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深入挖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基因表达谱改变,比较左归丸和其阳性对照药戊酸雌二醇防治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基因与生物学通路。方法 36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左归丸组和戊酸雌二醇组,后2组术后2周开始相应予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灌胃治疗至第4、8、12周,其余2组蒸馏水灌胃。取材并培养、纯化BMSCs后制备基因表达谱芯片。采用差异基因鉴定、生物学通路富集与相关性分析、WGCNA分析及PPI网络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逐层深入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各位点骨密度降低,而左归丸组和戊酸雌二醇组大鼠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提示造模成功,中西药均可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差异分析显示相比模型组,左归丸组在术后4、8、12周分别筛选了405、403和618个差异基因;戊酸雌二醇组筛选了78、326和232个差异基因。通路分析发现许多差异基因与炎症和免疫反应通路高度相关,如Il1b、Tnf与病毒感染有关,Itga2、Fgf21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Cxcl12同白细胞经内皮迁移相关等。WGCNA分析结果也显示某些重要节点与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性肠病有关。而PPI网络分析中左归丸组关联到了338个节点,戊酸雌二醇组则包括133个。结论在骨髓微环境中,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都具有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而本研究所筛选出的通路及基因有可能作为其防治本病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7周大脑皮层与对照组脑皮层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中获取新生Wista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7周大脑皮层基因表达芯片数据集GSE37777。该数据集共8个样本,4个样本为HIBD组,4个样本为对照组。采用R软件包对数据做预处理和差异性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expressed genes,DEGs)的筛选,应用Cytoscape 插件ClueGO+Cluepedia构建DEGs功能分组通路网络。通过相互作用基因库检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结果 HIBD组共发现 973 DEGs,其中599个基因表达上调,374个基因表达下调。DEGs功能分组通路网络分析显示Hedgehog信号通路是最显著的差异性表达基因通路。HIBD组中Hedgehog通路相关基因Shh及Dhh表达上调,Wnt通路相关基因Wnt1、Wnt2B及Wnt5表达上调。PPI网络分析显示Ccnd1、Shh、 Ret及Gli3是主要的中心蛋白,Shh和Ret表达上调,Ccnd1和Gli3表达下调。 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新生大鼠HIBD后7周脑皮层可能存在Hedgehog和Wnt信号通路的激活,与细胞修复相关的蛋白Shh及Ret的表达上调。新生大鼠HIBD 7周后脑皮层可能存在持续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实验探究益癸方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等数据库搜索方剂中主要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Drugbank筛选疾病靶点,再使用Cytoscape3.7.1进行药物-疾病靶点网格的构建,最后进行基因本体论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癸方汤组、戊酸雌二醇组、益癸方汤+戊酸雌二醇组,每组5只。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余组采用去卵巢手术法造模。术后1个月开始给药,益癸方汤组给予10mL/(kg·d)益癸方汤灌胃,戊酸雌二醇组给予0.21mg/(kg·d)戊酸雌二醇灌胃,益癸方汤+戊酸雌二醇组给予益癸方汤10mL/(kg·d)+戊酸雌二醇0.21mg/(kg·d)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10mL/(kg·d)蒸馏水灌胃。给药12周后,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主动脉血,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取左右股骨组织。采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大鼠股骨骨微细结构,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间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Janus激酶(JA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益癸方汤中可能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柚皮素、谷甾醇等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Akt1、TNF等,涉及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益癸方汤组、戊酸雌二醇组、益癸方汤+戊酸雌二醇组大鼠股骨组织BV/TV、Tb.Th升高,血清中PINP、E2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STAT3、JAK、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癸方汤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炎症、细胞凋亡等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生物学分析探寻与糖尿病足溃疡发病以及愈合相关的关键(hu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从GEO数据库筛选糖尿病足溃疡的数据集,数据标准化后再分组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与非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以及糖尿病足溃疡部位创缘皮肤与糖尿病足患者非溃疡部位皮肤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组间差异表达基因鉴定、通路富集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通过节点分析找到hub基因,并在测试集中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筛选出的hub基因对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断效能。通过两组分析的交集基因再次进行通路富集以及PPI分析,筛选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相关hub基因。最后对相关样本进行GSEA分析寻找全转录组基因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可能的作用。  结果  从糖尿病足溃疡与非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测序分析中,得到上调的差异基因620个,下调的差异基因196个。这些基因的功能集中在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分子和相互作用、磷脂酶D信号通路、丙酸酯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嘧啶代谢、IL-17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PPI网络确定了10个hub基因,其中BGN、CCND1在测试集的ROC分析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0.712。在糖尿病足溃疡部位创缘皮肤与糖尿病足患者非溃疡部位皮肤的测序分析中筛选出了上调基因4072个,下调基因911个,与糖尿病溃疡的差异基因有交集的基因372个。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集中在磷脂酶D信号通路、异种生物降解和能量代谢、谷胱苷酸代谢、嘧啶代谢、ErbB信号通路以及黑色素生成等信号通路。从PPI网络确定了7个hub基因。在GSEA分析中,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同源重组、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丁酸代谢、赖氨酸降解、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通路在糖尿病足溃疡与非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表现出了较大的表达差异。  