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铸造粉尘对接尘工人肺功能影响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配对设计方法,排除年龄、身高等生理因素与吸烟因素的影响,分析了铸造粉尘对接尘工人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铸钢或铸铁接尘工人,FVC、FEV1.0、FEF25~75、V75、V50等项指标的实测值及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功能的异常率则显著增高(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木尘对接尘工人肺功能的急性影响。方法:运用T检验方法对某厂木型车间52名接触木尘工人肺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接尘组FVC、FEV1、MMF、V50与V25班中实测值均较班前明显降低,其差值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接尘组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异常急性改变率显著增高(P均<0.01)。接尘组班前肺功能各项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木尘对接尘工人的肺功能可能有急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吸入者的肺功能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海洛因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0例海洛因依赖者(包括吸毒组37例,戒毒组33例)进行了FVC、FEV10、PEF、FEF25~75、V50五项指标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n=25)和戒毒组比较.结果吸毒组的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而戒毒组与吸毒组比较,肺功能更有一定程度恢复(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FVC,FEV1.0,V50,P<0.01,余指标P<0.05).结论吸入海洛因损害了小气道功能及肺通气功能,戒毒后恢复慢.  相似文献   

4.
对164例CCPD患者的CV/VC%与MMEF作了相关分析,两者呈负相关(r=-0.6965,P〈0.01),说明CV/VC%随着MMEF的降低而增高。对另一组172例COPD患者的FEV1.0%、MMEF及计算和实测的CV%VC(%)的异常率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MEF异常率均高于CV/VC%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关FEV1.0%≥80%的患者中,MMEF的敏感性也高于FEV1.0%,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患者机体能量消耗变化并探讨其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测定 62例COPD缓解期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E)并与41例健康老人测定值比较。结果:各年龄组COPD患者REE占预计值百分比(RE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气道阻塞程度越严重,REE%越高,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 REE%呈负相关(r=-0.73, P<0.001),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与REE%也呈负相关(r=-0.59,P<0.001)。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COPD患者营养治疗时营养处方的计算,也便于对肺功能损害程度不同的COPD患者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退休接尘矿工的肺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在某镍矿对退休接尘矿工和对照矿工进行了肺功能的配对研究。结果:不论吸烟与否,退休接尘矿工的FVC、FEV1V75、V50等肺功能指标的实测值、实测值占预计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异常率则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退休接尘矿工肺功能损害仍然存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7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和31例健康成年人测定了各项肺容积和最大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及最大用力吸气流量-容积曲线(MIFV)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者组肺活量(VC),补呼气容积(ERV)一秒率(FEV1.0%)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非常显著降低(P〈0.01),功能残气量(FRC),残气容积(RV),RV/TLC%均非常显著增高(P〈0.001),而最大用力吸气流量-容积曲线(M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反应石棉工人肺功能损伤的最早、最敏感的指标,作者采用水封式肺量计和弥散功能测定仪对119名男性石棉作业工人1989年和1994年的肺功能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其5年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健康接尘组50例,石棉肺现在对象25例,Ⅰ期石棉肺患者36例,Ⅱ期右棉肺患者8例。结果显示:5年后4组工人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量(FEV1)和弥散数(DLco)值均有降低,其中FVC和DLco值与5年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后Ⅱ期石棉肺组FVC值下降显著,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Ⅱ期病肺功能下降迅速。作者认为DLco和FVC是反映石棉工人肺功能损伤最早、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7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和31例健康成年人测定了各项肺容积和最大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及最大用力吸气流量-容积曲线(MIFV)。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患者组肺活量(VC)、补呼气容积(ERV)、一秒率(FEV1.0%)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非常显著降低(P<0.01),功能残气量(FRC)、残气容积(RV)、RV/TLC%均非常显著增高(P<0.001);而最大用力吸气流量-容积曲线(MIFV)15%、25%、50%、75%、85%和MMIF各段平均流量亦有非常显著降低(P<0.001)和用力吸气时间(FIt)明显延长(P<0.001)。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不仅在最大用力呼时大小气道有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在最大用力吸气时各段吸气流量亦均有显著降低和吸气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FEV1.0对MVV估计值的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上消化道癌患者肺功能中的用力呼气第一秒量(FEV1.0)与最大通气量(MVV)建立由FEV1.0去推导MVV的直线回归方程。