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最终结局。由于炎症导致器官实质细胞发生坏死,器官组织内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中医药治疗纤维化具有较好疗效,临床常用益气活血类方药。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延缓肺、心、肝、肾等多器官纤维化的发展进程,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脏器功能、减少ECM沉积、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失衡、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等。中医学认为,正气亏虚是纤维化发生的内在原因,瘀血是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虚和瘀贯穿纤维化始终,纤维化器官组织微环境的改变符合气虚血瘀的病理表现,故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纤维化的基本法则。该文通过综述补阳还五汤治疗多器官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阐明其治疗多器官纤维化的科学内涵提供文献支持,也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在此基础上,出现间质区细胞外基质(ECM)大量产生和沉积,导致间质区扩展加宽,肾小管萎缩,形成间质纤维化。研究表明:EMT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许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的调节。因此,阻止EMT日益被认为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丹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表现为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而导致其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是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近年来,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在抗肝纤维化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笔者就丹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整理近年来黄芪汤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探讨黄芪汤治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黄芪汤组方成分中黄芪和地黄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茯苓通过干预嘌呤及氨基酸代谢途径,麦门冬通过抑制纤维素沉积,五味子通过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炙甘草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共同发挥保护肾脏、抗纤维化的作用。结论黄芪汤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沉积,抑制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抗氧化、抗凋亡作用而起到延缓肾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小波  师晶丽 《河北中医》2005,27(11):878-880
肾纤维化(包括肾问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最后阶段的主要病理基础。肾纤维化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产生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转换失衡有关。针对其发生机制,对中药单味药、复方进行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现将对中药抗纤维化的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在发生坏死及炎性刺激时,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的病理表现.所以,如何阻止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和沉积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环节.本实验观察多法联用的经验方软肝化癓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及结构糖蛋白等主要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以探讨多法联用的治疗方法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一些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肾损害是高血压病常见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而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实验研究文献梳理,从TGF-β/Smad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ERK1/2信号通路三个方面对鬼针草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机制进行总结,提出鬼针草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上调上皮表型,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防止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肾间质的过度沉积,维持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平衡,遏制高血压肾损害肾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从而达到逆转肾纤维化的目的。这可能为高血压肾损害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肾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复方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衰竭进程。结论:活血化瘀方药能防治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阴阳本体结构理论对肾纤维化形成机制及治疗进行论述,认为在肾纤维化中,以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为特征的慢性病理过程与中医学"内阳外阴状态"渐变为"内阴外阳状态"的微观病理变化过程高度相似性。以温阳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的辨证论治对改善肾纤维化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肾纤维化是决定慢性肾脏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医气血理论,结合临床与文献研究,提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干预肾纤维化的观点;通过分析相关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说明中医益气活血法及方药干预肾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硝酸甘油和肝素.一般用量硝酸甘油5~10 mg,肝素5000 U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 ml中静滴.硝酸甘油用量开始时15μg/min,以后每3~5 min增加5~10μg/min,持续点滴,至症状得到控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1<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发生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P=0.0284,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益气活血的中药有助于防治缺血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熊鹰  黄志 《光明中医》2021,36(2):222-22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选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并加服益气活血方,2周后观察患者血清ICAM-1及VCAM-1表达水平变化,并评估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好转(Ρ<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Ρ<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CAM-1及VCAM-1含量均有降低(Ρ<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Ρ<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黏附因子水平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检索CNKI、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共计690例患者。通过系统分析,益气活血法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能明显改善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能够提高PaO2,增强肺功能,提高6 min步行距离,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漏斗图提示本结果具有可信性。结论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益气养阴活血法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治法。本文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少炎症以及减轻肾纤维化方面,综述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N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先锋 《光明中医》2016,(16):2310-2312
目的研究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益气养阴活血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远高于对照组的63.3%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候、UAER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不良症状。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中医药辨证治疗胸痹经验,包括宽胸理气、活血止痛法、活血理气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等特色治疗方法,并用中医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阐明中医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和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一科就诊的80例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主要有阳气虚衰、水饮内停、瘀血阻滞三个方面,与之相应,临床多由温阳、益气、利水、活血类中药组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指出中药治疗肺原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与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和强心利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益气摄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多从气血相关的理论进行论治,气不摄血证是ITP临床常见的证型,补气摄血法是常用的治法。与西医相比,中医补气摄血的思路更好的抓住了止血这一关键矛盾,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而副作用小的治疗目的。对ITP的研究,应探索与ITP证候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性指标,尤其慢性ITP,临床多表现为气不摄血证,应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索ITP气血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气不摄血证的形成过程,验证益气摄血治疗ITP的临床疗效,阐明益气摄血治疗ITP的疗效机理,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阐述从络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结合近年从络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药复方相关文献报道,认为从络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痰通络、理肺通络为主要治法,以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和促进其降解、调控氧化应激及凝血-纤溶系统等为主要作用机制以达到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