结论  生物信息学结果提示,BGN、CCND1是预测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CXCL12、TLR4、JAK2、PPARA、UBC、DCN、KDR、ARNTL是糖尿病足溃疡的hub基因,而CXCL8、CXCL12、TXN、SLIT3、KRT14、KIT、NEO1是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愈合相关的hub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库欣综合征(CS)的核心基因及通路,并预测其相互作用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小分子药物。 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CS基因芯片数据集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随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互作分析、核心基因筛选,预测互作miRNA及小分子药物并进行验证。 结果共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并预测出479个互作miRNA,相关通路集中在PI3K-Akt、cAMP、CS及MAPK信号通路等,奥那司匹、拉帕替尼是较为显著的小分子药物。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参与CS发生发展的前5条信号通路、10个核心基因及479个互作miRNA,并预测出奥那司匹、拉帕替尼等小分子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相关基因,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基础,以便进一步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下载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样本的RNA测序数据,通过差异分析获取差异基因;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Genomes, KEGG)进行差异基因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交互网络分析法(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筛选出关键基因;通过生存分析研究关键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共筛选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3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212例,甲状腺癌旁组织25例。通过差异基因分析后共筛选出715个差异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神经信号转导活性、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为主要的信号通路;通过PPI法共筛选出18个关键基因,包含9个上调基因和9个下调基因;通过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肝细胞癌的关键基因,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基因的芯片数据,经过GEO2R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通过DAVID在线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并筛选关键基因,基于Kaplan-Meier P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阐明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TKI)抑制白血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在线基因表达数据库中下载表达谱数据集GSE19567, 利用BRB-ArrayTools 软件进行质量控制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 ),然后分别对差异基因进行GO 功能 富集分析、KEGG 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 互作网络和基因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差异基因519 个, 其中177 个上调表达,342 个下调表达。GO 富集分析发现DEGs 主要涉及小分子代谢、血液凝固、转录调控、 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等生物过程,发挥的分子功能集中在蛋白结合、蛋白二聚化、序列特异性DNA 结合和 ATP 结合等。KEGG 富集分析发现代谢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Jak-STAT 信号通路和HIF-1 信号通路 等pathway 显著富集。网络分析挖掘出的核心基因有SHMT 2、CBS 、CTH 、HK 2,核心pathway 包括MAPK 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影响了CML 细胞代谢通路和信号转导通路的相 关基因,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等机制抑制白血病,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杜仲叶醇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90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杜仲叶组各18只。模型组、雌激素组和杜仲叶组大鼠做去卵巢处理,假手术组同样手术但不切除卵巢。术后4周,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灌胃;雌激素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灌胃(0.6 mg·kg~(-1));杜仲叶组大鼠给予杜仲叶醇提取物灌胃(6 g·kg~(-1)),1次·d~(-1),连续8周。检测所有大鼠血清钙、磷,尿钙、磷,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雌二醇,IL-6和TNF-α水平,并测定骨密度。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Ca/Cr、P/Cr、BALP、骨钙素、IL-6、TNF-α均显著升高,血清雌二醇含量和骨密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和杜仲叶组大鼠尿Ca/Cr、P/Cr、BALP、骨钙素、IL-6、TNF-α均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含量和骨密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叶醇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TNF-α含量,调节骨代谢平衡,提高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哮喘患者上气道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下载哮喘表达谱的芯片数据(GSE41861),利用R语言Limma软件包筛选哮喘患者与非哮喘患者鼻黏膜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差异基因作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并用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NetworkAnalyzer进行可视化,寻找关键(Hub)基因。结果:共筛选出118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93个上调基因和25个下调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上调DEGs主要参与唾液分泌相关通路和结核相关通路,下调DEGs主要参与TGF-β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网络分析筛选出CDC5L、AR和ACTR2 3个degree得分>10的关键基因。结论:CDC5L、AR、ACTR2可能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环加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实验分为3组:正常血清组、卵巢切除(OVX)血清组和OVX含药血清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成骨细胞IL-1、IL-6和COX-2的表达。