FEV1.0与MVV的频数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相关系数(r)为0.7126(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MVV(1/min)=25.3095+21.37×FEV1.0(1)。并应用该方程于几种疾病患者对MVV估计值的推导,结果显示MVV的实测值与推导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P<0.01),认为应用该方程于临床测定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黏膜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 γ)、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与气流阻塞的关系。方法根据吸烟史及肺功能检查将其受试者分为3组:吸烟伴COPD患者18例;吸烟肺功能正常组15例;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15例。全部受试者经电子支气管镜取支气管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支气管黏膜中核转录因子PPAR γ、MMP 9和iNOS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核转录因子PPAR γ在吸烟伴COPD组和吸烟肺功能正常组表达明显减少,MMP 9和iNOS在两组表达明显增多,与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关性分析:核转录因子PPAR γ的表达与FEV1%、FEV1/FVC%呈直线正相关(P<0.01);MMP 9和iNOS的表达与肺功能指标呈直线负相关(P<0.01)。COPD患者支气管黏膜中核转录因子PPAR γ的表达与MMP 9和iNOS的表达均呈直线负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支气管黏膜中核转录因子PPAR γ表达减少导致气道的抗炎能力下降,气道内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增多,导致肺组织损伤及重构,引起和加重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职业性接触粉尘导致的不同结局工人肺通气功能及小气道损伤状况,为早期诊断职业性呼吸疾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矿煤工尘肺患者80例,尘肺合并结核33例,以及无尘肺矿工177例为接触粉尘后的三种不同结局。分别测定各结局对象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V50、V25、MMEF,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各组肺功能各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尘肺合并结核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单纯尘肺组在FVC%、FEV1%和FEV1/FVC%上损伤分级均属正常(〉80%);各组肺通气功能损伤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尘肺合并结核组肺功能在中重度损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无尘肺组正常的肺功能级别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小气道指标(V50%,V25%)在尘肺合并结核组和尘肺组显著减低。结论职业性接触粉尘导致的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肺通气功能显著减低;小气道功能对职业性接触粉尘肺功能损伤较敏感,对职业性接触粉尘工人有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A组)、吸烟肺功能正常者(B组)、轻中度(C组)及重度(D组)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白介素(IL)-17的水平。结果 B、C和D组外周血Th17细胞、IL-17及均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均高于B组(P<0.01);D组外周血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均高于C组(P<0.01);D组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高于B组(P<0.01)。C、D组血浆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之间呈负相关;各研究组外周血和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均与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呈正相关;所有吸烟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呈正相关,C、D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无相关性。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在COPD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表达增加。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相关;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17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Th17细胞与FEV1/预计值及吸烟年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中期流速(FEF50)的反应状况。方法84例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FEV1、FEF50的变化。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33%,阳性组患者激发前FEV1(2.88±0.62),激发后FEV1(2.18±0.47),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9例患者呼气中期流速(FEF50)在激发后下降〉20%。激发试验后FEF50下降与FEV1下降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的病因常为支气管哮喘,而患者肺功能在白天可以恢复正常.观察患者激发前后FEV1 变化,有利于对哮喘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吸烟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提高人们早期戒烟意识。方法:应用MedGraphics 1085D肺功能仪(美国)对我院体检中心161例健康成年人进行肺功能检测,探讨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吸烟组中FEV1、FVC、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小气道功能指数FEF50%、FEF75%、MMEF显著降低(P〈0.01)。