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冠心病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71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χ2检验。结果:4711例冠心病患者常见主要证型依次为: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阴虚型;气滞和阳虚虽为常见证型,但难分主次;寒凝和阳脱型较少见。冠状动脉痰浊、血瘀型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以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为主,其他次之;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早期证候表现及虚实演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符合冠心病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以及48 h 4个时间点进行临床调查,并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进行证候及证候要素诊断,采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证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①547例患者证候要素检出为:术前气虚474例、热蕴292例、血瘀264例、阴虚263例、阳虚251例、气滞186例、寒凝164例及痰浊157例;术后8 h气虚450例、阴虚291例、热蕴241例、血瘀194例、痰浊138例、阳虚112例、寒凝79例、气滞65例;术后24 h气虚434例、热蕴284例、阴虚258例、血瘀128例、痰浊113例、阳虚97例、气滞75例、寒凝70例;术后48 h气虚394例、热蕴294例、阴虚251例、血瘀115例、痰浊93例、阳虚93例、气滞75例、寒凝65例。②各证候要素术后变化为:术后8 h较术前气滞下降65%、阳虚下降55%、寒凝下降52%、血瘀下降27%、热蕴下降17%、痰浊下降12%、气虚下降5%,而阴虚上升11%;术后24小时较8小时血瘀下降34%、痰浊下降18%、气滞上升15%、阳虚下降13%、寒凝下降11%、气虚下降4%,热蕴上升18%、阴虚下降11%;术后48 h较24 h痰浊下降18%、血瘀下降10%、气虚下降9%、寒凝下降7%、阳虚下降4%、热蕴上升4%,阴虚下降3%,气滞未改变。③2013年与2017年两次调查的证候要素检出率不同,2017年组术前、术后8 h和术后24 h痰浊和热蕴,术前寒凝、气滞和阳虚均高于2013年组(P < 0.05);术后3个时点血瘀和气滞,术后48 h寒凝和阳虚,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48 h阴虚以及4个时点气虚均低于2013年组(P < 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证候表现,呈一定的规律性,实性证候要素检出减少,对虚性证候要素的改变呈多样性,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3.
45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45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辨证方法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并对证型分布,证型相兼,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分别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在证型分布,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中,均表现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临床上本虚以气虚,标实以血瘀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复杂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将976例冠心病按单一证候、2个证候组合、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计算构成比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单一证候分为血瘀、痰浊、气滞、络阻、热(火)、水饮、寒凝、气虚、血虚、阴虚、阳虚11个证候,血瘀(93. 44%)为本病核心证候,络阻(88. 62%)、痰浊(71. 41%)与热邪(65. 88%)占重要位置; 2个证候组合分为痰瘀互结、痰热互结、血瘀络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阳虚水泛9个证候,血瘀络阻(86. 16%)、痰瘀互结(69. 15%)与痰热互结(62. 70%)占主导地位; 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分为血瘀痰浊络阻(或兼热)、气滞血瘀络阻、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兼络瘀5个证候,血瘀痰浊络阻(68. 34%)占主导地位,偏热者尤多(65. 88%)。结论:血瘀为冠心病核心证候,其次是络阻、痰浊。本病是由2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引起,3个及以上证候组成的复杂证候占主导,血瘀痰浊络阻为核心证候,其中偏热者尤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1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前瞻性病例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对住院患者的证候信息及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病例中,临床辨证分型有11种,以痰热蕴肺型,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所占比例居多,分别为40.71%、22.12%、15.93%、9.73%。证候的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痰热蕴肺型所占比例最大,为46.90%,其次为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及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分别为27.43%、16.81%,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为7.96%。结论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血常规中两常规化验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26例经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寒凝、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阳脱)7个证型,检测其血常规中RDW和MPV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气滞及兼证、非气滞证两组比较,血瘀及兼证、非血瘀证两组比较,痰浊兼证、非痰浊证两组比较,气虚及兼证、非气虚证两组比较,阴虚及兼证、非阴虚证两组比较,阳虚及兼证、非阳虚证两组比较,RDW、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及兼证、非寒凝证两组比较,RDW、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MPV值由气滞证、寒凝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到阳虚证逐渐增大。结论 RDW、MPV与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一定程度上揭示冠心病在各中医证型间传变规律,为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型及其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心肌梗死的中医证素、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总结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检索1999—2015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收录的心肌梗死病例的文献,按照现代医学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中医有关辨证诊断标准,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共9326例,全部用于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等分析;在9326例病例中,对于同时包含中医辨证分型的3912例病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分析,同步比对分析证素与证候表现的特征。