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清内皮素1、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KD组患儿42例(男25、女17),平均(3.25±0.75)岁;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男19、女11),平均(3.58±0.55)岁.对两组儿童均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采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其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及主动脉内径.其中KD组患儿再分为冠脉扩张组和冠脉无扩张组并作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内皮素1、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63±18.36 )vs (41.55±16.68) pg/ml,(3.18±0.60) vs (1.52±0.24) μmol/L;P<0.01],患儿组中冠脉扩张组该两指标显著高于无扩张组,且血清内皮素1水平与冠脉扩张程度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血清内皮素1、丙二醛可能参与了KD的病理发病机制, 内皮素1可作为预测KD并发冠状动脉炎尤其是冠状动脉扩张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川崎病 (KD)患儿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特异性靶抗原 ,探讨 ANCA在 K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ISA法 ,测定 3 0例 KD患儿血清蛋白酶 3 (PR3 )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血清 PR3阳性 1例 ,MPO阳性 6例。3 0例 KD患儿治疗前血清 PR3阳性 1例 ,MPO阳性 2 1例 ,治疗后 PR3阳性 3例 ,MPO阳性 1 3例。 MPO阳性率治疗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两组无差异 ,且 MPO阳性与 MPO阴性的冠状动脉受损范围二者有差异。结论 :MPO是 KD的主要靶抗原 ,血清MPO阳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对诊断 KD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与川崎病(KD)冠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期KD患儿40例,其中15例有冠脉损伤,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MIP-1α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分析血清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KD急性期患儿的血清MIP-1α水平为(79.16±11.54)ng/L,高于正常对照组(38.16±5.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损伤KD患儿的MIP-1α水平为(89.14±10.52)ng/L,高于无冠脉损伤KD患儿(71.15±2.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血清MIP-1α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 KD急性期患儿的血清MIP-1α水平明显升高,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KD患儿的水平更高;血清MIP-1α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IL-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儿42例(KD组),其中包含10例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患儿;另选健康体检儿童32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对照组血清中IL-9和IgE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KD急性期患儿血清IL-9、CRP、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KD患儿及对照组(均P<0.05);缓解期KD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患儿血清IL-9水平与CRP、IgE水平呈正相关(r=0.725、0.750,均P<0.01)。KD伴有CAL患儿IL-9水平与不伴有CAL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KD的早期发病过程,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4例急性期KD患儿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和24例KD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NCA)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测定有助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患儿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用心脏彩超测定患儿冠状动脉内径。结果KD急性期患儿血清IL-6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gA、IgM及恢复期IL-6水平接近于正常对照(P>0.05);KD患儿冠状动脉内径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L-6水平均成正相关(r=0.414,P=0.0494;r=0.605,P=0.003)。结论血清IL-6是KD急性期血管炎症变化重要介质,在K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清IL-6的升高与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形成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细小病毒B 19(HPVB 19)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41例急性ITP患儿及40名健康儿童进行HPVB 19-DNA检测.[结果]41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16例,40例健康儿童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4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明显多见于健康儿童.[结论]儿童急性ITP可能与HPVB 19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微小病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4 8例ITP患儿和 3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HPVB19-DNA检测 ,并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4 8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 37.5 % (18/48) ,32例健康儿童HPVB19-DNA均为阴性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 ;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HPVB19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病毒感染阳性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明显高于病毒感染阴性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高 ,尤其是急性型 ;HPVB19感染可导致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而致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TNF-α、IL-6变化与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冠状动脉损伤(CALs)及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对23例KD患儿、1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TNF-α、IL-6、心肌酶及cTn-I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及心功能情况,分析其差异.结果 ①KD组急...  相似文献   

10.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3):256-25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66例ITP患儿和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66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26例,阳性率39%;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4例,阳性率10%;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36,P<0.05).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有显著差异(X2=12.65,P<0.05).而初发与复发、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高与低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其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高,尤其是急性型ITP.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川崎病(KD)早期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受累的关系,我们测定了102例急性期KD患儿的血脂。结果显示: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降低,其中冠状动脉受累者改变最为显著。提示血脂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估冠状动脉瘤(CAA)高危患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郭锦均  陈建江 《河北医学》2012,18(4):510-512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K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KD的患儿46例,按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损伤组20例和无损伤组26例;另外随机选择30例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经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的KD患儿及对照组患儿血清TNF-α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KD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损伤组比较,损伤组血清TNF-α表达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KD患儿血清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5).