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菌株的相似性,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SpeI酶切图谱,将贵阳地区14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成10个PFGE带型,1型32株占21.9%,2型73株占50.0%,3型13株占8.9%,4型7株占4.8%,5型14株占9.6%,6型、7型、8型和9型各1株,各占0.7%,10型3株占2.7%,各型之间的相似性在98.1%~72.0%。暴发株24株被分为5个PFGE带型,1型占54.2%,带菌者1株为1型。各年菌株的PFGE带型不尽相同,1型和2型为常年流行带型。高流行区县的甲型副伤寒菌株被分为9个PFGE带型。结论贵阳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复杂以2型和1型为优势流行带型,提示存在同一克隆群的菌株广泛传播。该研究进一步证实PFGE是一种发现或预警暴发的可行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准确识别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暴发来源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中两个科室短期内分离到的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定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ICU病房3名患者痰标本分离株为泛耐药菌,对测定的19种抗生素均耐受,PFGE带型一致,提示ICU存在感染暴发;呼吸内科2名患者痰标本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相同,PFGE带型不相同;ICU病人气管插管内壁分离株的药敏结果和PFGE带型与其他菌株均不相同。结论 PFGE技术成功运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识别及溯源,医院积极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了暴发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选取监测食品、食物中毒、散发病例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和PFGE分子分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151株菌株中,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3∶K6。监测食品、食物中毒和散发病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嘧啶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监测食品分离株99.18%(121/122)为tdh-trh-菌株,1株tdh+trh+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中tdh+trh-菌株占69.23%(9/13),30.77%(4/13)tdh-trh-菌株;散发病例分离株均为tdh+trh-菌株。151株菌株共获得13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带型相对比较集中。结论佛山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标本中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患者样本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图谱条带一致,相似性为100%。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分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深圳市甲型副伤寒PulseNet数据库,用于甲型副伤寒的实时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深圳市2002-2007年散发和爆发的24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染色体DNA进行酶切电泳,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电子化数据分析,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深圳市甲型副伤寒菌株各年间差异较小,用Xba酶切仅呈现6种PFGE图谱。同一起甲副暴发的临床分离株具有相同的PFGE图谱。各区和各年代的分离株都存在有相同的PFGE带型。结论深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变异较小,呈长期流行趋势,甲型副伤寒PulseNet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对直观地分析各起疫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疫情的控制和传染来源的追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7~2009年不同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各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和流行病学意义,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方法采用PulseNet标准方法对分离到的10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不同菌株产生的电泳图谱经BioNumerics软件进行比对,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用AscⅠ酶切后,经PFGE得到10~15个条带,可将100株菌分为31个PFGE型别,其中以4型为主。结论山东省食品中的LM来源于不同的克隆株,但部分LM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FGE是分析LM同源性的有效方法,对LM的流行趋势、分布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南通市沙门菌PFGE分型数据库,研究菌株间的同源关系,以便在发生沙门菌病时快速溯源,为控制该病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南通市分离到的5种52株沙门菌中提取DNA,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进行酶切,在脉冲场凝胶电泳仪上进行DNA分子分型,应用沙门菌H9812作为PFGE的分子量标准。使用BioNumerics(Version4.0)分析软件,计算实验菌株相互之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52株沙门菌被分成4个PFGE型,分别命名为NTSpp1~4型,所有的埃森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都分别只有一个型,而德尔卑沙门菌则有4个型。菌株的来源(人和食品)不影响细菌的PFGE分型。NTSpp1和NTSpp2之间以及NTSpp3和NTSpp4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66%和74%,而NTSpp1和NTSpp2形成的簇和NTSpp3和NTSpp4之间形成的簇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为63%。结论:南通市主要沙门菌的PFGE型别较多,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云南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方法对优势血清型进行分子分型, 建立云南省食源性沙门菌PFGE指纹图谱资料库, 为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数据.