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学业水平、社会交往以及亲子关系等。研究表明,ADH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损害。本文根据McMaster模式家庭功能理论,从沟通交流、家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问题解决6个方面对ADHD的家庭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盐酸哌甲酯缓释片(MPH)与盐酸托莫西汀(ATX)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症状及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未曾用药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建议服用药物的64名患儿,根据用药情况分为MPH组与ATX组。在基线、用药4周末、8周末及24周末评估症状得分及执行功能指标变化。采用斯诺佩量表(SNAP-Ⅳ)、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症状评估;Stroop测试、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数字广度测试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 24周末两组ADHD患儿的症状得分及执行功能多个核心指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在基线、4周、8周及24周末的SNAP-Ⅳ量表评分、PSQ因子分、Stroop测验结果、WCST指标及背数的组间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H与ATX均能持续改善ADHD的症状,提高执行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ADHD患儿的智力特征以及智商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韦氏智力测试第Ⅳ版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185例6~16岁ADHD患儿进行智力测试和行为评估,并与健康儿童对比。结果 1)研究组的智力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亚型之间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之间认知效率指数和认知效率相对低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HD患儿智力和行为问题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ADHD患儿智商低于正常儿童,且存在认知效率低下的智力内部特征,其智商与学习行为和焦虑情绪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描述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支撑期足内翻的足底压力学参数。 方法 选取能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2例设为病例组,另选与患者年龄、体重相匹配的中老年健康志愿者17例设为对照组,使用Footscan压力板测量受试者常速行走下的足底压力,采集双足各3次的动态足底压力,得到足内外侧压强比值,记录并分析患者行走时足底各区域的压强峰值和接触面积(本研究所呈现的数据均为某个区域参数相对于所有分区对应参数之和的百分比)。并使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患者患侧踝关节的痉挛程度,并比较对照组健康人与病例组患者健患侧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结果 ①病例组患侧前足内侧压强占所有分区之和的百分比[(23.52±10.15)%]小于对照组优势侧[(29.82±7.45)%],而前足外侧压强的百分比[(45.45±17.71)%]大于对照组优势侧[(37.47±12.60)%];病例组健侧第1趾压强的所占百分比[(9.04±7.47)%]小于对照组优势侧[(14.84±6.54)%],而病例组中足及足跟压强的所占百分比[患侧(38.17±13.57)%,健侧(49.61±26.36)%]均大于对照组优势侧[(25.05±4.92)%],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侧前足外侧压强的所占百分比[(45.45±17.71)%]大于组内患者健侧[(37.04±22.0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患侧第1趾接触面积占全足的百分比[(9.96±1.67)%]大于对照组优势侧[(8.57±1.17)%],前足内侧接触面积占全足的百分比[(14.71±4.64)%]小于对照组优势侧[(17.62±1.52)%],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其余各区域健患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例组患侧全足、前足内外侧压强比值最大值[(27.21±22.73)、(22.81±22.19)]明显小于对照组优势侧[(43.68±23.78)、(41.09±28.1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跟的足内外侧压强比值的最大值组间比较以及健患侧之间全足、前足及足跟足内外侧压强比值的最大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患侧小于对照组优势侧及患侧小于健侧的趋势(P>0.05)。④病例组健患侧足在支撑期翻转程度减小,整体呈内翻。⑤病例组经CSI评定有轻度痉挛13例,中度痉挛5例,重度痉挛4例。病例组患侧总体的踝关节CSI得分(10.26±3.38)分,95%可信区间位于8.63~11.89。病例组患侧全足的内外侧压强比值最大值与前足外侧压强呈中度负相关(r=-0.516,P<0.05),与接触面积及CSI无关(P>0.05)。 结论 足底压力可定量描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足内翻,足内外侧压强比值的最大值是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内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速行走时的足底压力特点。方法:选取21例能独立行走的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17例健康中老年人,测量并分析其常速行走时双足的最大压力、冲量、支撑时间、着地、离地顺序等。结果:1最大压力、冲量:患者健侧中足及足跟、第2—5趾的压力较健康人大(P0.05),第1趾压力较健康人小(P0.05);患侧中足及足跟压力较健康人大(P0.05),前足内侧、第1趾和第2—5趾压力较健康人小(P0.05)。患者健患侧中足及足跟的冲量较健康人大(P0.05),前足内侧冲量较健康人小(P0.05)。患者健侧与患侧各区的足底压力、冲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支撑相时间:患者健患侧足趾、中足及足跟的支撑时间较健康人延长(P0.05),患者健侧与患侧的支撑时间无差异(P0.05)。3着地和离地顺序:健康人表现为从足跟、中足至足趾的连续推进过程,脑卒中患者则无统一规律。4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曲线形态异常。结论: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健侧与患侧足底压力特征相同,前足的压力及冲量小于健康人,中足及足跟的压力及冲量大于健康人。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前足、中足及足跟的支撑时间较健康人增加。足的着地、离地顺序差异较大,无统一规律。足底压力曲线形态不规则。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B细胞淋巴瘤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调控CD47表达及相关分子机制。课题组对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进行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长度的广谱HDACi (Vorinostat,SAHA)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7分子表达水平。随后用TRIzol法提取经SAHA处理的小鼠和人源B淋巴瘤细胞系样本中总mRNA,检测CD47转录水平。为进一步研究HDACi调控CD47表达的分子机制,课题组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3K4ac、H3K9ac和H3K27ac与CD47 DNA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情况。最后在SAHA和BRD4特异性抑制剂JQ1的联合处理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瘤细胞中CD47表达水平变化。研究发现CD47的蛋白质水平及mRNA水平均与SAHA处理时间和作用剂量呈正相关性。而在CD47启动子区域,H3K4、H3K9和H3K27的乙酰化水平在SAHA处理后都有显著提高。此外,SAHA和JQ1的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抑制SAHA单独作用时对CD47的上调。以上结果说明SAHA通过增强CD47启动子区域所结合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促进基因的转录表达,上调了CD47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而抑制BRD4可以逆转SAHA对CD47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踝关节牵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并讨论其机制。 方法: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2例跟腱牵伸组(试验组)和13例直腿抬高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关节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LR2进行为期2周训练,共12次,每次45min。训练前后采用等速测试系统进行实验室评定踝关节被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力矩-角速度斜率(SLOPE);临床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 CSI)。 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临床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2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被动峰力矩在角速度10°/s、60°/s、120°/s、180°/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0°/s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踝关节主动峰力矩在角速度60°/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0°/s、180°/s无显著性差异(P>0.05),SLOPE训练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AROM、PROM、MAS、CS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踝关节牵伸训练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