶段、前掌接触阶段所占支撑时期大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足底所受冲量最大的部位是第2,3跖骨,老年组足底所受冲量最大的部位是第3,4跖骨,两组左右双足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行走时老年组的足轴角明显大于中年组足轴角(P<0.05);足内翻例数(13例)多于中年组(5例)。结果证实,老年女性行走较中年女性缓慢;支撑期中,离地阶段比例变短,着地阶段比例变长是增龄性变化特征。老年与中年女性最易疲劳和损伤的部位在足前掌中部,老年女性更容易以八字脚姿态行走,同时易出现足内翻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方法 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以传统换药为基础,再使用湿性愈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评价患者对该疗法的满意度、切口愈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并与单独使用传统换药相比较,进行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 实验组显效18例(85.7%),有效3例(14.3%),对照组显效10例(47.6%),有效6例(28.6%),无效5例(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P<0.05);愈合时间实验组需要(27.8±3.75)d,对照组需要(38.6±3.8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P<0.05);换药次数实验组需要(15.6±3.45)次,对照组需要(24.8±3.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P<0.05);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为95.4%优于对照组的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P<0.05).结论 采用以传统换药为基础,再使用湿性愈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该疗法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又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