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必华  吴建斌  叶宏  罗森 《中国骨伤》2017,30(9):805-809
目的:探讨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的技巧并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对11例患者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2~63岁,平均48.1岁;脊髓型颈椎病4例,颈椎骨折脱位4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2例。术前CT测量出目标椎弓根直径、理想进钉点及矢状面夹角和横断面内倾角。术中使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严格控制进钉角度,结合探查钉道内壁作为安全置钉标志。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表现,复查CT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并将螺钉准确性进行分级,计算螺钉优良率。结果:11例患者共置入71枚下颈椎弓根螺钉,均未出现手术所导致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症状,亦无椎动脉损伤症状。术后CT评估螺钉位置并进行分级:0级52枚,1级13枚,2级4枚,3级2枚。螺钉位置良好率91%。6枚误置螺钉,内壁穿破4枚,2枚穿破外壁。结论: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探查出钉道内壁及使用角度仪导向器控制进钉角度是置钉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0-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手术时间200-35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400-1 200ml,平均600ml,JOA评分术后改善优13例;良4例;中1例;差3例。结论Ⅰ期前后联合路手术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手术适应证,只有影像学上具有钳夹样表现和(或)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可考虑行I期前后联合入路,对于其他情况的脊髓型颈椎病需慎重选择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3.
Sox9基因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并探讨Sox9基因在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取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E、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该模型进行鉴定.RT-PCR检测各代细胞中Sox9、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特征性Ⅱ型胶原,其生长情况及细胞表型类似于关节软骨,细胞传至4、5代后表现出细胞形态呈梭形、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等退变的特征.与原代相比,Sex9基因mRNA在4、5代终板软骨细胞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受其调控的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也相应降低,两者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 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模型成功建立,为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细胞学基础.Sox9基因与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存在明显关联,Sox9基因的表达下降可抑制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及基质合成,从而促进或诱发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4.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病因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必华  徐宏光 《医学综述》2007,13(8):614-616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腰椎解剖学的异常。腰椎关节突关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不对称的关节突关节势必引起其生物力学的改变,因而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者更容易发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变及腰椎退变性滑脱而引发下腰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12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定期摄片复查,11例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1例术后6周时复查出现桡骨头坏死,予取出髓内钉,患肢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骨性愈合好,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龄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老龄颈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5岁以上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老龄组,共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65~78岁,平均69岁。选取同期65岁以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脊髓损伤程度作为参考标准选择与老龄组脊髓损伤程度近似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共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8~65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有明确外伤史,且于伤后1周内入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的合并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并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对患者入院及伤后1年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除死亡病例外,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老龄组23例存在合并症,24例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于住院期间因并发症而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老龄组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年随访时老年组有2例神经功能恢复至Frankel分级E级,而对照组6例。结论:老龄颈脊髓损伤患者合并症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应尽量简化手术方式,以有效减压和稳定性重建为主要目的,避免手术扩大化,并重视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64例中23例(29例次)出现早期并发症(9种),发生率为35.94%.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对症处理的方法.结果 并发症为:肺部感染8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食管瘘1例;术后低血压4例;低钠血症6例;脑脊液漏2例;椎动脉损伤1例;尿路感染4例.其中3例患者同时并发肺部感染和低钠血症及尿路感染.除2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外,其余发生并发症患者均康复.结论 颈椎创伤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主要与伤情严重程度及术者操作水平、围手术期处理相关,严格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并发症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简称 Zero-P 系统)治疗颈椎病及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4例颈椎病患者(16节段)和5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5节段)采用 Zero-P 系统进行减压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颈椎病患者采用 JOA 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55~120(75±16)min;术中出血量为50~450(150±85)ml。术后11例出现吞咽困难,2~5 d 基本恢复,未出现其他早期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6个月,末次随访时14例颈椎病患者 JOA 评分改善率为72.7%,其中优9例,良3例,中2例;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 分级均为 E 级。影像学资料提示术后椎间融合良好,未出现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结论仅需处理椎间盘的颈椎前路手术采用 Zero-P 系统进行减压固定,可以取得早期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是否有关联。方法收集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选出22例符合纳入标准作为复发组。选取24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结果优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由两名医师单独测量每组患者突出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度,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异〉10°的判断为不对称。行Kappa一致性分析评价两测量者对关节突不对称的判断差异,两组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病例数行χ2检验。并对复发组中关节突关节面方向与椎间盘突出方向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测量者对关节突关节对称与否判断结果的一致性极佳;复发组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关节面方向与椎间盘术后再突出方向无关联(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治疗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7~49岁,平均39.3岁。Denis分类:屈曲型7例,爆裂型18例,不伴有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影像学提示椎体矢状面角度变化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塌陷大于40%,无椎间盘损伤的表现。伤后3~7d行手术治疗,平均5d。术后8~12个月取出内固定,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内及术后24个月行影像学测量比较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并将术前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均获随访,其中24例最后随访时间为术后24个月,1例为术后30个月。手术时间70~110min,平均90min;出血量120~280ml,平均200ml。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明显矫正,术后即刻及最终随访时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取出后最终随访时矫正无明显丢失,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随访时临床结果良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5.36±1.2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伴有神经及椎间盘损伤Denis分型屈曲型或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保留脊柱运动节段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