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时测定,确定病区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测定表,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5个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课题组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每个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量。[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80.00%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日均护理时间4973.99 min(82.90 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4。[结论]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时测定,确定病区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测定表,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5个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课题组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每个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量。[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80.00%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日均护理时间4 973.99min(82.90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4。[结论]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病区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病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编制。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2.26%,80%的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病区日均总护理时间为4874.60min(81.24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5。结论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适宜的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重症监护工作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各天、各班次平均重症监护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护理时数,以合理配置护理患者所需的人力资源.方法随机抽取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术后患者58例,记录患者术后各天、各班次所需直接及间接护理时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各天重症监护所需直接、间接、总护理时间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减少;各班平均每小时护理时间比较,日班与前夜班、日班与后夜班之间直接、间接、总护理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各天及各班次所需的护理时间不同,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术后的情况采取弹性排班.  相似文献   

5.
病房护理工作量调查与护理人力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芳梅  刘冰玉 《当代护士》2005,(1):23-24,35
目的 进行科学合理的病房护理工作量调查及测算,了解全院各科的护理工作量,为全院护理人力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统计表,对10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不同病房护理总工时数不同,病房间接护理时数大于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平均工时中,费时较多的项目是输液准备,电脑记账。结论 建议按病房实际工作量配备护理人力;通过加强后勤支持系统,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按职称上岗,减少护士间接护理时间。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综合医院不同专科的护理工作量,探讨护理人力合理配置方法。方法:对全院37个病区进行护理工时测量,计算各病区护理工作量、每位患者每日所需平均护理时数及护士配比,并根据每位患者每日所需平均护理时数对临床科室进行系统聚类。结果:经护理工作量显著性差异比较,合并相似病区,得到33个临床科室,进而根据工作量大小将33个科室聚类为6个水平,其每位患者平均每日护理时数分别为258.63min、200.36min、174.35min、143.46min、116.91min、91.87min。结论:不同专科护理工作量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专科性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个简便易行且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量计算公式.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原则,抽取10个病区进行1周32项间接护理时间24h跟踪记录;随机对152项直接护理项目进行5322人次的测试及病情严重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定;对1139例患者进行24h直接护理操作项目次数的跟踪记录及病情严重度和ADL评定,计算不同病情严重度和ADL等级患者24h所需护理时间,包括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根据不同病情严重度和ADL等级患者的24h所需护理时间及入院、出院、转科、手术护理4个单项护理时间,建立普通病区护理工作量计算公式.结果 某病区某日护理时间(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A-Ⅰ级患者24h所需护理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均数+人均间接护理时间)×N1(A-Ⅰ级患者数)+A-Ⅱ级×N2+A-Ⅲ级×N3+A-Ⅳ级×N4+B-Ⅰ级×N5+B-Ⅱ级×N6+B-Ⅲ级×N7+B-Ⅳ级×N8+C-Ⅰ级×N9+C-Ⅱ级×N10+C-Ⅲ级×N11+C-Ⅳ级×N12+入院护理单项时间×N13+出院护理单项时间×N14+转科护理单项时间×N15+手术护理单项时间×N16.即某病区某日护理时间=410(min)×N1(患者数)+213 (min)×N2+187(min)×N3+149(min)×N4+193 (min)×N5+156(min)×N6+128 (min)×N7+104(min)×N8+132(min)×N9+130(min)×N10+116(min)×N11+82(min)×N12+23 (min)×N13+17 (min)×N14+33 (min)×N15+50(min)×N16.结论 根据不同病情严重度和ADL等级患者24h所需护理时间,以及入院、出院、转科和手术护理时间建立的护理单元工作量计算公式,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间接护理的现状,为科学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6个病区,对34个间接护理项目进行24h间接护理时数的测定和统计。结果文书处理、药品管理、交接班、物资管理、清洁消毒分别占护理时数的39.7%、18.8%、8.6%、7.5%和6.4%,在统计的6个病区中,间接护理时数占护理总时数的35%~45%。结论基层医院应采取完善支持系统,引进专业文员,建立康复系统等措施,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我院护理人力资源合理使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护理人力资源合理使用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针对护理质量标准要求,采用工时测定法,对我院呼吸科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前后直接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核心工作)和间接护理时数,以及病人满意度分别进行自身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整合前护理人员每日用于直接护理及其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护理核心工作的平均时数与整合后相应护理项目的平均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整合前用于间接护理平均时数为(746.93±110.26)min,整合后缩短为(635.77±69.40)min(t=6.702,P<0.01);整合前后病人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可增加直接护理,特别是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工作的时间;缩短间接护理时间.对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护理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护理工作量,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在神经内科合理配置。方法在6个神经内科专业组中,采用自我记录法测量122项护理项目工时;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获取2014年各护理项目频次;计算神经内科及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和理论床护比。结果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及床护比不同(P0.05),脑血管病患者人均日护理总时数(198.16±1.94)min和理论床护比(1:0.81)最高,癫癎专业组最低,神经内科平均床护比为1:0.66。结论神经内科各专业组需要配置护士数量不同,应根据收治疾病种类优化神经内科护理人力配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士在直接护理、间接护理、非护理活动和个人活动方面的时间分配情况及有效工时和上班期间的行走里程。方法通过观察员对某三甲医院消化科和普外科护士一对一跟踪调查,实时记录护士在每项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和行走里程。结果直接护理占35.75%,间接护理53.19%,非护理活动0.49%,个人活动10.56%。消化科和普外科白班护士有效工时分别为6.80、6.28,夜班分别为6.10、5.36。两个科室平均每天每位护士行走约4.36km,其中白班护士平均每人行走约4,64km,夜班护士平均每人行走约3.67km。结论间接护理时间过多,一些重要的直接护理项目时间过少,护士实际的有效工时高于有效工时标准,护士行走里程与护理工作量成正相关。医院在配置护士人力时应将各种配置标准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阶段性动态配置人力,并建立长效的监控机制,做到既能使病人得到应有的护理,又不浪费人力。  相似文献   

12.
