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平和质与3 种偏颇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的舌象特征.方法:以1687 例体检人群为对象,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的得分;由中医师进行舌象观察并拍摄数字舌图,并对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和阴虚质4 组的舌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和质组中,属于正常范围的舌质(淡红舌、正常舌形)与舌苔(薄白苔)的出现率均不到50%.与平和质组比较,痰湿质组的暗红舌、厚腻苔、黄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组的红/绛舌、厚腻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组的红绛舌、瘦薄舌、少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颇体质时,虽然异常舌象的出现率增高,并各具特征,但舌诊与体质辨识问卷相结合的诊断规律研究仍是体质辨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舌诊降低平和质判定假阳性率的可能性.方法:观察对象为844 例体质辨识属平和质的体检者(男性398 人,女性446 人),由中医师进行舌诊.纳入分析的体检数据有BMI、BP、EKG、胸透/胸片(X-ray)、腹部B 超(肝、胆、脾、双肾)、WBC、RBC、HGB、ALT、AST、BUN、CR、URIC、GLU、CHO、TG、HDL-C、LDL-C.计算体检数据、舌象的异常频数与异常发生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平和质体检者的体检指标中,114 人的体检指标全部正常,BMI、肝脏B 超、TG、CHO、LDL-C 和EKG 的异常发生率高于20%;常见的异常舌象是暗红舌、红/绛舌、腻苔、厚苔;"暗红舌、腻苔" 者BMI、肝脏B 超、ALT、URIC、TG、HDL-C 的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 值分别为0.004、0.041、0.03、<0.01、<0.01、0.001);肝功能异常者大多出现腻苔和厚苔.结论:舌象异常与体检数据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平和质的判断中,可以通过舌诊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平和质者的舌象异常及体检指标异常率,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单位职工为研究对象,其中844名平和体质者.收集体检数据,纳入指标有体质指数(BMI)、血压、心电图、胸透/胸片、腹部B超(肝、胆、脾、双肾)及各项生化指标21项.由中医师判断舌象,比较男女性舌象异常及体检指标异常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平和体质者中,男性398名,平均(36.1±1 1.8)岁;女性446名,平均(36.4±10.8)岁,男性平和质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706,P<0.05).男性舌色、苔色、苔质的异常率均高于女性,其中男性苔质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96,P<0.05).平和质男性体检的正常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61,P<0.05).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暗红舌的出现同尿酸和三酰甘油异常相关(OR=2.012,95% CI:1.225 ~3.304;OR=1.758,95% CI:1.162 ~2.659),腻苔的出现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酸相关(OR=1.925,95% CI:1.106 ~3.352;OR=1.936,95% CI:1.217~3.079),“暗红舌、腻苔”的出现与尿酸和三酰甘油异常相关(OR=2.913,95% CI:1.398~6.068;OR=2.515,95% CI:1.333 ~4.747).结论 舌象和体检指标异常的平和质男性体检者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舌象异常与体检指标异常间存在相关性,在平和质的判定中加入舌诊有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M100孟塞尔色觉测试(FM100 Hue Test)在中医望诊技能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校医学大学生98例为测试对象,应用FM100 Hue Test对学生的色觉能力进行评估和色觉能力训练两周后,比较学生训练前后的辨色力总错误得分(TES)和辨色力分级及不同色调的辨色能力。结果测试者训练前的TES[(35.44±34.99)分]与训练后的TES[(17.31±21.9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色觉能力优秀者显著增加(P<0.01);不同色调辨色能力中,以红色-黄色色相组的改善最为显著,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100 Hue Test能够客观评价医学生的色觉能力,通过该方法进行色觉训练,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辨色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色度学的舌色分类研究现状,为数字舌图的舌色分类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项舌色分类研究的数据,将舌色的色度值统一转化为L值、a值、b值、C值、H值,进行各类舌色的色度值比较,并观察各类舌色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的颜色-对立空间模型(CIELAB)和明度彩度色调颜色模型(CIELCH)的分布,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舌色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并作色差比较。结果 22篇文章共报道了11类舌色: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淡紫舌、紫红舌、青紫舌、紫舌、绛紫舌、紫暗舌。11类舌色的亮度在45~60之间,色相角在8°~27°和320°~355°之间,饱和度在17~36之间。从淡白舌到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观察到有规律的色度值变化,表现为L值逐渐下降,而a值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聚类中心位置的色度值为比较的基准,色差的范围在2.44~19.70之间。结论色度学为中医将舌诊的色觉经验进一步升华为量化色诊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与技术。但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色度值差异较大,也提示应当尽快制定数字舌图采集与色彩校正的规范方案与流程,使获得的舌色色度值能够在公共平台进行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6.
任玉杰  李莉 《现代养生》2014,(14):182-182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在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期间,我院发生的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共达25起,而随后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在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急诊科纠纷事件共达9起,将整改前和整改后进行比较来总结防范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和护理文书书写环节的纠纷事件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就诊环节是纠纷事件发生的聚集地。结论: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对患者的就医以及医院的正常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就诊的各个环节都会发生护理纠纷事件,需要针对性的分析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基础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的齿痕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092 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质辨识问卷进行体质辨识;医生进行舌诊并拍摄舌图.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字2 检验.结果:3092 人中齿痕舌的发生率为56.27%,其中重度齿痕舌占11.21%;女性的中、重度齿痕舌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50 岁以上时,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与湿热质组的齿痕舌出现率逐渐降低(P<0.05,P<0.05,P<0.01,P<0.01);8 种偏颇体质的齿痕舌发生率与平和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平和质组比较,特禀质和血瘀质的重度齿痕舌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齿痕舌在体质辨识中不具有特异性.50 岁以后,齿痕舌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重度齿痕舌对辨识健康状态具有诊断价值,建议将不出现重度齿痕舌作为判断平和质的一项舌诊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色度学在人体组织的颜色测量中的应用情况,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总库1990 年~2012 年的期刊文献,以"色度学"为主题,含"诊断"、"皮肤"、"牙齿"、"舌""面色",共检出文献196 篇.调查显示:色度学主要被应用于体表组织的颜色测量.有关皮肤、牙齿的颜色测量方法,可为舌的颜色测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近年来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彬  任玉杰 《河北中医》1998,20(4):216-217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头部的五官七窍,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都是不可分割的.眼,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与全身的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病理变化息息相关.所以,治疗眼疾,同样也要考虑到人体全身的阴阳盛衰和寒热虚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乃正治之法.但寒有内寒外寒之分,热有内热外热之别.外寒多系外感寒邪,辛温发散即可解之,如麻黄、桂枝等;内寒多因阳气虚馁、阴寒内盛而成,温阳散寒亦可挽舟,如桂、附、干姜之属.桂、附、干姜既有回阳救逆之效,又有温中(下)散寒之能.用其回阳救逆,眼科所用者鲜,内科所用者屡,用其温中健脾、温中散寒,乃吾师庞赞襄教授治疗眼疾一大特色.《灵枢·卫气行篇》云:“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夜则气行于阴而复合于目.”此后,历代医家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