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4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及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分析植骨融合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2个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率100%,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发生,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脊髓功能恢复采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6.5±1.2)分,术后(12.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平均改善率74%,手术优良率83%.结论 对于脊髓前后均受压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一期进行前后路手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最大限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教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央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合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术式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80例.手术疗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平均提高4~7分,65例患者四肢麻木消失,束带感基本消失.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MCSM患者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微创"双开门"椎板成形+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钛板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前后按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观察手术后改善效果。结果 50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38例为优,8例为良,3例为可,1例为差,未出现术后症状继续加重的病例。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彻底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损伤脊髓的风险,减少单纯后路手术的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发生率,是治疗MCSM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总结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后路联合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其中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或是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先行后路减压,改变体位后,再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前后路分期手术22例。定期随访,临床效果按照JOA评分以及Odom评分进行评价,X线片观察颈椎融合效果。结果 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系统损伤,24/28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6~52个月),大多数患者的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进一步改善,出院时JOA评分改善率为50%。根据Odom分级评定法,优良率为83.3%。术后3~6个月颈椎椎间融合均获得愈合,尚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病例,没有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手术节段的再手术。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严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内固定操作复杂,应谨慎设计手术方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节段分别二期行颈前路突出髓核摘除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5.7%.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脊髓型脊椎病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9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施行手术并随访的患者62例,其中29例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髂骨植骨融合术,12例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21例接受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JOA(17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2例患者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7分。术后2周JOA评分7~15分,平均l1.3分,平均改善率为31.3%。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JOA评分8~17分,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为73.4%。前路手术患者融合率为91.7%。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CSM患者脊髓症状,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和压迫程度是影响CSM术后早期恢复效果的显著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技巧也是提高CSM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后路、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前后联合组,每组都为30例,前路组采用前路治疗,后路组采用后路治疗,联合组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采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疗效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的比另外两组的要好,前路组和联合组比较,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颈椎病根据不同节段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钛板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椎体柬征及有感觉障碍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史永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69-77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0.5年 ̄7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临床疗效用JOA评分,术前平均5.5分,最终随访平均为14.6分,平均改变率为79.1%.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0-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手术时间200-35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400-1 200ml,平均600ml,JOA评分术后改善优13例;良4例;中1例;差3例。结论Ⅰ期前后联合路手术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手术适应证,只有影像学上具有钳夹样表现和(或)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可考虑行I期前后联合入路,对于其他情况的脊髓型颈椎病需慎重选择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称植融合,其中31例于术后6个月至4年再次手术。术后随访5-15年,平均随访时间6.8年。结果;术后功能评价,优118例(48.16%),良71例(28.98%),可35例(14.29%)及差21例(8.57%)。根据40分评分法,36-40分者101例,31-35分者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行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11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占91.2%(31/34)。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术后无需行石膏固定和显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对38例脊髓型颈椎病,通过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颈前路减压植骨术。结果:随访6个月~10年,摄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植骨均愈合。功能评价:优良32例(84.2%),可4例(10.5%),差2例(5.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手术时机、适应证、术中注意的问题和并发症的防治对手术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终板椎间盘切除减压Syn Cage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疗效及融合节段高度的维持. 方法对25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保留终板的颈椎间盘切除Syn Cage植骨融合术,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探讨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的丢失情况. 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术前及随访JOA评分比较,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改善率为71%,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植骨融合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术后3.1个月,均未发现融合节段前方塌陷.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平均高度与同体邻近节段平均高度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保留终板椎间盘切除减压Syn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短期疗效好,能较好地保持融合节段高度,并能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3种术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技术特点. 方法 采用环锯法前路减压髂骨移植、问盘切除PEEK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3种术式.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所有病例用钛钢板内固定. 结果 JOA术前平均9.02分,术后改善率70.47%,优良率达84.45%. 结论 3种术式技术特点不同.适用于不同情况,只要使用得当,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11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及后缘高度(HPB)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情况。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JOA评分,术前与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良率为86.2%;术后Cobb角、HAB及HPB值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与术后即刻上述指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有效的矫正了颈椎畸形并达到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的目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颈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与减压后外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经颈前路减压 ,30例取自体髂骨移植 ,34例采用植骨 ,并行带锁钢板固定。同时对结果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随访 0 .5~ 3年 ,平均 2 .3年。两组所有病例术后 1 2周骨性愈合 ,均无植骨块移位、脱出或陷入 ,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单纯植骨组和植骨 自锁钢板组两者手术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颈椎ORION自锁钢板操作简便安全。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加用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 ,能增加稳定性 ,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