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产道地药材作为传统优质中药材,开展优质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四川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科研工作,对四川省"十二五"以来川产道地药材优质种质资源整理、新品种选育及成果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总结。"十二五"期间收集中药材(菌类)优质种质资源800余份,经过整理、鉴定、发掘了一批重要的育种新材料;采用引种驯化、选择育种等方法育成新品种35个,对促进四川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分析了当前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川产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骨质密度(BMD)与年龄、性别、体质参数及腹部皮下脂肪(SAT)、内脏脂肪(VAT)的关系。方法 纳入健康志愿者或慢性腰腿痛患者111人(男56人,女55人),测量受检者身高、体质量及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定量CT(QCT)行腹部扫描,测量L3的BMD及相应层面腹部SAT与VAT含量。将男性与女性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分别比较3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和VAT的差异,对BMD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男性间除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及VA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680,P<0.05)。3组女性年龄、腰围及VA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身高、体质量、BMI、S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BMD与年龄、腰围、VAT均呈负相关(r= -0.849、-0.412、-0.501,P均<0.05)。结论 男、女性腰椎BMD与年龄均呈明显负相关,与身高、体质量、BMI无明显相关性;男性腰椎BMD与腰围、SAT与VAT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女性腰椎BMD与腰围及VAT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共68人(男32人,女36人,年龄21~74岁,中位年龄49.5岁)纳入前
瞻性研究。1.5T MR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PRESS)对L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计算脂肪比(FF%);同时行腰椎64排CT检
查,用定量CT(QCT)分析软件测量L3相应层面腹部皮下脂肪(SAT)与内脏脂肪(VAT)。男、女按年龄各分为两组(≥50岁和<
50 岁),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BMI、FF%、VAT及SAT≥50 岁组和<50 岁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FF%与BMI、VAT及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109、0.034、-0.066,P>0.05)。女性BMI、FF%、VAT及SAT≥50岁组
和<50岁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呈明显正相关(r为0.499,P<0.05),FF%与SAT无明显相
关性(r为0.221,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或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76、-0.067,P>0.05)。结论中老年女
性(≥50岁)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VAT关系密切,男性与年轻女性(<50岁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栓弹力图(TEG)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Hcy水平分为Hcy正常组(Hcy15.4μmol/L,60例)和Hcy升高组(Hcy≥15.4μmol/L,60例),所有入选者均晨起顿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且≥7 d,入院第2天开始检测Hcy、TEG及血小板(PLT)抑制率。结果与Hcy正常组比较,Hcy升高组Hcy、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ngel)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明显升高(P0.05),阿司匹林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Hcy与MA、CI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3、0.258,P0.01),与阿司匹林抑制率呈明显负相关(r=-0.602,P0.05),与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和Angel角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1、-0.102、0.173,P0.05)。Hcy升高组A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cy正常组(P0.01),阿司匹林敏感(A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Hcy正常组(P0.01)。结论高Hcy易引起TEG结果异常和AR,因此有必要对脑梗死患者进行Hcy与TEG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对独一味幼苗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探索独一味对光照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为幼苗期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二年生独一味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遮阴处理处理后幼苗形态指标(叶面积、根长),生理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8-O-乙酰山栀苷甲酯和山栀苷甲酯含量。结果: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独一味幼苗根长、单株叶片数目、叶面积、生物量和根冠比(P0.05),并显著增加了地上叶部分的生物量分配,全光照使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地下根。遮阴处理不仅显著降低了独一味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P0.01),还极显著地增加了叶片中过氧化物酶的含量(P0.01)。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独一味根及地上部分中8-O-乙酰山栀苷甲酯的含量及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总含量(P0.05)。结论:遮阴管理显著增加了独一味地上即药用部位的生物量;高原光照可能为独一味带来逆境效应,有利于独一味生物量积累,并促进2种环烯醚萜苷化合物的代谢,因此育苗管理应注意控制遮阴强度和时间。二年生独一味幼苗中化学成分含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表明通过栽培可以满足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在中药材GAP生产中的地位和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优化的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大黄、半夏、红花、茯苓等4种市售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容易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运用简单实用的真伪鉴定方法进行快速鉴别,准备应用于本科教学实验中,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能力,又可以通过简单有效的真伪鉴定方法打击市场的掺伪品,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薄层鉴别等简单实用的真伪鉴定方法进行快速鉴别。结果:4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及其伪品或掺伪品在显微特征、色谱行为、理化反应结果上有明显差别。结论:4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掺伪严重,仅凭肉眼进行性状鉴定难以辨别,而用水试、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方法则较容易快速有效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的干燥根和根茎,药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甘松传统上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的功效,主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同时也是古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和尤纳尼(Unani)医学体系的常用药材,亦常作香料、食品和化妆品的原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具有镇静、抗癫痫、抗惊厥、抗抑郁、抗心律失常、抗疟、抑菌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糖代谢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含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是以甘松新酮为代表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国内外学者对甘松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甘松的资源及地理分布情况、药材质量控制、栽培现状及应用未见系统研究报道。甘松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道地药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甘松的资源调查和实际栽培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甘松资源和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材质量控制、栽培和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今后研究和利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中药材商品的市场情况,制定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为实践,为中药材商品来源追溯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方法:以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为基础和依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地方标准所收载的中药材品种进行了统计,再结合中药材市场的实际销售情况,编制中药材商品的溯源编码。结果与结论:对前期研究中制定出的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首次确定了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的规则及可行性,编制了800余种中药材、两千余个等级规格的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别分析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的姜黄素类成分。方法:以姜黄对照药材,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为对照物质,采用HPLC对10批姜黄进行特征图谱研究,建立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进行相似度比较,并将姜黄与3种近源品种进行相似度比对。色谱条件:采用月旭AQ-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姜黄与3种莪术的斑点位置、颜色、数量有明显差别;建立了姜黄的HPLC特征图谱,确定了7个共有峰,10批姜黄药材样品的平均相似度在0.97,姜黄与3种近源品种的相似度均低于0.8,特征图谱差异明显。结论: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的薄层色谱及HPLC特征图谱差异明显,且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的鉴别,同时也为姜黄对照药材标定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