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血栓弹力图在高凝状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6例高凝状态患者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EG)和抗凝血加生理盐水(9:1)稀释的TEG检测,并以18名正常人为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组TEG的凝血指数(CI)和血栓最大弹力度(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01和0.05)。生理盐水稀释后69.4%的患者CI增高了,ma也明显增大,致使两组间差异更趋显著(P<0.001)。证实血液经生理盐水一定比例稀释后可提高TEG反映高凝状态的敏感性。作者  相似文献   

2.
张九莲  黄培山 《广西医学》1998,20(3):348-349
目的:探讨纤溶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改变对各类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D-dm)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结果:纤溶改变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心绞痛组(UA)及隐匿型冠心病组(LC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EG改变在对照组与各类型冠心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类型冠心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A、PAI活性、D-dm含量测定及TEG的高凝图像改变可作为冠心病诊断及病程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产血栓弹力图仪,对49例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并同时行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结果发现TEG显示高凝图像49例,年龄、性别、脑梗塞类型与TEG高凝图像无关,而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TEG高凝图像有关。P<0.01,且男、女之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观察37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儿的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重度青紫组与对照组比较,TEG的γ值、k值和m值显著延长,α角、m_α值和ε值显著减小(P<0.01):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减少(P<0.05);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显著增高(P<0.01);高、低切变率全血粘度与TEG的ε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64(P<0.05、<0.01)。结论:重度CCHD患儿具有显著的凝血机能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粘度越高凝血机能越低。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E_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PGE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用PGE1治疗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69.5±4.8岁)。用PGE1100~200μg加0.9%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每天1次,30天为1疗程。结果:PGE1治疗1疗程后,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h)则无影响(P>0.05)。血液流变学中全血低切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血沉无影响(P>0.05)。表明:PGE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血脂和血粘度作用,为一种降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在甲亢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单纯甲亢患者;1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浆中的FT和CGR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甲亢组ET水平显著升高 (P<0.01)、CGRP水平亦显著升高(P<0.001);甲亢性心脏病组ET水平显著升高(P<0.001)、CGRP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异(P>0.05).甲亢性心脏病组与单纯甲亢组比较 ET水平显著升高(P<0.05)、 CGRP水平亦显著升高(P<0.001)。结论单纯甲亢患者的 ET水平升高,甲亢性心脏病患者ET水平最高;单纯甲亢患者的CGRP水平升高,甲亢性心脏病患者CGRP水平下降。测定ET和CGRP的水平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同时也为临床上治疗甲亢性心脏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108例糖耐量低减者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年诊断的108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于1997年进行复查。结果显示2年后22.22%的IGT患者转变为DM。本资料显示,IGT转变为DM组人群中,BMI、SBP、DBP、MBP、Ch、TG、空腹血糖、OGTT后1h、2h血糖均有显著性增高(P均<0.001),说明上述各项指标均为IGT转变为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右心漂浮导管检测了20例临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体动脉和肺动脉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显示:体动脉血浆ET-1水平(57.00±8.89)pg/ml小于肺动脉血浆ET-1水平(75.92±17.36)pg/ml(P<0.001):COPD并PAH组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浆ET-1水平的(83.90±17.12)pg/ml明显高于COPD非PAH组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浆ET-1水平(62.73±4.43)pg/ml(P<0.05);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浆ET-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PAPm)及肺血管阻力(PVR)呈显著的正相关(r=0.88,P<0.001;r=0.081,P<0.001),与心输出量(CO)、氧饱和度(SAT%)呈显著的负相关(r=-0.47,P<0.05:r=-0.79,P<0.001)。提示ET-1在COPD并PAH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以益气活血法拟定的脑栓康处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安慰剂组32例,以双盲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另设1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安慰剂组的tPA、6_keto_PGF1α、ATⅢ、NO、CGRP含量(或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PAI、TXB2、ET含量(或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经4周治疗后,自身前后比较:两组tPA、6_keto_PGF1α、NO、ATⅢ、CGRP含量(或活性)均升高(P<0.001),PAI、TXB2、ET含量(或活性)均降低(P<0.