方法 对2013年至2016年从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322株食源性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 采用Bio Numerics软件对148株沙门菌DNA酶切图谱进行类聚分析, 通过聚类比较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 建立指纹图谱库.结果 322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主要包括A、B、C、D、E、F、G群等7个群,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血清型, 占11.4% (37/322) .采用Bio Numerics软件对148株沙门菌DNA酶切图谱进行类聚分析, 根据电泳产生条带的位置和数量的不同, 共分为102个不同的PFGE带型.按照90%的相似度, 这些PFGE带型可以分为39个大小不一的聚类群, 呈现多样性.结论 云南省食源性沙门菌分子分型复杂,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 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布和传播情况。方法对59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用限制性内切酶Spe I酶切17株椰酵假单胞菌染色体DNA以进行脉冲电泳(PFGE)分析。结果采集样品59份,分离鉴定出椰酵假单胞菌14株,检出率为23.73%,17株菌的PFGE图谱的相似性系数在53.6%~100%之间,经聚类分析得到14个PFGE型别。结论云南省部分地区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严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应进一步从食品源头加强卫生监测;PFGE带型呈多样性,对今后云南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食物中毒的诊断和溯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宁夏食品及病例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宁夏2006—2020年食品及病例中分离的138株李斯特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血清凝集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药敏、血清及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食品来源113株菌共分属6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1/2a型,共45株,占39.82%。其次为1/2c型,共32株,占28.32%,致病性较强的4b型在食品中亦分离到5株,占4.42%。25株病例来源菌株分属4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致病性较强的4b型,共12株,占48.00%;138株不同来源李斯特菌对8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食品来源菌株共分属17个耐药谱,病例来源菌株分属7个耐药谱,优势耐药谱一致,均为VAN-TET。电泳后,113株食品来源分离株获得9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37.1%~97.0%。25株病例来源菌株共分为22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46.2%~100%。不同时期、不同来源、不同地区分离株PFGE带型优势型别不明显,呈散在分布。结论 宁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呈现多元化流行趋势,不同地区流行特征呈现多样性。本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差异,探索其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4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4种稀有位点核酸内切酶结合的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临床分离的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组分型.结果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占外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85.7%;PFGE基因组型A菌株占全部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61.2%,为主导基因组型,该基因组型全部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敏感,对左旋氧氟沙星和美洛培南耐药;PFGE基因组型H、P菌株对6种以上抗生素耐药;PFGE基因组型I和J菌株对所测9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4种稀有位点核酸内切酶结合的PFGE基因组分型可以作为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监控和鉴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0-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腹泻病人和健康人群的1 714份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对其进行DEC的分离培养,生化及PCR鉴定与分型,再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DEC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检出DEC阳性160人,检出率为9.3%,其中感染性腹泻病人中检出率为9.7%(117/1 204);健康人群中检出率为8.4%(43/510)。人群中DEC的检出类型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主,占45.0%,其次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和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分别占32.5%、18.7%;腹泻人群和健康人群中检出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以ETEC为主(59.8%),后者以EPEC为主(60.5%)。135株DEC样本菌株共分为123种PFGE带型,其中70株ETEC共分为60种PFGE带型,37株EPEC分为36个带型,23株EAEC分为22个带型,病人和健康人群之间检出了带型一致的EAEC菌株。结论研究地区DEC的基因型多样,人群感染类型以ETEC为主。ETEC可能存在优势克隆菌株的感染流行,存在暴发感染的可能;腹泻人群和健康人群之间可能存在同源克隆菌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食物中毒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子分型技术,研究深圳市食物中毒来源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中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均采集标本,进行金葡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菌株同时应用SPA分型及PFGE技术作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6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有12起能够从食物链不同环节分离到金葡菌,共59株。PFGE将59株金葡菌分为15个型别,在10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不同环节中分析到PFGE型别一致的菌株,分辨系数为0.87。SPA分型将59株金葡菌分为10个型别,在1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不同环节样品中分析到SPA型别一致的菌株,分辨系数为0.85。