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脏损伤后可逆的持续性创伤修复反应。中医认为,正虚血瘀为肝纤维化疾病的核心病机,从血治肝是肝纤维化中医诊疗理念中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缺乏对从血治肝传统理论依据及现代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因此,阐明从血论治肝纤维化的中医诊疗理念,并对关联经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而阐明从血治肝缓解肝纤维化进程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中医特色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起病隐匿,因其发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断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CKD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铁死亡特征,而中药可以通过靶向铁代谢、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等抑制铁死亡来延缓CKD的进展,铁死亡干预机制逐渐成为CKD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医药宝库集数千年传统中医经验与智慧于一身,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能够激发人体的抗病和康复能力,对治疗CKD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尚缺乏中医药干预铁死亡治疗CKD及铁死亡与CKD发病机制的总结性综述。该文汇总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简述铁死亡主要的作用机制,对铁死亡与CK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融合了与CKD铁死亡相关的“虚”“瘀”“痰浊”“毒”等中医理论,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干预铁死亡治疗CKD的研究现状,以期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CKD提供新靶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作用于肝脏,导致肝星状细胞异常活化,以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生成与降解失衡,过度沉积破坏肝脏正常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可发展为不可逆性的肝硬化与肝细胞癌,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面临的巨大挑战。铁死亡是近些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涉及铁离子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物堆积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减弱。有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诱导肝星状细胞铁死亡或减轻肝脏铁死亡可改善肝纤维化,减轻肝损伤。随着中药在各种慢性肝病中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好、功效覆盖广、方便易得等特点逐渐显现出来,与西药相比,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独具优势。因此,以中药干预肝星状细胞或肝脏铁死亡作为切入点或将是今后防治肝纤维化的新方向。该文整理了铁死亡发生的多种调控机制,探讨了铁死亡如何影响肝纤维化的进展,总结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等通过铁死亡途径对肝纤维化进程进行干预的现状与进展,为未来中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总结中医脑病肝治的理论基础及从清肝、疏肝、养肝、抑肝论治脑病的思路。肝与脑的作用是双 向的,因此存在肝-脑轴,肝的合成及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内分泌、神经系统影响大脑和行为,这与中医 脑病从肝论治理念相契合。结合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机制,阐明中医脑病从肝论治的现代分子机制,为中医脑 病肝治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纤维化是指组织损伤后修复反应失调,以器官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和实质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进行性纤维化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造成器官功能衰竭。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受铁代谢、铁自噬、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多种途径调节。铁死亡在纤维化病理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器官实质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氧化应激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等多个病理过程。在纤维化级联反应中,肌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外基质沉积过程中会发生铁死亡,且通过靶向调节铁死亡可有效减轻慢性器官损伤和组织纤维化。现已证实,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调控器官实质细胞铁死亡发挥抗纤维化作用,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该文对铁死亡在肝、肺、肾和心脏纤维化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及相关中药干预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防治纤维化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素平  郑玉 《河南中医》2004,24(10):79-80
肝纤维化指的是肝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增生 ,是慢性肝病的共有病理特征 ,也是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然过程[1] 。中医学现代研究把其多归属中医“积聚”、“疒徵 瘕”范畴。现代药物抗纤维化治疗 ,疗效欠佳。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依据从中医理论 ,结合中医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经验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 理论依据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的病理组织学概念 ,中医学中没有肝纤维化的病名。笔者认为其病因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为感受邪毒 ,或血吸虫感染 ;内伤为情志所伤 ,或嗜酒 ,饮食…  相似文献   

7.
浅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因病机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中医学古代文献并无其记载。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常将肝纤维化归入“胁痛”、“黄疸”、“痞块”、“积聚”、“瘕瘕”等病证范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在病因病机上与慢性乙肝、肝硬化难以截然分开。其病机复杂,医家有强调“湿热”、“疫毒”、“肝郁”、“血瘀”等之不同。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拟从正虚血瘀湿热疫毒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8.