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试验组PAI、TXB2、ET含量(或活性)降低,tPA、ATⅢ、CGRP含量(或活性)升高,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6_keto_PGF1α、NO含量升高比安慰剂组高(P<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PAI、TXB2、ET含量(或活性)降低及tPA、ATⅢ含量(或活性)升高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NO、C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sentialhypertension,EH)病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SR)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EH病人59例,正常对照46例。测定血浆PAI1、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腹围/臀围比(WHR)等指标。结果:EH病人ISI(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表示)较正常对照组下降(-5.4±0.5vs-39±0.8,P<0.01)。血浆PAI1较对照组升高[(29±8)mg·L-1vs(24±5)mg·L-1,P<0.01]。在高血压组中单相关分析表明PAI1与WHR(r=0.369,P<0.01)、GLU(r=0.563,P<0.001)正相关,与ISI(r=-0.301,P<0.05),HDLC(r=-0.417,P<0.01)、tPA(r=-0.499,P<0.001)负相关。以BMI、WHR、ISI、HDLC、L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液凝固性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改变以及术后服用利伐沙班对其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在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利伐沙班,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检查。比较各阶段TEG重要指标的差异。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TEG各指标中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时间(r+k)值短于术前,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服用利伐沙班后TEG各指标中r、r+k时间长于服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α、ma、CI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血液凝固性,而增加血栓风险;术后短期口服利伐沙班可降低血液凝固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观察重度子癎前期患者凝血功能中的意义及在监测围生期出血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将重度子癎前期孕妇58例分为重度子癎前期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44)和重度子癎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14);以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TEG)、血常规及凝血试验检测。结果重度子癎前期组TEG各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癎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对照组及重度子癎前期组比较,α角减小,最大振幅(MA值)缩短、凝血综合指数(CI值)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EG中MA值和CI值均与血小板计数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TEG可作为一项监测重度子癎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况的有效指标,其血液呈低凝状态,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变化特征及影响CKD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 ~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在本院体检的未患肾脏疾病的21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 不同阶段患者与对照组的常规凝血试验和血栓弹力图指标。根据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将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高凝组(MA>68 mm,n=66)和非高凝组(MA≤68 mm,n=62),比较两组间实验室指标,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肾脏病不同阶段患者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慢性肾脏病3~4期、慢性肾脏病5期未透析及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患者反应时间、K-时间降低(P<0.05),而MA、α-角和凝血指数均升高(P<0.05)。高凝组与非高凝组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比例、脑卒中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血清白蛋白、脂蛋白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随着病程的进展,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凝状态逐渐加剧。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探讨毒蛇咬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方法86例毒蛇咬伤患者,50例正常对照,均作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TEG检测。结果绝大多数(74/86)毒蛇咬伤患者TEG表现为低凝图象:R值7.7±1.9,K值6.8±4.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α角38.8±16.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Ma值38.2±16.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窄(P〈0.01),CI值-7.4±5.2较正常对照明显减低。结论毒蛇咬伤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临床可根据TEG的变化诊断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贺扬欣  张萌  崔颖  马峰  岳彦伟  王宝燕 《西部医学》2024,36(1):91-96+102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与传统凝血指标在预测脑卒中血栓栓塞症的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0月—2022年3月在我院输血科进行TEG检测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做TEG和抽血检查传统指标,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分为单纯脑卒中组97例,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组81例;合并VTE组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不良组22例。采用TEG分析仪检测TEG相关指标变化。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传统凝血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传统凝血指标与TEG指标的关系;ROC曲线分析传统凝血指标与TEG指标对脑卒中合并VTE的预测价值。结果 合并VTE组患者R、K值均明显低于单纯脑卒中组,MA、CI值、Angle角均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VTE组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APTT、TT、PT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水平与R、K值呈负相关,与MA、CI值、Angle角呈正相关(均P<0.05);APTT与R、K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MA、CI值、Angle角呈负相关(均P<0.05),TT与R、K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MA、CI值、Angle角呈负相关(均P<0.05);PT与R、K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CI值、Angle角呈负相关(均P<0.05)。