结论:血清TNF-α表达水平在儿童KD急性期、尤其伴有冠状动脉损伤时显著升高,NF-α水平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价川崎病患儿病情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3~2008年确诊为川崎病的10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资料;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清中CMV 特异性IgM、IgG.结果 105例KD患儿中37.5%(36/96)合并CAL,轻度冠脉扩张30例,冠状动脉瘤6例;65.9%(29/44)的KD患儿血清中CMV IgM呈阳性,其中CAL发生率为52%(13/25),阴性组为30.8%(4/13),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状动脉受损以双侧为主,其次为左侧,未检出单一右侧冠状动脉异常者.CMV感染患儿较多出现多形性皮疹和手足硬肿,而肛周脱屑较少(P<0.01);CMV感染组发生肝损伤5例,阴性组为1例.阳性组对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者5例(17.9%),阴性组0例.结论 CMV在KD期间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与CAL密切相关,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对 6 6例ITP患儿和 4 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6 6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 2 6例 ,阳性率 39% ;4 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 4例 ,阳性率 10 % ;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1.36 ,P <0 .0 5 )。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有显著差异 (χ2 =12 6 5 ,P <0 .0 5 )。而初发与复发、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高与低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其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高 ,尤其是急性型IT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分别采用PCR方法检测HPV B19-DNA和ELISA方法检测HPV B19-IgG。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HPV B19-IgG阳性率为43.08%(28/65),白血病患儿HPV B19-IgG阳性率为41.07%(46/112),病例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HPV B19-IgG阳性率为21.43%(6/28),病例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HPV B19-DNA阳性率为40.00%(26/65);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HPV B19-DNA阳性率为21.43%(6/28);112例白血病患儿HPV B19-DNA阳性率为27.68%(31/112);对照组HPV B19-D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HPV B19感染与我国西北地区部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探讨MMP-9与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的关系,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8月~2011年2月在青岛市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37例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CG)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据内径进行分组.结果急性期KD患儿的血清MMP-9(488±69μg/L)较对照组(73±27μg/L)均显著增高(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血清MMP-9(726±83μg/L)较非冠状动脉病变组(294±57μg/L)增高更为显著(P<0.01);恢复期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MMP-9(212±36μg/L)虽较急性期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82±26μg/L)(P<0.01);KD患儿血清MMP-9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07,P<0.05).结论 MMP-9在KD急性期尤其伴CAL时表达显著增高,能够反映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程度,与LVEF结合可估计患儿病情及预后.对于KD早期MMP-9异常增高而彩超显示尚无CAL发生的患儿,应尽早正规治疗,以防止CAL的发生或减轻冠状动脉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血清骨保护素(OPG)在预测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0例KD患儿作为KD组、30例因感染性疾病发热的患儿为发热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为SLE组、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并同时检测外周血象、肝功、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90例KD患儿均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合并CAL者进一步根据其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冠状动脉瘤直径)进行CAL严重程度的分组,应用Logistic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筛选出KD并CAL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应用ROC分析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在预测CAL方面的价值.结果 KD组患儿血清OPG含量明显高于发热组、SLE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90例KD患儿中有38例(42.2%)在急性期合并了CAL,其中冠脉扩张者18例,冠脉瘤14例,巨大冠脉瘤6例.统计结果显示,KD合并CAL组血清OPG、CRP明显高于KD无CAL患儿组(P<0.05),KD合并CAL组血ALB水平低于KD无CAL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预测KD急性期发生CAL的可靠指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OPG与CAL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5).结论 OPG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并与CAL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用于预测急性期KD患儿是否发生CAL.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微小病毒B_(19)(Human parvovirus B_(19),HPVB_(19))系微小病毒属中同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DNA病毒。其与血液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尚未阐明,但血液系统肿瘤患儿可发生HPVB_(19)感染。本文就HPVB_(19)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实验室诊断及防治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内皮素(ET)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及心肌运动功能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33例KD患儿进行血浆ET浓度测定,并对其中20例进行心脏室壁运动速度检测。结果显示KD患儿急性期血浆ET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CAL程度呈正相关;而心脏室壁运动速度则低于正常对照组,与血浆ET浓度呈负相关。恢复期KD组血浆ET浓度、室壁运动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ET参与KD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影响心肌运动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在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55例设为KD组,同期住院的普通发热非KD患儿47例设为非KD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比例,分析ROC曲线特征。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组外周血CD3+、CD3+CD8+、CD4+CD25+比例低于非KD组及对照组;CD3+CD4+、CD3+CD19+、CD4+/CD8+比例高于另两组(P<0.01)。KD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高于非KD组及对照组(P<0.01),非KD组IL-1β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KD患儿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ROC曲线对KD的诊断界值分别为54.5%、28.6%、20.4%、26.1%、1.8%、6.0%。结论:KD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表现为CD4+CD25+、CD3+CD8+减少,CD3+CD4+、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且IL-6、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KD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