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感染监测与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0年在我院进行的3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有关感染监测与管理的资料。结果:3例病人共隔离44天,血培养28天均为阴性,1例术后7天尿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生长伴体温升高,加强消毒隔离及应用氟康唑治愈,无围术期感染并发症死亡。结论: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感染监测,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是有效预防心脏移植感染发生,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经验。[方法]观察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14例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为心肾联合移植),其中有2例分别在术后第2、3天出现ARF,并行床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3d和6d。[结果]2例病人均于术后28d,32d出院,随访13~20个月,肾功能良好,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T)与术前心功能状态、手术操作以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有关,及时有效处理,能提高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3例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研究经验。方法2001年8月-2003年12月为3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式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术后采用环孢素A、强的松及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围术期无感染或严重排异反应发生。结论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以及合理的抗排异治疗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经验。[方法]观察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14例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为心肾联合移植),其中有2例分别在术后第2、3天出现ARF,并行床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3 d和6 d。[结果]2例病人均于术后28 d,32 d出院,随访13-20个月,肾功能良好,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T)与术前心功能状态、手术操作以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有关,及时有效处理,能提高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王春生  赖颢  宋凯  洪涛  姜桢 《上海医学》2002,25(9):569-571
目的:通过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的处理经验,探讨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及防治等问题。方法:观察2000年5月-2001年11月施行的15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其中10例在手术后3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占总数的66.7%。结果:15例病人均于术后1个月左右康复出院,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良好。本组10例出现术后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肾功能在术后7d-1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心脏移植病人的术前心功能状态、手术操作以及使用肾毒性药物都会引起手术后的肾功能损害,只要经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一般在术后7-30d肾功能均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对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行心脏移植手术,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感染、强心利尿、血管扩张等药物进行治疗,术后无感染及排斥反应发生,病人存活20天后死于低渗造成的溶血、肾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经胸骨切开心脏术后发生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936例患者中28例出现深部胸骨伤口感染,感染率为0.95%,术后感染发生于术后第7天~12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24例,术后14 d内发生感染22例。28例感染患者中,8例患者应用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12例接受了保留胸骨再固定胸骨术;4例切除部分胸骨再固定胸骨术;2例彻底清创胸骨、胸大肌肌瓣移植术;7例彻底清创胸骨、腹直肌肌皮瓣移植术;3例未手术治疗。28例感染患者中,死亡5例,其余无感染复发,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首选保留胸骨再固定术可作为治疗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基本原则,对于胸骨感染高风险的患者,胸骨切除及组织瓣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季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467-467
心脏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而术后监测和护理是提高移植成功率极其重要的环节。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实施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通过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病人均顺利转出ICU,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移植手术可以挽救部分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的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我院心胸外科于2003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协助下成功的实施了1例原位心脏移植术。现将心脏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0例心脏移植术监测护理的体会。方法通过对10例心脏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监护治疗,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对症治疗.使受者度过心脏术后右心功能不全、感染、急性排斥等并发症。结果9例受者痊愈出院,1例受者出现急性供心衰竭死亡。结论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提高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移植术迄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手段.自1967年南非的Barnard医生开展了人类第1例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心脏移植手术在各国得到了开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环孢素的问世使术后抗排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心脏移植出现了第二次高峰,手术效果越来越好,长期存活率越来越高.我院自2000年1月至今已开展心脏移植手术28例.术后并发症如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衰竭、右心衰竭等,经过有效处理可以较好控制,但晚期并发症如出现排异反应,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28例患者移植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以寻求制订最佳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例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方法本组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7、50岁,均为扩张性心肌病。术前心功能(NYHA)IV级,均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移植手术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进行,1例为标准法,另1例为双腔法,均顺利复跳。术后1例采用他克莫司(FK)506+骁悉+强的松,另1例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结果2例患者全部存活。1例术后出现排斥反应,右心衰,心律失常,治疗9天死亡。另1例无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出院,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心脏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法,心脏移植术后的主要问题是排斥反应和感染。  相似文献   

13.
心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经验. 方法:2000-01/2003-10施行26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17例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组成的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9例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结果:死亡3例,存活23例,生活质量良好,其中6例发生了11次急性排异反应,经冲击治疗后逆转. 但同时出现一些药物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高血压、高血糖等. 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采用FK506, MMF及泼尼松新三联或CsA、MMF及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良好,但要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ECMO用于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肺支持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脏术后心肺辅助的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ECMO治疗的40例病例,病种包括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疾病、肺动脉栓塞、心脏移植术后。结果辅助循环时间0.25~33天,成功脱离ECMO27例(67.5%),脱离EC-MO后恢复出院为50%,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栓塞等。结论ECMO是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脏术后病人心肺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应正确掌握其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6例,应用体外循环(CPB)80例,非体外循环36例,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1例手术后第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3天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术后第2天死于急性肺梗死,余113例顺利出院。3例复发心绞痛,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选择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与成熟、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合理围术期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早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心脏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移植术的发展,经历过一段曲折的过程.在经过数十年的动物实验后,1967年12月,南非的Barnard医师在首都开普敦成功施行人类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虽然术后病人仅存活18天,死于肺部感染,但他的初步成功,引起全世界瞩目,使心脏移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心脏移植术的发展,经历过一段曲折的过程。在经过数十年的动物实验后,1967年12月,南非的Barnard医师在首都开普敦成功施行人类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虽然术后病人仅存活18天,死于肺部感染,但他的初步成功,引起全世界瞩目,使心脏移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紧随其后,1968年,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致心脏动能及心脏病理解剖学方面的一系列病变的有效方法.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病人侵袭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则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对病人侵袭性小,完全血管化率高,病死率低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冠脉移植手术方法.本文采用OPCAB治疗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移植术是治疗各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全世界心脏移植手术每年以2000~3000例递增,术后5年后生存率为75%以上,10年生存率达到50%以上,最长存活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 。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先后进行了5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顺利,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实施的7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受体手术均获得成功。7例中,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术后14天发生腹腔出血;1例术后12天血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肝内外管扩张及狭窄;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经支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于术后第7d血肌酐正常;除1例患者术后16天死于颅内出血和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肝排斥反应;余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及护理难度大。术后细致护理,有预见性预防措施,并能掌握和熟悉其并发症护理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