结果:9326例心肌梗死中医证素分类的结果显示,分虚证和实证两类证素,共14种证素,虚证类以气虚为多(4438,22.73%),其次是阴虚、阳虚、血虚等;实证类以血瘀(6309,32.31%)、痰浊(4123,21.12%)为多,其次是气滞、寒凝、痰热等。分析3912例中医证型分类的结果显示,最多的是气虚血瘀证(653例,16.69%),其次是气滞血瘀证(592例,15.13%)、痰瘀互阻证(569例,14.55%)、痰浊证等(543例,13.88%),其含有气虚、血瘀或痰浊证素的证型较为多见,分别达到了38.79%、59.19%、40.48%。结论: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气虚血瘀、痰浊阻痹是心肌梗死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1.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型及证候学特点,丰富中医药治疗煤工尘肺的理论,为辨证论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收集的208例煤工尘肺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煤工尘肺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热(火)、风(外)、痰、血瘀、寒(外)、阴虚、湿(内)。病位主要集中在肺、脾、肾。临床辨证有10种证候:肺气虚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脾气虚证、风寒犯肺证、痰湿阻肺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表寒肺热证。对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7类:肺气虚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辨证以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为主;合并急性感染时,常合并痰热蕴肺证、风热犯肺证的兼证。结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气虚为主。患者常因本虚,易感受风热、风寒之外邪。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煤工尘肺中医证候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和肝肾阴虚型4个证型,分析肌骨超声表现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4个证型中,湿热蕴结型占比最高,累及关节最多。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最高,为19.7%,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4)、肝肾阴虚型(P=0.001);瘀热阻滞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0.048)。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1)。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2)、肝肾阴虚型(P=0.023);其余项目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间半定量分级比较,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级别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其他各证型滑膜增生级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级别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肝肾阴虚型(P<0.05),其他各证型滑膜血流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关节积液、骨侵蚀的半定量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肌骨超声能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作为中医四诊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阶  李军  姚魁武  衷敬柏 《中医杂志》2007,48(10):920-92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对29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要素中,血瘀占86.5%,气虚占78.8%,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热蕴、痰浊、气滞、阳虚、阴虚、寒凝。(2)证候要素共有74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0.2%,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9.8%。(3)证候要素的组合可归结为气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虚痰浊兼其他要素、阳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滞血瘀兼其他要素4种主要形式,其涵盖了90.2%的病例。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气虚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证候要素组合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介入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ACS患者于介人治疗成功后24—48h内调查其病史、症状、体征及证候要素特点,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共享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家医院480例介入治疗成功的ACS患者,其中血瘀占81.7%,痰浊偏寒占22.5%,痰浊偏热占18.3%,气虚占51.7%,阴虚占42.5%,阳虚占10.8%。证候要素组合情况显示:2个证候要素相兼占52.5%,3个证候要素相兼占23.3%,单证候要素占14.2%,4个证候要素占10.0%。其中血瘀与痰浊(包括偏寒与偏热)相兼占34.2%,血瘀与气虚相兼占44.2%,血瘀与阴虚相兼占32.5%.气虚与阴虚相兼占26.7%。结论介入治疗后ACS患者证候要素主要是血瘀、气虚,证候要素组合以2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常见,其中以血瘀兼气虚组合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肺结节(P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71例肺结节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肺结节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北京地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肺结节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痰湿、气虚、血瘀和阳气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以肺气虚证占比最多(34.3%),其余依次为肺气阴两虚证(19.2%)、瘀血阻络证(17.7%)、痰热郁肺(16.2%)、肝郁气滞(12.5%)。结论:肺结节的病位主要在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肺气虚证、痰热郁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占比较高。在治疗和辨证过程中,要首重气阴两虚的问题,适时加用补气养阴,强肺气,润肺脉,使气血调达通畅,则邪无以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