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的齿痕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092 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质辨识问卷进行体质辨识;医生进行舌诊并拍摄舌图.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字2 检验.结果:3092 人中齿痕舌的发生率为56.27%,其中重度齿痕舌占11.21%;女性的中、重度齿痕舌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50 岁以上时,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与湿热质组的齿痕舌出现率逐渐降低(P<0.05,P<0.05,P<0.01,P<0.01);8 种偏颇体质的齿痕舌发生率与平和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平和质组比较,特禀质和血瘀质的重度齿痕舌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齿痕舌在体质辨识中不具有特异性.50 岁以后,齿痕舌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重度齿痕舌对辨识健康状态具有诊断价值,建议将不出现重度齿痕舌作为判断平和质的一项舌诊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体质的舌象特征,明确舌象在体质辨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受试者1 363名并判定其体质类型,应用舌诊仪对其进行舌图片采集,并分析比较各体质人群的舌象特征参数差异。结果:以平和质舌象为标准舌象,阴虚质per-All最低(P<0.05),舌色红而苔薄;阳虚质TB-R、TB-I较高(P<0.01,P<0.05),舌色较淡;气虚质TC-H较低(P<0.05),舌色最偏于淡白,舌苔较白;痰湿质TB-B较高(P<0.05),整体表现为舌淡苔厚;湿热质与平和质相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瘀质TC-S较高(P<0.05),舌色为9种体质中最暗,舌苔色深;特禀质TB-R、TB-I较高(P<0.05),舌色淡红;气郁质TB-R、TB-G、TB-H较高(P<0.05),舌色较淡。结论:不同体质有其典型的舌象特征,舌象特征指标可以为体质的判定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34例高脂血症体检者,运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血脂、血尿酸水平等。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P<0.01)及阳虚质(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1)及气虚质(P<0.05)。(3)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次为痰湿质(48.6%)、阴虚质(44.4%)、气虚质(43.5%)及湿热质(37.0%)。(4)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及阳虚质(P<0.01),气虚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及阳虚质(P<0.01),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阳虚质(P<0.05)。结论: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及湿热质血脂异常人群易合并高尿酸血症;痰湿质、气虚质及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舌象与体质类型、健康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筛选413名南方医科大学在读大一至大三学生,主要调查在校大学生舌象、健康情况和九种体质类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9种体质皆可出现正常舌象(淡红舌,苔薄白而润);舌象与9种体质具有一定相关,淡白舌在气虚质中常见;黄苔在阴虚质中常见;淡白舌,胖大舌,齿痕舌,厚苔,腻苔和黄苔在阳虚质中常见;腻苔在痰湿质中常见:红舌或淡白舌,胖大舌,黄苔、厚苔、腻苔在湿热质中常见;淡白舌在气郁质中常见。9种体质类型常常相兼出现。同时,平和质与健康、8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显著相关(P0.01)。结论:以体质为桥梁,通过舌象辨识体质,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在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社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的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判定。结果: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平和体质54例,偏颇体质313例,最常见的3种偏颇体质为痰湿质(26.98%)、阴虚质(16.62%)及气虚质(16.08%);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具有高龄倾向,与平和质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痰湿质超重和肥胖率最高,与平和质、血瘀质、特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痰湿质心电图异常率最高,与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湿热质吸烟喝酒率最高,与其它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血瘀质缺乏运动率最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特禀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肥胖和超重的危险性分别是平和质的24.830倍(CI:6.327~97.436)和11.091倍(CI:4.649~26.460),湿热质肥胖和超重的危险性分别是平和质的9.843倍(CI:1.964~49.341)和5.605倍(CI:1.954~16.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社区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痰湿体质肥胖和超重患者的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6.