结论 PFGE的分辨力高于SPA分型;通过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1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有6起能够通过分子分型方法准确溯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C群流脑爆发疫情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对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后,并进行PFGE分析和确定分子分型.结果 在疫情中分离的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的PFGE谱型相同,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为100%,而与韶关翁源1株从健康人分离到的菌株谱型完全不同.结论 PFGE可以作为爆发流行中对细菌进行鉴定和确定菌株的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乌龟引起幼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溯源调查。方法对一例多次检测鼠伤寒沙门菌阳性的病例采集粪便标本以及接触过的乌龟外表涂抹样本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血清分型、耐药性分析。结果 4株菌株的XbaI酶切图谱与BlnI酶切图谱100%一致,表明乌龟身上携带的鼠伤寒沙门菌是患儿周某感染的源头。结论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应引起重视,应用PFGE技术开展食源性疾病溯源调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引发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运用基因分型技术对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为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GB 4789系列标准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肠毒素基因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全自动药敏接种判读仪(AIM-Vizion)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4份标本中都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菌均产A型肠毒素,携带sea基因,剩余食物分离株与病人分离株PFGE带型相似性为93.8%,具有高度同源性,菌株对5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肠毒素A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弥补传统ELISA的不足。PFGE可迅速锁定传染源。提醒相关部门要加大合作和监督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彦  王红  唐振柱  李秀桂  孙贵娟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176-1178,1188
目的建立在健康携带者分离的沙门菌的血清型及PFGE分子型别图谱库,探讨其多态相关性关系。方法将预防性健康体检分离获得的21株沙门菌鉴定培养,进行血清分型;将确定后的菌株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消化酶切其基因组DNA,在脉冲场凝胶电泳仪进行DNA电泳,所得的分子型别图谱用Bionumerics5.1软件建立图谱数据库,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1株沙门菌分属于O:4(B)、O:9(D1)和O:3,10(E1)3个菌群,8种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共7株占所有分离株的占33.3%,其次为阿贡纳沙门菌19.1%(4/21),鼠伤寒沙门菌14.3%(3/21)。经比对分析,18株沙门菌分为15个PFGE型别,菌株间的相似值在53.9%~100%之间,同一血清型别的沙门菌可对应多个PFGE型别。结论沙门菌的PFGE型别呈现多样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从业人员体检沙门菌有较高的分型能力,可为沙门菌的日常监测和相关疫情的处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4年乌鲁木齐该市引起腹泻患者腹泻的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将分离获得的76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76株肠道沙门分离菌进行电泳分型,所得结果运用Bio 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76株沙门菌血清分型检出最多的是肠炎沙门菌,占39.5%。所有76株沙门菌株酶切图谱分为41个PFGE型,分别命名为S-1~S-41,菌株间条带相似度为46.5%~100.0%。从时间分布上看,全年5~10月均能分离到沙门菌株,感染的高发季节为6月(27.6%,21/76)、7月(23.7%,18/76)和9月(23.7%,18/76)。结论 2014年乌鲁木齐市引起腹泻的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为主,PFGE分型较为分散;不同PFGE型别在时间及地区分布上均提示了一定的流行规律,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微生物和临床资料,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的变化。收集ICU环境和ICU医护人员的标本,监测可能的环境传染源。用K-B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ICU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由非暴发期的18·0%上升到暴发期(2004年5月~7月)的40·0%(P=0·000;OR值3·037;95%可信区间1·672,5·516)。随机选取从不同ICU患者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PFGE分型,共获得6种PFGE分型,12株为A型,同源性完全相同,其中11株分离自暴发期,该克隆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采取防治措施后,2004年8月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降至基线水平(15·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可发生克隆株在ICU患者的交叉感染,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流行,呈多药耐药,应控制该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近年来上海及江苏地区部分单位大、小鼠绿脓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作基因型分析,以了解绿脓杆菌流行菌株与宿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无菌采集上海及江苏地区部分单位实验大、小鼠回盲部内容物进行绿脓杆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提取绿脓杆菌分离株基因组DNA,经Xba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 共分离到67株绿脓杆菌,PFGE图谱可分为39种不同带型,14个基因簇(A-N),优势簇分别为I、H、B和G,分别占17.9%(12/67)、14.9%(10/67)、13.4%(9/67)和11.9%(8/67).同一来源地的分离株大多呈现不同的基因簇. 结论 67株细菌具有很大的基因多态性,呈散在分布,未见明显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