李爱轶 《天津护理》2009,17(6):344-345
目的:运用工作量测算法,分析医院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现状。方法:采用国家卫生部2002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护理研讨会上提供的综合医院护士人力编制测算的方法,对照国家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对护理工作量及人力编制测算进行分析。结果:测试病区按工作量测算的平均所需床护比为1∶0.45,目前实际临床床护比为1∶0.33,间接护理时间平均39.36 min。结论:被测试骨科病区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应及时增加护理人员,同时间接护理时间过长,增加护工,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社区护士的工作现状,探讨社区护士在履行“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将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案例,通过结构式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了解该中心社区护士的工作现状与问题.结果:社区护士工作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机构内的基本医疗方而的直接护理工作(平均时间为76.4分钟/人·天),其次是机构内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间接护理工作(65.4分钟/人·天);根据方谈结果,共归纳一级主题5个,二级主题10个.结论:月前社区护士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间接护理为主,为了促进社区护理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社区护士编制,使之与工作负荷相匹配,加强慢性病管理,重视慢性病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行管理体制下综合医院病房护士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作业特点科室之间的差异,为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3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对67项直接护理项目与17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频数测定,对16项间接护理项目按作业时间量以分钟为单位记录。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1.80%。内科组与外科组间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与监护病房组有显著性差异。间接护理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项操作占100项护理操作时间的59.07%。适宜的床护比至少应1:0.5,该院护士仍处于缺编状态,缺编率为17.36%。结论:护理工作量测算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状态指标,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北京地区35家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工作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地区35家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使用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科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内容共有107项,其中有44项在所调查的35家医院(100%)均是由护士来做的;有88项在所调查的35家医院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医院(超过50%)均是由护士来做的;有67项在所调查的35家医院中不少于32家医院(90%以上)均是由护士来做的.结论 北京地区35家医院产科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内容繁多,护士工作量大,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量科室护理工作量,探讨护理工作时间分配情况,为护理工作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临床科室为调查现场,采用计时法,对83项直接护理项目、30项间接护理项目和不同层级护士工作时间分配进行测算。结果全院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内科组与外科组直接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病房高于内科组和外科组(P0.01);专科护士日直接护理时间占日总护理时间的22.92%。结论护士直接护理工作时间相对较少,尤其是专科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更少,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全省40家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以期了解当前该省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时间的分配状况。方法:确定需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通过横断面调查记录临床护士每班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将被调查人员护理工作时间按项目累计汇总,并计算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测定占用护理时间前10位的护理项目;计算周一至周日每日每人平均总护理时间,平均直接护理时间、平均间接护理时间所占总平均护理时间的比例。结果:占总时间比例较大的前3个护理项目是:护理记录、更换液体与处理医嘱。结论: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等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及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changes in nursing practice patterns between the beginning stage and a later phase of implementing th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study was a two-stage data comparison analysi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first 2 weeks and 1 year after installing th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Nursing activities were checked from a list with 83 item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a work sampling strategy during two 2-week periods in November 2004 and November 2005. For both stages, nurses spent about 20% of their time on direct care, 25% on indirect care, 9% on unit-related activities, 30% on documentation, and 15% on personal time. After 1 year of using th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nurses spent more time on documentation but less on indirect care and unit-related activities. When unit patient census was high, nurses spent more time on direct care. Issues regarding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on practice patterns we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