林冰 《吉林中医药》2013,33(8):809-811
目的 通过观察150例哮喘患儿缓解期舌象,探讨其与患儿中医体质变化规律和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哮喘患儿及健康儿童各150例,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综合治疗组(A组)和西药综合治疗组(B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3组儿童在第0、2、4、6、8个月各采集1次舌象,应用中医舌象仪软件进行量化处理,分析黄厚腻苔的组成百分比及变化规律;在第0、8个月进行1次体质调查诊断,分析痰湿质、湿热质组成比及变化规律;在第0、4、8个月进行1次血清IgE水平检测.结果 从第0个月开始,A组黄苔、厚苔、腻苔的组成比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A、B组湿热质、痰湿质比例逐渐下降,C组无明显下降趋势;A、B组血清IgE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A、B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医疗法能明显降低患儿黄厚腻苔比例,去除湿热、痰湿等病理因素,并调节患儿体质,患儿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同时中西医治疗对降低血清IsE水平均有明显作用,可能对预防哮喘发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珠海地区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珠海地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兼夹体质、血瘀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以气虚兼痰湿质、气阴两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痰湿质及平和质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及血瘀质多于男性(P<0.05)。1 346例男性中,湿热质、痰湿质在各年龄阶段均占较重的比例,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气郁质以中年男性居多,气虚质基本呈"中间少,两头多"分布。1496例女性中也是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而气虚质多以青年居多,痰湿质则以中老年人为主。结论:气候、地域、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东省揭阳地区不孕症的中医体质分型分布状态。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初次就诊于揭阳市中医院的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症组,同期本院体检科随机挑选已经完成生育的健康女性作为非不孕症组,统计2组体质分型(不设兼夹质)分布频数及构成比,并比较2组间体质分型分布情况。结果:中医体质辨识频数分布中,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和阴虚质(并列)、瘀血质、痰湿质、特禀质。中医体质辨识构成比中,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是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最少的是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虚质、湿热质,最少的是特禀质。结论:揭阳地区不孕症组及非不孕症组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为主,而2组的偏颇体质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孕症患者以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且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者292例,记录患者9种中医体质类型占比及血尿酸水平、舌脉象特点,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医体质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比较与血尿酸水平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间一般资料、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2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体质分布前三的是痰湿质[25.0%(73/292)]、阴虚质[19.5%(57/292)]、阳虚质[18.2%(53/292)],脉象分布前三的是细脉[26.4%(77/292)],滑脉[25.7%(75/292)]、沉脉[25.3%(74/292)],舌色分布前三的是淡红舌[45.5%(133/292)]、淡白舌[30.8%(90/292)]、红舌[13.7%(40/292)],苔质分布前三的是薄苔[36.0%(105/292)]、厚苔[25.3%(74/292)]、厚腻苔[12.0%(35/292)]。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OR=0.242,1.894,2.602,P均0.05)。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患者间腰围、臀围及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质指数及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占比多,痰湿质、湿热质与血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不同中医体质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舌诊降低平和质判定假阳性率的可能性.方法:观察对象为844 例体质辨识属平和质的体检者(男性398 人,女性446 人),由中医师进行舌诊.纳入分析的体检数据有BMI、BP、EKG、胸透/胸片(X-ray)、腹部B 超(肝、胆、脾、双肾)、WBC、RBC、HGB、ALT、AST、BUN、CR、URIC、GLU、CHO、TG、HDL-C、LDL-C.计算体检数据、舌象的异常频数与异常发生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平和质体检者的体检指标中,114 人的体检指标全部正常,BMI、肝脏B 超、TG、CHO、LDL-C 和EKG 的异常发生率高于20%;常见的异常舌象是暗红舌、红/绛舌、腻苔、厚苔;"暗红舌、腻苔" 者BMI、肝脏B 超、ALT、URIC、TG、HDL-C 的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 值分别为0.004、0.041、0.03、<0.01、<0.01、0.001);肝功能异常者大多出现腻苔和厚苔.结论:舌象异常与体检数据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平和质的判断中,可以通过舌诊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糖患者不同体质类型的分布以及不同体质类型的高血糖患者与中医经络健康检测仪(TDS)检测数据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汉中门门诊部、南京市社区以及南京市六合地区某些村镇的高血糖人群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研究该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利用TDS 经络检测仪对该人群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规范研究,探讨其各条经络电能量值与高血糖人群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240 例高血糖人群中平和质18.75%,阳虚质17.92%,阴虚质17.50%,气虚质11.25%,气郁质11.25%,痰湿质10.42%,湿热质10.00%,瘀血质2.50%,特禀质0.42%;偏颇体质的个别经络数据与平和体质的相比较都有明显差异(P<0.05),特别是偏颇体质的肝经数值与平和体质的肝经数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糖人群体质以阳虚质和阴虚质最为多见,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和湿热质其次。