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7-烷氧白杨素衍生物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7-烷氧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合成7-烷氧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6个烷氧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其中化合物2b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5-Fu;化合物2a、2b、2e、2d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5-Fu。结论7-烷氧白杨素衍生物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环三氟甲基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合成B环三氟甲基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3个三氟甲基B环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其中化合物6对HL-60、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化合物6(7-羟基-4'-三氟甲基-黄酮)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B环碘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观察这些衍生物抗癌活性。方法:MTT比色法测定B环碘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B环碘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对HL-60细胞、HT-29细胞、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合成了4个B环碘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实验表明B环碘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可作为抗癌新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6-碘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合成6-碘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2个6-碘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结论6-碘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IC50=1.87~6.09μ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B环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 合成B环溴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了3个B环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结论 B环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IC50=1.15~5.63μmol/L).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7-苄氧白杨素(7-HBC)并观察7-HBC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Y比色法测定7-HBC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7-HBC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合成了7-HBC;实验表明7-HBC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候选约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溴化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法测定染料木素对胃癌-7901(SGC-7901)和胃癌MKN45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按台盼蓝排染法计数活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MTT法检测显示,染料木素对SGC-7901细胞和MKN4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10^-4~10^-8mol/L)和作用时间的延长(12~96h),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细胞生长曲线显示:随染料木素浓度的升高曲线逐渐下移,100μg/ml的染料木素对SGC-7901细胞的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染料木素对胃癌-7901和MKN45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6-氯/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并测试其对SGC-7901和HepG2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4-氯/甲基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通过与草酸二乙酯环合、氯代、亲核取代反应合成6-氯/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3c-1~7m-1),并用MTT法测试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得到15个相应的目标化合物,通过IR和1 H NMR确认结构。此类化合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HepG2细胞强,6-氯-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多数大于6-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6-氯-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5c-1)和6-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7m-1)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IC50值分别为2.02和0.001 6μg/mL。结论目标产物(5c-1,7m-1)对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好,可以进行结构优化,以期开发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和合成系列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观察其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白杨素(chrysin 5,7-二羟基黄酮 ChR)为先导化合物,先选择性地将二氟亚甲基取代ChR的7-羟基,合成化合物ChR-1,再将一系列烷氧基取代ChR-1的5-羟基,依次合成化合物ChR-2...ChR-10.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10种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并分别进行波谱鉴定,其结果 与设计相符;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ChR的IC50值为5.83 μmol,在ChR的C-7位引入二氟亚甲基合成的ChR-1的IC50值为3.98 μmol,表明其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进一步在ChR-1的C-5位引入烯丙氧基合成的ChR-10的IC50值为2.18 μmol,其IC50值为所有合成化合物中的最低,表明其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最强.结论 二氟亚甲基的C-7位取代获得白杨素衍生物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烯丙氧基的C-5位取代获得的7-二氟亚甲基-5-烯丙基白杨素具有更强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0.