TEG各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脑卒中合并VTE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传统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TEG各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脑卒中合并VTE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传统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61,TEG对于脑卒中合并VT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略高。结论 传统凝血指标与TEG指标对预测脑卒中血栓性栓塞具有一定价值,及时识别脑卒中患者血凝状态的异常,评价患者预后,但TEG略有优势,临床需相互结合,有利于早期预测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纳入70例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术后应用TEG检测凝血功能与否,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凝血指标监测+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EG态监测与对症护理,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变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凝血指标与TEG均显示观察组凝血功能的高凝状态逆转,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4%,对照组为25.71%(P0.05)。结论 TEG应用于胃癌患者术后护理,可有效监测其凝血功能变化,对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慧英 《河北医学》2012,18(9):1253-1255
目的:通过对我院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分析,建立本实验室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常规凝血试验参考区间.方法:应用日本Symex-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孕早期及产后72h凝血四项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孕晚期PT、APTT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IB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随孕期延长血液逐渐呈现高凝状态,产后72h趋于正常,针对自己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仪器、试剂等相关因素,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及产后常规凝血试验参考区间,对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对于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易斌  陶国才  毕敏  刘怀琼 《重庆医学》2004,33(3):379-381
目的探讨抑肽酶血液麻醉和血栓弹性描记图在妇产科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108例择期施行根治术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例,根据是否使用了抑肽酶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40例)在麻醉诱导后静注抑肽酶1112EPU后持续泵注抑肽酶278EPU/h,直至手术后2h停药;对照组(B组,68例)持续泵注生理盐水.在诱导前、手术开始2h、4h 、术毕、术后12h时间点上抽血检测血常规、血栓弹性描记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4项指标.观察两组围术期的TEG和凝血功能检查变化情况以及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术中凝血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在监测凝血功能状态上,血栓弹性描记图比常规凝血4项指标更具有价值.结论血栓弹性描记图的监测和抑肽酶血液麻醉的运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中具有稳定凝血功能状态、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对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Ⅲ级需行胃肠道肿瘤手术且入手术室后(输液前)第1次血栓弹力图结果为高凝(CI>3)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I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围术期输液即为CVP组,Ⅱ组采用每搏变异度(SVV)指导围术期输液即SVV组.CVP组根据CVP指导输液,维持CVP在9~15 mmHg(1.2~2 kPa);Ⅱ组采用SVV指导围术期输液,维持SVV<10%;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开始后3 h(T2)、手术后24 h(T3)血栓弹力图的凝血情况,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angle、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低凝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3 h(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诱导后3h的总输液量、总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手术后至手术后24 h的总出血量、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与I组比较,Ⅱ组患者To血栓弹力图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T2,T3时的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明显减弱(P<0.05),而血小板功能和综合凝血功能无差别(P>0.05).与I组比较,Ⅱ组T2时的凝血因子功能较强(P<0.05);综合凝血功能较强(P<0.05);低凝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R,K,angle及M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o,T1及T2的MAP,HR,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输液量、尿量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 h的总出血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 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比较,可较好的纠正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取自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100例,其中脑梗塞45例,腔隙性脑梗塞23例,脑供血不足32例。对照组采用健康体检者50名。分别进行SOD,TEG和常规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 ICD组SOD值明显减少,TEG中R值和K值明显缩短。Angel角、MA值、CI值增高,Fbg、D-D值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OD与K值呈正相关(P0.05),与Angel角、MA值、CI值、Fbg、D-D呈负相关(P0.05)。结论 ICD患者SOD与TEG指标及Fbg和D-D有较强的相关性,SOD可以作为ICD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筛选试验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