结论:健康吸烟者肺通气功能较非吸烟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以阻塞性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损害为主;肺功能检查对气道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Exposure to Portland cement dust has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varying degrees of airway obstruction in man. Apart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s, it was also found to be the cause of lung and laryngeal cancer, gastrointestinal tumours and also dermatitis. This study was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ust exposure on ventilatory lung function of Portland cement factory workers in Rawang, Selangor. Spirometry tests of 62 male workers (exposed to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 of 10,180 micrograms/m3 and PM10 of 8049 micrograms/m3) and 70 subjects from UPM (exposed to mean total dust of 192 micrograms/m3 and PM10 of 177 micrograms/m3--control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pirometry values between the groups. The workers showed i) significantly lower FEV1% and FEF25-75%, and higher FMFT, ii) reduced FEV1% with increasing level of dust exposure and iii) higher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dust in the cement factory leads to higher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impaired lung fun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冷刺激敏感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气道炎症表型特点。方法选取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初诊支 气管哮喘或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但未正规治疗的急性发作(轻度至中度)患者80例,根据冷空气刺激能否诱发咳嗽、喘息等呼吸道 症状将其分为冷刺激不敏感组(45例)和冷刺激敏感组(35例),均予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沙美特罗 替卡松粉吸入剂50 μg/250 μg,2 次/d)及孟鲁斯特钠(10 mg 口服,1 次/d)治疗3 月,必要时加用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或 (和)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 mg 1次/d或甲强龙40 mg静脉推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行哮喘控制问卷(ACT)了 解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控制情况,肺功能检查明确治疗前肺功能减损及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血及诱导痰细胞计数以明确 气道炎症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者所占比例、过敏性鼻炎情况无统计 学差异。冷刺激敏感组在就诊前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较冷刺激不敏感组多(P<0.05),但治疗期间(3月)为控制症状冷刺激敏感 组使用SABA及激素较冷刺激不敏感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冷刺激敏感组ACT评分在治疗前后均低于冷刺激不敏感 组(P<0.01),且其治疗前FEV1/FVC%、FEV1%pred减损较不敏感组明显(P<0.01),治疗后FEV1/FVC%、FEV1%pred恢复程度 较不敏感组差(P<0.05)。冷刺激敏感组在治疗前后血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不敏感组无显著差异;但中性粒细胞百 分比明显高于不敏感组(P<0.01)。根据治疗前诱导痰细胞分类结果,冷刺激不敏感组以嗜酸性粒细胞型为主,所占比例为 60%,中性粒细胞型为20%,而冷刺激敏感组以中性粒细胞型为主,其所占比例为42.86%,显著高于冷刺激不敏感组(P=0.03), 嗜酸性粒细胞型仅为31.43%,显著低于冷刺激不敏感组(P=0.01)。结论冷刺激敏感哮喘患者症状常反复发作和(或)加重,其 肺功能受损明显,气道内炎症表型也不同于经典哮喘,以中性粒细胞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4例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用BiPAP无创通气组32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监测其治疗前、治疗后2、12、72h血气变化,治疗前、治疗后72h肺功能(FEV1、FEV1/FVC%、PEF)及部分生理指标(HR、RR、MAP)变化,观察临床情况的变化及治疗转归,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iPAP无创通气组的PH、PaO2、PaCO2及肺功能等指标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BiPAP能明显改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肺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肺功能与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18例和健康人35例分别测定常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1秒量(FEV1.0)、1秒率(FEV1。0/FVC%);呼气峰流速(PEF)、50%用力呼气流速(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IOS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脉冲频率5Hz、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R5、R20)、呼吸总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c)、周围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5Hz时的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结果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FEV1.0/FVC%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常规肺功能检查,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IOS肺功能检查提示单纯肺纤维化病人各值均在正常范围;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IOS各值均有所升高。结论常规肺功能检查对于单纯肺间质纤维化及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仍不失为一项重要敏感指标;IOS肺功能检查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间接反映气道黏性阻力、弹性阻力、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的增高程度,而对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高芬 《青海医学院学报》1998,19(2):21-21,23
测定了2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24例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SPF)患者的肺功能的5项指标,结果显示:IPF组肺总量,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较SPF组下降显著(P〈0.01),一秒率显著升高,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SPF组由于小气道病发生率较高,一秒率较IPF组明显降低(P〈0.01)56%的病人表现为混和性通气障碍,另因SPF组病变范围较局限,肺功能改变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