油茶籽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油茶籽不同溶剂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60%丙酮-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传代培养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黑色素细胞瘤(A375).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油茶籽丙酮-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A549、SGC-7901和A375细胞在7.8125-500μg/mL范围内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和硫酸长春新碱在0.1-10μg/mL时亦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3种细胞的增殖。结论:3种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强弱为油茶籽丙酮-水提取物〉油茶籽醇提取物〉油茶籽水提取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构后的异黄酮及甾体类化合物是否具较好的体外抗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MTT法,以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作为对照,研究28个改构后的异黄酮和甾体化合物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通过对28种化合物采用MTT的方法对其体外活性进行初筛,初步认为异黄酮类化合物F11、ZF3、ZF4、ZF7以及甾体类化合物ZE2均对Hela细胞、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效果均优于Genistein.结论异黄酮和甾体类化合物经过结构改造和修饰,其大部分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异黄酮类化合物F11抗癌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经结构修饰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是否具较好的体外、体内抗癌活性.方法 采用MTT法,以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 GEN)作为对照,研究化合物F11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采用荷瘤裸鼠模型,以GEN和环磷酰胺作为对照,研究化合物F11在体抗癌效应.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作用浓度下,F11处理组Hela细胞形态异常改变,死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GEN作用组(P<0.05).荷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GEN相比,F11对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效果与环磷酰胺相当,且未观察到毒副反应.结论 异黄酮类化合物经过特定结构修饰,可显著增强其抗癌效应,有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抗瘤酮A_(10)是从人尿中提取的内源性抗癌物质,具有抗瘤谱广、低毒、刺激提高免疫力的特点。本文采用酸醉交换法、L-谷氨酰胺法,合成抗瘤酮A_(10)的 4个类似物,即:①3-苯甲酰胺基2,6-哌啶二酮;②4-甲氧基3-苯甲酰胺基2,6-哌啶二酮;③3-苯丙酰胺基 2,6-哌啶二酮;④4-甲氧基3-苯乙酰胺基2,6-哌啶二酮。并通过对艾氏(EAC)腹水癌体外抗癌活性试验,显示类似物3、4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12例垂体瘤做原代细胞培养 ,检测了表皮生长因子 ( EGF)及染料木黄酮 ( Genistein)对肿瘤细胞 3H- Td R掺入率及酪氨酸激酶产物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 EGF使大部分功能性腺瘤及所有非功能性腺瘤细胞的 3H- Td R掺入率明显增加 ,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 ,而 Genistein能抑制 EGF的作用使所有瘤细胞的 3H- Td R掺入率下降。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对垂体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刺激作用 ;Genistein能消除表皮生长因子的细胞增殖刺激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生 ,对垂体瘤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合成咪唑并[1,2-a]喹喔啉衍生物,并检测其体外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方法 以2-氯甲基苯并咪唑和N-4-甲苯磺酰基-2-氨基碘苯为底物,通过微波辐射催化法合成咪唑并[1,2-a]喹喔啉衍生物。细胞划痕实验和MTT法测定合成的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 化合物c和e的半数抑制浓度均低于其他吡咯并[1,2-a]喹喔啉化合物。 结论 化合物c和e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作为针对SKBR3和MCF-7细胞开发出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6.
Zhang Y  Sun LG  Shang H  Gao H  Yu HY  Gao SM  Liu N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76-980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对 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a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进行了分析 ;并以不同浓度的aFG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抑制剂 genistein诱导卵巢癌细胞株CAOV3细胞 ,利用 [γ 32 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 ,液体闪烁测定蛋白激酶C(PKC)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的活性。结果 aFGFmRNA和FGFR1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半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 0 981± 0 1 30和 1 0 4 7± 0 1 4 8,与正常卵巢、卵巢瘤样病变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且在Ⅲ~Ⅳ期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 (P <0 0 5) ;Western印迹检测见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FGF和FGFR1条带均深于正常卵巢组织 ;随着aFGF浓度的增加 ,CAOV3细胞PKC及ERK活性随之升高 ,与aFGF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 ;Genistein抑制细胞内PKC及ERK活性 ,与 genistein浓度亦呈剂量依赖效应。 结论 aFGF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呈正相关 ,其受体具有TPK活性 ,TPK激活后可进一步激活PKC和ERK ,进一步证明PKC及ERK确是TPK的下游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C5位上的羟基对其抑制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染料木黄酮和大豆甙元对重组人CK2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计算其IC50值。结果染料木黄酮和大豆甙元能明显抑制重组人CK2全酶活性,其IC50值分别是27.95μmol/L和2.38μmol/L,作用效果接近或者强于目前已知的CK2抑制剂N-(2-氨乙基)-5-氯萘-1-硫胺(A3)。结构效应分析表明:C5位上的羟基可减弱染料木黄酮对重组人CK2全酶的抑制作用。结论染料木黄酮和大豆甙元是两种有效的重组人CK2全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藤黄酸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藤黄酸的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半合成方法制备了藤黄酸甲酯、乙酯和氯代物,用MS,UV,IR,1D和2D NMR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藤黄酸甲酯(2),6-甲氧基藤黄酸甲酯(3),藤黄酸乙酯(4),33-氯化转位藤黄酸(33-chlorogambogellic acid,5),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33,37-dichloro-gambogellic acid,6).结果和结论:藤黄酸乙酯,33-氯化转位藤黄酸和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为新化合物,初步的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5和6比藤黄酸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