结果OVX血清组成骨细胞IL-1、IL-6和COX-2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血清组,而OVX含药血清组的表达较OVX血清组明显减弱,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去势状态下,左归丸可能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IL-1、IL-6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左归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缺血侧额顶叶皮层不同时间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左归丸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突触可塑性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归丸组、电针组、电针结合左归丸组(针药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心俞、肾俞,左归丸组给予左归丸灌胃,电针加左归丸组同时用电针、左归丸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电针、左归丸对缺血区额顶叶皮层突触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第7、14天,电针组、左归丸组、针药组SYN表达极显著增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在第7、14天,针药组SYN表达极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SYN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针药组在第7、14天均极显著高于左归丸组(P〈0.01)。电针和左归丸促进脑缺血大鼠额顶叶皮层病理损伤具有改善作用,明显促进突触超微结构的恢复。结论:电针和左归丸促进脑缺血大鼠额顶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的恢复,促进突触重建。左归丸及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SYN表达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它们可能通过保护大鼠缺血区皮层的突触超微结构促进突触可塑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利塞膦酸钠(RI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及对骨髓内脂肪细胞来源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 子配体(RANKL)的调节作用,为阐明RIS抗骨质疏松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及非 成脂诱导14 d,期间以浓度梯度0、1、5、10、25 μmol/L的RIS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并计算成脂率,提取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实验 检测RANKL蛋白表达。将24周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及OVX组,12周后OVX大鼠再次随机分为RIS干预组(2.4 μg/kg, 皮下注射,3次/周)及对照组。8周后行骨密度检查,并取大鼠左股骨远端骨骼标本行病理检查,观察RIS对大鼠骨髓内脂肪含 量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发现RI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随着RIS浓度的升高,骨 髓内脂肪细胞RANKL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体内实验发现RIS药物干预后,OVX大鼠骨密度显著提升的同时,骨髓 内脂肪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RIS可有效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降低骨髓内的脂肪含量,并通过下 调脂肪细胞RANKL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功能,这可能是RIS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滋阴清热为主的玉女煎、以养阴为主的左归丸和以滋阴温阳为主的肾气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降糖作用,比较滋阴清热、养阴、滋阴温阳3种不同治法对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3组中药复方治疗组,治疗组动物分别给予玉女煎、左归丸和肾气丸三方水煎液灌胃治疗10d,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动物空腹血糖,并行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各组实验动物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结果:四氧嘧啶模型大鼠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玉女煎、左归丸和肾气丸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较模型组动物明显降低(P〈0.05),玉女煎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葡萄糖耐量实验显示模型组及3组中药复方治疗组大鼠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模型组与用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女煎、左归丸和肾气丸对于四氧嘧啶导致的糖尿病大鼠均表现出明显的降糖效果,玉女煎降糖效果最佳。葡萄糖耐量实验显示降糖复方对于四氧嘧啶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epimedium-derived phytoestrogen(PE) on osteo-porosis induced by ovariectomy(OVX) in rats,11-month-old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VX and PE groups.One week after OVX,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E(0.4 g·kg-1·day-1) started in PE group,and rats in Sham and OVX groups were given vehicle accordingly.The administrations lasted for 12 weeks.The biological markers including serum osteocalcin(OC) and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DPD) for bone turnover were evaluated at the end of the 12th week.On the 13th week,all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The right proximal tibiae were removed,subjected to micro CT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becular bone structure and then bone histomorphometr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bone remodeling.The OVX rats were in a high bone turnover status as evidenced by increased bone formation markers and bone resorption markers.Treatment with PE could suppress the high bone turnover rate in OVX rats.Micro CT data revealed that PE treatment could ameliorat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micro-architecture of proximal tibiae induced by OVX,as demonstrated by greater bone volume,increased trabecular thickness and less trabecular separation in PE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OVX group.The static and dynamic parameters of bone histomorphometry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bone formation variables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bone resorption variables between PE and OVX groups.