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7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X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的有72篇,病例共6037例,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13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CT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均匀型和节段型肝硬化多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次而对应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节型肝硬化则以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最次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各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分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可相互辅导借鉴,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证候和辨证分型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本院肝病科收治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361例及前瞻性研究本院肝病科2011~2016年收治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200例,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症候及辨证分布规律。结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中医症状和体征主要为:腹大胀满、尿少、脾脏肿大、黄疸。结论:常见证型为: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症候及辨证分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性)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其中医临床分型,同时进行HBV-DNA载量、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白蛋白;血细胞计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相关理化检查,为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根据对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性)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收集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性)患者70例和非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性)患者93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辨证分型、理化检查等。结果:家族聚集性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占54.28%,再次为肝肾阴虚证;兼证中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家族聚集性乙肝后干硬化中湿热中阻型HBV-DNA高载量人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占34.29%,肝脏炎症反应较明显纤维化程度相对较高。结论: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性)中医分型以肝胆湿热型为多见且病毒高载量、肝脏病理损伤较严重,这些都成为家族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分类特点,为肝炎肝硬化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根据通过《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到的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对其中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这些公因子进行中医证候的诠释。结果:对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2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32个公因子下的中医症状进行诠释。提示的中医证候有血瘀证、湿证、热证、肝气郁结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水停证、脾虚湿盛证、血虚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析是可行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的肝硬化辨证分型基本一致,此次研究既为现有的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也是首次应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数据来研究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分类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特征具有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90例,共包括6种中医证型,对所有患者的肝脏体积进行测量,对患者肝脏CT灌注参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脾肾阳虚证患者以及瘀血阻络证患者,在HAP方面表现较高(P0.05);水湿内阻证患者的PVP表现较高,湿热蕴结证以及肝肾阴虚证患者表现较低,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同CT灌注影像表现出相关性,伴随着证型的逐渐发展,患者自身肝脏体积以及CT关注血流动力学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和血浆内毒素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肝硬化患者150例,建立证候调查量表收集证候信息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6个组,另选择2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探讨中医证型与血浆内毒素改变的相关性。结果:①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最低,湿热蕴结组与气滞血瘀组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分值相关性分析发现。湿热蕴结组相关系数r=0.731(P<0.01),气滞血瘀组相关系数r=0.653(P<0.01),其他4组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低于湿热蕴结组及气滞血瘀组。结论:血浆内毒素与肝硬化的各种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2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卡方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有44篇,病例共3413例,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结论:消化性溃疡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5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χ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的有69篇,病例共5334例,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的证型的大肠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质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与阴肠燥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同步检测TB、ALB、PT、腹水、肝性脑病并计算Child-pugh分级。结果:肝郁脾虚组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81.0%,在气滞湿阻组及湿热内蕴组中以Child-Pugh分级A级和B级为主,在肝肾阴虚组中C级呈上升趋势。结论:Child-Pugh分级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规律,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中医证候。方法收集140例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建立临床数据库,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临床知识给予解释确定中医证候。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分成17个公因子,进行临床分析合并后,中医证候按照构成比依次为:类脾气虚、类肝胆湿热、类瘀血、类肝脾血瘀、类肾阳虚、类热盛伤阴、类肝肾阴虚。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中医证候为类脾气虚、类肝胆湿热、类瘀血、类肝脾血瘀、类肾阳虚、类热盛伤阴、类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癌性疼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癌痛患者分为气机郁滞证、瘀血阻滞证、痰湿凝聚型、毒热蕴结证、气血亏虚证、正虚瘀结型及其他证型,分析各辨证分型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出癌痛的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和该证相关症状频数规律及各证型的疼痛轻重程度趋势。结果60例癌痛患者出现正虚瘀结型为58.3%(35/60),气血亏虚证为20%(12/60)。结论癌痛患者中医证型以正虚瘀结型为主,气血亏虚证其次。瘀血阻滞型的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较重,气血亏虚型患者疼痛较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质下白质脑病(SAE)脑循环动力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SAE患者进行影像学及脑循环动力学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SAE分型Ⅲ型与Ⅰ型和Ⅱ型相比,痰浊阻窍型、瘀血阻络型与其他证型相比脑循环动力学检查平均流速及流量显著降低,外周阻力与特性阻抗显著增高;Ⅰ型以瘀血阻络证发生率最高,Ⅱ型以痰浊阻窍证发生率最高,Ⅲ型以瘀血阻络证及肾精亏虚证发生率最高。结论SAE发病程度与微循环有关,SAE中医证型以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为主,两证型脑循环动力学平均流速及流量显著降低,外周阻力与特性阻抗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河北中医》2021,43(1):25-28,33
目的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判定患者的中医证型,统计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71例A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湿热质居多,占48.0%(82/171);ALD患者中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3%(151/171),年龄以40~59岁居多,占74.3%(127/171),日折合乙醇量以120~159 g/d居多,占40.4%(69/171),ALD具体诊断以酒精性肝硬化居多,占70.8%(121/171),且上述患者中医体质均表现为湿热质。171例A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胆湿热证居多,占62.6%(107/171),其中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及平和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患者中医体质以湿热质为主,男性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40~59岁,日折合乙醇量在120~159 g/d居多,病情多处于酒精性肝硬化阶段,且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湿热质、痰湿质及平和质均以肝胆湿热证为主,血瘀质以痰瘀阻滞证为主,阴虚质以肝肾阴虚证为主,阳虚质以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名老中医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证—药关联规律。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山东省图书馆内名老中医临床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对房颤合并疾病及其证素、证型、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或关联分析,并进行药证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医案173则,药物共209味。合并其他西医疾病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证候要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证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9种证型中,心血瘀阻证常合并气虚证素,根据关联边目数筛选的关键药物排名前三分别为丹参、黄芪、桂枝。结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及开发房颤新药优先考虑以气虚、阴虚、血瘀等为主要适应证,证型以心血瘀阻证最常见,优先考虑丹参、黄芪、桂枝、麦冬等核心药物;名老中医在辨病基础上强调辨证论治,本研究通过证药关联分析总结其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评价NT-proBNP、超声心动参数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1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检查。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BNP值越大(r=0.498,P〈0.05);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亦有相关性,即NT-proBNP水平按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顺序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5)。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EF)在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与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的患者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56.2%)〉气虚血瘀水停证(37.0%)〉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9%);心功能Ⅲ级患者中气虚血瘀水停证(52.5%)〉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34.4%)〉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13.1%);心功能Ⅳ级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5.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9.2%)〉气虚血瘀水停证(15.4%)。结论NT-proBNP、超声心动EF值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能反映中医证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医证型由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转化,心功能呈现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对70例高血压病Ⅱ期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根据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分别统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及中医证型在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 高血压病Ⅱ期各型构成依次为阴虚阳亢(40%)→痰湿壅盛(30%)→阴阳两虚(18.6%)→肝火亢盛(11.4%)。中医证型分布频率,在瘀血证组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前瞻性研究长沙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状特点、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在长沙地区选择4家中医院,对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人口学、症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各症状的分布规律,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各辨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聚类分析归纳出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结果: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4例,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寒"、"湿"、"瘀"、"虚"、"热"所致筋骨瘀滞是其基本病理,从病状归纳出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痰浊、湿热、风、脾虚等9种辨证要素,聚类分析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湿热郁结等几种主要中医证型。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瘀"、"寒"、"湿"、"虚"、"热"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因子,其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肾之虚和寒、湿、瘀、热之实。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湿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的辨证要素。肝肾阴虚证、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湿热郁结证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