偏颇体质的TDS 肝经数值与平和体质的肝经数值均有明显的差异性,中医角度分析认为偏颇体质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其他研究考虑认为偏颇体质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HPA)轴系统的功能异常是其主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辽宁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法:采用王琦的体质调查表,对19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198例病例中,9种体质类型除平和质和特禀质为0例外,其余7种体质类型按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从高到低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湿热质占42.9%,阴虚质36.4%,阳虚质6.6%,气虚质5.6%,气郁质4.5%,痰湿质3%,血瘀质1%。结论:湿热质、阴虚质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王琦教授专利方"痰湿调体方"干预痰湿体质的效果,探讨调理痰湿体质在代谢性慢病防治中的作用,为制定痰湿体质干预效果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受试者为18~65岁北京市自然人群,在2018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填写《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判定,结合人工体质辨识,纳入单纯痰湿体质者32例,以"痰湿调体方"干预8周,干预前后测量体质量、腰围、体重指数(BMI),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并重测痰湿体质评分。[结果]经"痰湿调体方"干预后,受试者痰湿体质量化评分降低,症状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腰围、BMI、血红蛋白(HbA1c)、载脂蛋白A(Apo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痰湿调体方"可明显降低痰湿体质评分,有效改善体质偏颇程度和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阴道炎临床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疗效。方法:收集阴道炎患儿250例,分析临床特点;将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每组10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临床特点:外阴潮红208例,舌红苔黄腻190例,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179例);化脓性链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升高67例(26.8%);湿热下注型占80.0%;②疗效评价: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性率分别为93.9%(93/99)、76.8%(76/9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潮红、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舌红苔黄腻,发病与细菌感染及过敏有关,湿热下注型多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血浆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广安门医院和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医体质涵盖所有9种体质类型,其所占比例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ng/m L)分别为气虚质(40. 6%,292. 48±334. 58),痰湿质(18. 0%,324. 74±346. 78),血瘀质(10. 0%,643. 3±1627. 23),阳虚质(9. 3%,396. 64±404. 01),阴虚质(8. 6%,432. 46±664. 35),气郁质(6. 6%,133. 7±79. 37),湿热质(3. 3%,122. 00±21. 62),平和质(2. 6%,252. 00±263. 03),特禀质(0. 6%,13)。结论: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气虚质及痰湿质所占比例较大,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男女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别,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受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寒舌诊中腻苔概念的形成.方法:查阅46 部伤寒病舌诊医案,摘录与滑、腻相关的医案,并以"腻"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中有关腻苔的著作,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寒舌诊医案中对滑苔的记录呈下降的趋势,而腻苔的记录呈增长的趋势.明代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是最早在滑苔中描述苔"腻"的著作.经过滑、腻并存的时段后,腻苔成为一个独立的舌象.结论:腻苔是从滑苔中分化出来的舌象,是伤寒舌诊研究的成果之一,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伤寒舌诊与温病舌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29名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慢病合并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结果:229名患者中平和质22人(9.61%),偏颇体质207人(90.39%)。肌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排序为气郁质(占22.71%),阳虚质(22.27%),气虚质(13.97%),血瘀质(13.97%),平和质(9.61%),湿热质(9.17%),特禀质(4.80%),阴虚质(3.49%)。老年患者是否合并慢病与体质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32.84%)、阳虚质(20.90%)、气虚质(17.91%)为主;甲减以湿热质(25.00%)、血瘀质(22.73%)、气郁质(22.73%)为主;胃下垂以阳虚质(29.52%)、气郁质(27.62%)、气虚质(21.90%)为主;冠心病和心梗以血瘀质(30.61%)、气虚质(22.45%)为主;脑卒中以血瘀质(26.92%)、阳虚质(21.15%)、气虚质(19.23%)为主。偏颇体质的老年患者与平和质老年患者在摄食量、运动习惯、睡眠习惯方面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有关,慢性病防治要兼顾其体质特征进行调养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