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rabecular bone in OVX rat model and this effect i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stim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 as well as inhibition of bone resorp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左归丸与右归丸含药鼠血清对皮质酮(CORT)损伤型大鼠海马病理细胞模型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新生SD乳鼠的海马组织为材料,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以10^-4mol/LCORT处理培养的细胞制作大鼠海马病理细胞模型,并用RU38486进行拮抗。采用NSE和Nissl染色、FDA/PI、SYTO-13/PI双重染色法等观察模型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及左归丸与右归丸含药鼠血清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加入1014mol/LCORT以处理培养的细胞,可使海马神经细胞明显受损,死细胞增多;左归丸与右归丸含药鼠血清均可使蓝色荧光的活细胞显著增多,呈红色荧光的死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加入10^-4mol/LCORT处理神经细胞可以制作海马病理细胞模型,补肾方药左归丸或右归丸含药血清对CORT损伤型海马病理细胞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和股骨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和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加辛伐他汀组(OVX+SIM),每组1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手术,术后8周给药,OVX+SIM组给予辛伐他汀5 mg·kg^-1·d^-1,其余2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服。用药后第4、12周分2批各处死半数大鼠,取血观察各组大鼠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的代谢情况。分离股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最大桡度、弹性桡度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1)用药4周,BALP水平OVX+SIM组较OVX组升高(P〈0.05),弹性载荷OVX+SIM组较OVX组降低(P〈0.05)。(2)用药12周,BALP水平、BGP水平OVX+SIM组较OVX组升高(P〈0.01),最大载荷、弹性载荷OVX+SIM组较OVX组增加(P〈0.05,P〈0.01)。(3)用药12周与用药4周时比较,OVX+SIM组BALP水平降低(P〈0.01),OVX+SIM组BGP水平升高(P〈0.01),OVX+SIM组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辛伐他汀显著影响去势大鼠的骨代谢,促进成骨,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B、C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接受假手术。术后6周检测股骨骨密度确认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同时C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15μg/kg,2次/周),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左侧股骨骨密度,取左侧胫骨做硬组织切片,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松质骨骨量、微观结构,提取右侧股骨和胫骨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Realtime PCR检测第三代细胞RANKL表达。结果①卵巢切除术后8周,大鼠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②A、C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c组显著低于A组(P〈0.05)。③胫骨近端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厚度,A组显著高于B、C组,C组显著高于B组(P〈0.05),A、C组破骨细胞数、骨小粱分离度、骨吸收长度比均显著低于B组(P〈0.05)。④13组RANKL表达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通过抑制骨吸收、改善其微观结构部分阻止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成骨分化的骨髓基质千细胞RNAK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佳蓉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中成药佳蓉片(JRP)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作用。方法选用2个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卵巢切除加戊酸雌二醇片(OVX+EV)组、卵巢切除加佳蓉片(OVX+JRP)组、卵巢切除同时加戊酸雌二醇片和佳蓉片(OVX+EV+JRP)组。去卵巢术后1周,各组分别开始给药,Sham组及OVX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用药28d后处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宫内膜计量测定。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各项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高度、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高度及子宫内膜腺腔直径均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去卵巢成功;将OVX组作为对照,给药组OVX+EV+JRP组和OVX+EV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VX+JRP组,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X+EV+JRP组与OVX+EV组相比较,除腺上皮厚度以外,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高度与子宫内膜腺腔直径都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佳蓉片对去卵巢大鼠的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缺乏的情况下作用不明显,而与雌激素合用时对子宫内膜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4772对卵巢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并深入挖掘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的294例卵巢癌患者数据,计算并获得肿瘤组织PD-L1表达最佳阈值;筛选PD-L1高、低表达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采用相关性分析获得重要DEG,运用WGCNA分析从DEG筛选出权重基因和PD-L1相关miRNA,重要DEG和权重基因交集获得核心基因;通过ssGSEA分析探讨PD-L1表达和miR-4772表达对卵巢癌肿瘤免疫格局的影响;KEGG法分析核心基因所涉及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核心基因相互作用;采用生存分析确定生存相关的核心基因。采用GEO数据库的399例卵巢癌患者数据,结合miR-4772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SKOV3细胞并进行基因表达谱测序验证。结果 卵巢癌肿瘤组织PD-L1表达最佳阈值1.31582,即90%分位数;基于PD-L1高、低表达组,筛选出84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49个基因显著上调,291个基因显著下调,20个重要DEG与miR-4772表达密切相关;WGCNA分析筛选48个miR-4772表达相关的权重基因;12个核心基因共存于重要DEG和权重基因。ssGSEA分析显示,PD-L1和miR-4772高表达组展现更活跃的肿瘤组织免疫浸润和功能活性。KEGG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2个核心基因主要涉及免疫相关信号通路,PPI分析显示12个核心基因存在密切相互作用,CD96和TBX2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生存预后密切相关。SKOV3细胞转染miR-4772模拟物和抑制物后,基因表达谱测序结果显示12个核心基因和PD-L1表达水平随着miR-4772表达水平变化出现相应改变。结论 miR-4772通过作用于12个核心基因,对卵巢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结构组成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