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复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组、等效剂量组和干扰素组。观察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肝组织羟脯氨酸、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康氏抗纤颗粒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和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减少肝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的表达。结论:康氏抗纤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调节胶原代谢减少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青青  刘文宾  叶宝东 《新中医》2023,55(24):193-197
铁过载是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因铁代谢失常或输血依赖导致。中医认为血瘀是铁 过载发生的关键病机,治疗当以活血祛瘀为要。现代研究表明铁过载形成中会产生氧化应激损伤脏腑组织,进 而诱发铁死亡,影响骨髓微环境,损伤造血细胞。铁过载-铁死亡的转化与临床虚瘀日久、新血难生,脏腑失 于濡养,蕴结成毒的病机演变类似。研究“铁过载-铁死亡”的发展机制对抑制铁死亡、恢复骨髓造血有重要 意义。笔者从“虚、瘀、毒”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铁过载发展至铁死亡的病机演变及中医药干预效果, 以期为临床治疗铁过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脏象本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心理应激机制。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中医理论而言,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同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继发的心脏损伤,中医认为其病理性质属于虚实夹杂,其发生发展与痰浊、血瘀、气虚多种病理因素相关。铁死亡是铁代谢紊乱所致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铁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和铁自噬4种途径。中医药在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铁代谢紊乱方面具有疗效,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可减轻铁离子累积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恢复机体气血平衡状态,从而减轻心肌缺血。文章对铁代谢特征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探讨铁死亡与气血理论的相似之处及中医药干预作用,以期进一步认识铁死亡的机制,理解气血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 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一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是经典的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与人类肝纤维化发生相类似。普遍观点认为,DMN化学刺激导致肝细胞的损伤,是诱导肝纤维化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糖脂代谢异常是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糖脂代谢紊乱是否也在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方式,研究糖脂代谢异常与DMN诱导肝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每周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10mg?kg-1DMN,持续4周,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2周末,正常组和模型组各5只大鼠做动态观察;造模4周末,剩余大鼠被全部处死,收集肝脏标本。进行肝组织全基因芯片分析,将结果导入生物信息分析软件IPA进行分析。结果:2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4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共有55个共同差异基因(logRatio>2)。共同差异基因构成的分子网络,主要参与了9条信号通路,它们与炎症、免疫、肝纤维化、脂代谢和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在造模2周(肝纤维化形成期)时,以脂肪酸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在造模4周(肝硬化形成期)时,以细胞增殖为主要表现。结论:脂肪酸代谢紊乱可能是DMN诱导肝纤维大鼠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病理基础,其以炎性细胞的浸润、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肾纤维化的基本病机,运用益气活血法抗肾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取得进展,故文章从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反应方面进行阐述益气活血法干预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抒鹏  王思梦  唐娜娜  刘中勇 《陕西中医》2022,(11):1589-1591,1595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血管退行性病变,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活性氧积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S的发病机制与铁死亡相关。中医学认为“浊邪”是AS的主要病机,铁死亡与中医学“浊邪”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从铁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芬顿反应及铁死亡的主要通路探究中医浊邪产生的机制,以细胞的铁死亡方式具化中医学“浊邪”,分析不同形式的“浊邪”,提出铁蓄积的“瘀浊”以活血化瘀法,脂代谢异常的“脂浊”以健脾化浊法,抗氧化系统异常的“浊邪”以补肾固精等治法抑制铁死亡抗AS,为中医药精准化防治AS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从彭勃治"暗瘀"说探索肝纤维化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阐述了彭勃治"暗瘀"说的基本内涵,并以此学说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肝纤维化期相当于暗瘀期"的新观点。并解决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诸多难题,从而使肝纤维化的中医论治有了自身的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支持和准确的切入点,并有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袁建  杨宇 《河南中医》2010,30(5):428-430
“主客交”学说是中医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将“主客交”应用到肝纤维化有望为肝纤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①肝纤维化与“主客交”的病理相似。“主”“客”混处血脉导致了络病阴伤,阴伤促成了络病,络病加重了阴伤,二者互为因果,形成痼疾。肝纤维化过程中的ECM沉积、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异常等与络病密切相关,“主客交”形成络病阴伤过程中的气血阻滞、络脉凝瘀的本质是血循环障碍。据此,肝纤维化与“主客交”可以络病为结合点,用“主客交”理论阐释肝纤维化的病因病理。②肝纤维化治疗贵在“通”。“主客交”代表方三甲散通中有补、补中、寓通、以通为主、以通透邪、以通扶正,从而分解“主”“客”,去除痼疾。肝纤维化与“主客交”二者痛机类似,故其治疗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9.
李依洁  贾可欣  刘闰平  孙蓉  李晓骄阳 《中草药》2022,53(16):5193-5204
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激活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沉积为特点的多种恶性肝脏疾病必经病理过程及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众多临床常用经典方可通过调控HSCs命运、调节胆汁酸或脂质代谢、减少病理性血管生成、直接或间接促进ECM降解以发挥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临床肝纤维化诊疗中的常见中医证型,在中医药辨证思维指导下归纳出利湿退黄、调和肝脾、养血柔肝、破瘀消癥、滋阴清热5种主要治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应经典方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经典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独特治疗体系,并为临床提供肝纤维化创新性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药质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瓶颈,指纹图谱等基于成分分析的中药质控方法存在效应成分不明及与活性作用不符等局限,亟需发展基于生物活性评价的新方法。立足于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长期临床与药理研究积累,以及国际临床试验的重要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假说:扶正化瘀存在抗肝纤维化的主要药理靶标群,药物对该靶标群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可良好反映其抗肝纤维化药效。首先,本研究选择肝星状细胞、肝内皮细胞、肝细胞与巨噬细胞等4种细胞系,考察溶媒、作用浓度与时间等因素对扶正化瘀细胞效应的影响,建立扶正化瘀体外标准给药方法;其次,基于细胞信号通路,蛋白芯片与网络药理相结合发现扶正化瘀抗肝纤维化的关键药理靶标;最后,构建表征中药靶标基因转录活性的报告基因质粒与稳转细胞株,比较不同批次扶正化瘀对靶标的基因转录活性、细胞生物活性与模型动物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指纹图谱分析其成分。以建立抗肝纤维化中药的生物活性评价与质量控制新方法,促进中药产品质量提高与创新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