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宜的何首乌扦插繁育方式,提高繁育中种苗的成活率,为何首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道地产区内何首乌藤茎的不同部位为繁育材料,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分别采用竖向扦插和横向扦插两种不同的繁育方式,探究不同繁育技术对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扦插方式、扦插材料以及插条处理方法对种苗成活率均有影响,在插条不作处理的情况下,竖向扦插的成活率均高于横向扦插,而采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下,软枝插条横向扦插的成活率要高于竖向扦插;硬枝插条成活率均高于软枝插条;不同插条处理方法下的成活率为:黄泥浆处理不作处理生根粉处理。不同繁殖方法对种苗质量有一定影响,部分竖向扦插所育得种苗的地径、叶片数要显著高于横向扦插。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竖向扦插的方式,选用硬枝插条并用黄泥浆处理,可提高何首乌的成活率,并且能够保证成苗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东省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现状,为何首乌资源和生产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各地的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进行走访和现地调查,分析何首乌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利用现状。结果:广东省野生何首乌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但无大面积分布,难以大量采集和利用。当前,栽培资源分布在肇庆市、茂名市、云浮市和韶关市。肇庆市何首乌栽培期为2~3年,块根可供药用,蕴藏量约1.7×10~6kg;茂名市、云浮市新兴县和罗定市的何首乌栽培期为1年,块根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或洗发水,蕴藏量约3.5×10~6kg;韶关市和云浮市云城区、郁南县栽培的何首乌计划2~3年后采收,药材质量尚待检测。何首乌藤茎和叶未作利用。结论:广东省何首乌资源的保护和生产现状堪忧。政府、科研工作者、企业、种植户之间需加强合作,推进何首乌野生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药材生产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新药研发、品牌推广等工作,促进广东省何首乌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太子参分级种苗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子参分级种苗对其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制定太子参种苗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单个种苗重、直径为分级指标,通过K值聚类分析,将种苗分为3个等级,并以未分级为对照,进行大田种植试验。于出苗期测定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采收期测定药材产量及粗多糖、总皂苷、太子参环肽B、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出苗期幼苗长势为:一级二级三级。各级药材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粗多糖含量一级、二级显著高于三级;太子参环肽B含量二级显著高于未分级,各分级种苗间差异不显著。二级药材的4个指标(产量、单个块根重、粗多糖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个体差异最小。结论:综合药材产量、质量、个体差异及成本分析,生产上选取单根重量在0.75~0.95 g,直径在5.0~6.0 mm的二级种苗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引种于天津地区丹参的质量,探索在本地区大田培育丹参的可行性;比较来源不同产地丹参种苗引种后药材的质量差异,拟筛选适宜天津引种的优质种源。[方法]以单株药材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为丹参质量评价指标,采用HPLC-UV法测定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AFS法测定As、Hg含量,FAAS法测定Cu含量,GFAAS法测定Pb、Cd含量。[结果]丹参引种天津后,栽培药材指标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质量标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低于药典限量标准;种源以山东日照种苗引种天津后药材的质量最佳,单株干重可达128.86 g,亩产量可达约600 kg,丹参酮类成分含量达0.330%,丹酚酸B含量达4.977%,分别为药典标准的1.32、1.66倍。[结论]推测天津地区大田适宜引种丹参,种源为山东日照丹参种苗引种天津后栽培品亩产量较高,丹参酮类成分、丹酚酸B含量丰富,因此,山东日照种苗适宜作为天津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冷玉杰  史锐  梁艳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2):1605-1609
目的:从黄精生长、栽培及经济效益几个方面探讨黄精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建立Logistic模型,得到影响黄精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比较3种不同育苗方法优选黄精栽培技术,通过比较黄精蒸制和烫制两种加工方式及加工时间,优化黄精的加工方法。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年平均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温度季节性变化这6个因素对黄精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黄精采用斜插倒种和平摆倒种的栽培技术进行根茎育苗,有助于根茎产量的提高;通过对加工工艺研究得出烫制的最佳时间在4 min,蒸制的最佳时间为30 min。结论:探讨黄精生长的适宜性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辽宁地区黄精种植栽培技术、加工工艺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对黄精种植的可行性分析,将黄精种植与国家中药扶贫项目结合,在推进黄精药材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人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滇黄精研究进展及黄精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Polygonati Rhizoma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迄今为止已发现40余种该属植物,我国约有31种。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3种黄精(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滇黄精P.kingianum和多花黄精P.cyrtonema)。黄精是传统补益类中药,集药用、食用、观赏和保健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黄精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广泛,在增强免疫力、调节机体平衡、延缓衰老等保健方面,和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疾病方面,都极具开发价值。滇黄精是中药黄精的3个基源品种之一,分布于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块大、色黄、润泽、断面透明的品质著称。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大,野生资源却不断萎缩,相对需求量急剧上升。为合理开发云南的滇黄精资源,本文通过查阅上1960年代以来有关黄精的研究文献,总结和阐述黄精在历史记载、植物分类、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生药鉴定、品质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人工栽培和产品开发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为促进滇黄精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倍体太子参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四倍体太子参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优良的四倍体太子参萌发的芽为外植体,开展其组培苗诱导培养、迅速增殖、生根壮苗、微块根形成、种苗移栽等一系列技术研究。结果:四倍体太子参微小茎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芽苗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生根壮苗最适培养基为MS+0.2 mg/L NAA。微块根形成最适培养基为MS+4.5%蔗糖。微块根和组培苗直接移栽大田培养,成活率分别为98%和85%,扩繁系数约10。结论:确立一套培养扩繁迅速、移栽管理便捷、成活率高、成本低、规模化生产应用的四倍体太子参种苗大量繁育的周年生产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8.
雌雄何首乌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雪锋 《中草药》1995,26(8):431-432
从药材名称、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功用几个方面对中药何首乌有雌雄一说进行了考证。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萝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即中药白首乌CynanchumbungeiDecne.就是雌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eiflorumThunb.的块根为雄首乌,同时也对这种说法产生的历史原因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PMP-HPLC和化学计量学的黄精基原物种多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3种基原黄精的多糖指纹图谱,探讨黄精基原物种多糖的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精药材中的多糖,经三氟乙酸(TFA)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后,采用HPLC建立3种黄精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利用相似度(SA)分析,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3种基原黄精物种多糖的差异。结果:3种基原黄精的多糖PMP-HPLC指纹图谱存在差异,3个物种中均未检测到D-甘露糖,L-鼠李糖和L-岩藻糖,但均含有D-半乳糖醛酸,D-盐酸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PCA和HCA分析表明,黄精与多花黄精的多糖色谱指纹较为接近,而滇黄精与二者差异明显。结论:3种法定基原黄精物种的多糖组成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考虑物种对临床应用可能产生的影响。所建立PMP-H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3种黄精药材的多糖的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以扩大黄精种植途径,并为其仿野生栽培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根据竹林内毛竹的疏密及山势、坡度整地挖穴,选择健壮,具顶芽的根茎做种栽,其锄草、松土、施肥等结合竹林管理统一进行。结果: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3年后,产量可达1 500~1 800 kg·hm-2;经检验,其品质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精质量标准规定。结论:有计划地进行毛竹林下黄精仿野生栽培,既不占用农田,减少了投入,有利于发展林下多种经济,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竹农收入,扩大了黄精种植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