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情况及肝组织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患儿年龄从1岁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2 d至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0例(78.1%);脾肿大59例;肝肿大5例;发热8例。B超及CT检查提示门静脉海绵变性57例(89.1%);脾大59例(92.2%);8例提示肝硬化。病理学检查,57例门静脉海绵变性肝脏组织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的压力相关性形态学改变,其中6例合并其他肝脏病变。7例肝性门静脉高压中包含先天性肝纤维化2例,小结节性肝硬化2例,肝外胆道闭锁致胆汁性肝硬化1例,结节再生性增生1例,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1例。54例获得随访。结论儿童门静脉高压病因与成人不同,肝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Fibrotest模型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肝脏病理检查的胆道闭锁患儿44例,收集术前1周内的患儿血清进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红素(TBiL)、α2-巨球蛋白(α2-MG)及结合珠蛋白(HAP)检测.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Fibrotest模型各检测指标及Fibrotest值与肝组织Metavir纤维化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绘制Fibrotest值的ROC曲线.结果44例患儿肝活检结果显示F0期0例(0.0%)、F1期12例(27.3%)、F2期17例(38.6%)、F3期11例(25%)、F4期4例(9.1%),患儿血清的TBiL、GGT、ApoA1、α2-MG、HAP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r=-0.136、-0.040、0.042、0.100、-0.123,P>0.05),同时,Fibrotest值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分级亦无明显相关性(r=0.008,P>0.05).Fibrotest模型诊断胆道闭锁肝脏纤维化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24(95%CI:0.307~0.693,P>0.05).结论 Fibrotest模型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分级无明显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NB)对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8例肺周围性病变患儿,其中呼吸内科住院患儿7例,胸外科住院患儿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制标记物行CT扫描标记。在穿刺前对病灶行局部CT扫描,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根据病灶部位、大小、穿刺入路及体位等选择穿刺平面、进针点和进针角度并计算合适的进针深度。将CT激光灯按选定层面投照于体表(横断面定位),使用黑色记号笔描记,将自制标记物贴于描记线上再次行CT扫描,选择符合要求的标记点(纵断面定位)作为穿刺点,由介入科医生使用活检针进行穿刺获取病变组织2~3条。固定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未见咯血、气胸及肺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因CT导向下TNB死亡。8例患儿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2例,肺结核2例,肺脓疡1例。结论CT导向下TNB对明确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性质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eccrine angiomatous hamartoma,EAH)是一种皮肤良性错构瘤[1-3],病理主要表现为真皮中下部小汗腺及血管成分的增生,多见于儿童,大部分为先天性病变.皮损多见于四肢,表现为紫红色的斑块或结节,常有压痛或自发性疼痛及局部多汗.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结合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的生物相容性与体内成骨作用.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异贴壁法分离HBMSCs,常规扩增传代,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13、CD29、HLA-2、CD34、CD45和HLA-DR;分别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细胞培养基中定向诱导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能力.将HBMSCs在低压下载入多孔β-TCP立方块,形成MSCs/β-TCP复合物,电镜观察材料内部与细胞结合情况.继续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植入4周和8周后取出复合物做组织学检查.设非成骨诱导培养复合物为对照. 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细胞来源表面标记物CD13、CD29,HLA-2阳性,造血细胞来源表面标记物CD34、CD45 和HLA-DR阴性;能成功高效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细胞在β-TCP材料表面贴附、增殖良好;MSCs/β-TCP复合物植入皮下4周后即有少量新骨生成,至8周时更明显;对照组新骨生成量较少.本方法快速、高效分离扩增HBMSCs;HRMSCs与多孔可降解β-TCP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二者结合能显著提高体内新骨生成,提示其可用于临床作为骨移植替代物,可提高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是发生于婴儿的一种少见肿瘤,临床易误诊.笔者接诊婴儿上颌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1例,局部完整切除肿瘤后随访6个月,未见转移和复发.本文结合文献探讨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由含棕黑色色素的上皮样瘤细胞和呈巢片状分布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临床表现为蓝黑色肿物,应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确诊,治疗选择局部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7.
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经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主研制了系列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手术器械,包括:新型线锯切割器、椎间盘开口器、线锯导引钳和挡板拉钩,将Tomita提出的由前向后全脊椎切除"一步切割法"改良为由内向外"两步切割法",即:先利用椎间盘开口器由脊柱后方、经硬膜和椎体间隙斜行由椎间盘水平向前方穿刺,穿刺至挡板拉钩后.抽出穿刺针,将自制线锯由椎间盘开口器套简内穿过,利用线锯导引钳将线锯由同侧导出,由内向外完成对一侧椎间盘的切割,同样完成邻位椎间盘的切割,上该侧脊柱固定棒,同法完成对侧两个椎间盘的切割.利用该改良全椎体切除技术对5例胸椎肿瘤进行了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的临床应用研究.5例患者分别为: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血管瘤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1例.结果 5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加重,3例有明显改善,平均手术时间7.6h,平均术中出血量1750ml,无硬膜破裂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8.2(10~35)个月,截止到随访结束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经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的Tomita全椎体切除术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骨间后神经穿桡管远端处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仙支和桡侧支;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可能是致卡压的解剖结构,前臂伸肌群的活动可 诱发上述结构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在桡管远端同样存在卡坟骨间后神经的解剖结构,必要时应手术探查,松解。  相似文献   
9.
10.
再造手指控制的电子假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二足趾移植于前臂残端再造手指,利用再造手指控制多自由度电子假手治疗前臂部分缺失。方法:患女性,19岁,右手及腕部在工作中不慎被机器碾碎,于腕上8cm行前臂截肢。取患左足第二趾移植于前臂残端再造手指。移植术后二月,患转入康复中心接受进一步康复训练。包括:①调整承重训练;②重量敏感性测试与训练;③手的稳定测试与训练;④再造手指的控制能力测试与训练。结果:移植足趾存活良好。经过康复训练再造手指功能良好。指令控制测试中电子假手的准确度为100%。再造手指不仅能够准确地控制单自由度电子假手完成手指伸屈,而且能够精确地操纵三自由度电子假手完成假手手指的屈伸,以及腕关节的屈曲、背伸、旋前、旋后,有助于日常生活自理。结论:通过移植足趾于前臂残端,可以使电子假手达到100%的准确度。作的报告为提高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控制准确度、减少误动作提供了有用的途径和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