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结节的精确定位已成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结节的重要技术环节,是安全切缘及避免切除过多正常肺组织的保障。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定位肺小结节的方式也在向更少创伤、更加便捷的方向发展。经过国内外胸外科医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肺小结节的术前或术中定位,包括术前经皮穿刺定位、术前经支气管定位、术中触诊定位、术中超声定位及依据解剖学定位。应根据结节位置、现有设备及手术经验选择最合适的定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我们梳理了不同肺小结节定位方法的理论与技术,总结其优劣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肺小结节精准定位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的肺部小结节患者1例,术前检查完善,无绝对手术禁忌,拟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前利用患者平卧位胸部CT对患者体表及靶病变进行三维重建,拟定辅助线,使用hookwire定位针对靶病变进行穿刺定位,利用术中CT进一步验证定位的准确性,进而对病变进行楔形切除。 结果病变定位准确,患者术后4 d顺利出院。 结论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肺小结节精准定位切除病例1例,定位过程顺利,定位准确,有望开创胸外科肺小结节定位中新篇章,该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将为胸外科手术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和进步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象导航技术(IGS)在术中定位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体表标记,使用吸气末屏气技术行CT扫描。手术时将CT扫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建立两者三维坐标系的重叠,利用体表标记物进行注册,固定有万能适配器的穿刺针在导航仪的指引下穿刺到小结节注入亚甲蓝进行定位,并用胸腔镜切除肺部小结节。结果本组患者的所有结节均被准确定位,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在术中对肺部小结节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CT定位、术中染料结扎夹标记肺结节表面胸膜的方法在电视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胸外科治疗的89例患者,98枚肺小结节,术前CT在体表定位肺部小结节,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以亚甲蓝结扎夹标记肺结节表面胸膜,完成镜下楔形切除术。结果 98枚结节按此方法成功定位85枚(87%),13枚结节因其位于纵隔面无法按此方法完成定位,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定位成功后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术中均取得明确病理诊断。结论术前CT定位,染料结扎夹标记肺结节表面胸膜的定位方法,简单有效,准确率高,安全性好,是肺部小结节微创术前理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诊治肺部微小结节2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29例肺微小结节行VATS,术中明确结节所在位置、大小、性状以及与胸膜关系;对于肺实质内微小结节的探查全部依赖于手指的触诊定位,一般用食指即可,若定位有困难,可将切口适当延长至4cm左右,以2根手指协助定位。根据探查结果行结节所在肺组织的楔形切除,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为良性,则术毕;如为恶性,进一步行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食指触诊定位微小结节,无一例延长切口。恶性病变11例(11/29,37.9%),良性病变18例(18/29,62.1%)。8例(57.1%)术前拟诊为恶性病变及3例术前拟诊为良性病变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11例具有分叶、毛刺及胸膜皱缩等“恶性”影像学表现中仅6例(54.5%)确诊为恶性病变。21例单发结节恶性7例;8例多发结节良性和恶性各4例。18例良性行VATS肺楔形切除;11例肺癌中6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姑息性肺楔形切除术。结论肺部微小结节诊断困难;VATS手术诊治肺部微小结节,技术成熟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切除术前CT定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指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例肺内小结节患者(共53个结节,直径30mm)行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将微弹簧圈植入紧邻肺小结节边缘的肺组织内,使22个结节内的微弹簧圈的尾部位于脏层胸膜之外。于定位当日或次日行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VATS下完整切除全部肺内小结节(直径3~26mm)。51个(51/53,96.23%)肺内小结节应用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个(2/53,3.77%)微弹簧圈植入后发生移位;定位术中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气胸6例、轻微肺泡出血9例。结论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小结节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VATS切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医用胶与Hook-wire在肺小结节(最大径≤30mm)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的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分为医用胶组(88例,共90个结节)及Hook-wire组(19例,共19个结节),比较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胸腔镜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包括气胸、肺出血、局部疼痛、咳嗽)的差异,并对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及胸腔镜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定位成功率均为100%。医用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ook-wire组(P均0.01)。定位方法为总体并发症、肺出血、局部疼痛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节到胸膜的距离为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医用胶可用于肺小结节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且相对于Hook-wire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为40例单发肺小结节患者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切除术。结节直径5~19 mm,平均(11.0±4.1)mm;距脏层胸膜深度5~23 mm,平均(10.2±4.3)mm。胸腔镜术前在CT引导下采用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定位。结果:全组40例肺小结节均成功经皮肺穿刺置入记忆合金定位针,“宝塔形弹簧圈”前端均锚定在肺结节附近。定位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3例,少量肺内出血3例,均无需处理。术中发现定位成功率100%,无“宝塔形弹簧圈”脱位。手术时间平均(31.7±10.4)min,术中出血(8.7±4.5)mL,术后平均住院(3.0±1.5)d。结论:CT引导下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用于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是安全、有效、简单的定位方法,尤其对于体积小、实性成分少的磨玻璃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径≤1cm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治策略以及胸腔镜外科处理指征和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经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53例直径≤1cm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病理分类,并分析病变大小与病变性质的关系。 结果该组患者均采用胸腔镜下手术,其中3例中转辅助小切口。楔形切除98例,解剖性肺段切除52例,肺叶切除103例。全组平均手术时间(93.0±29.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3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1.8)d;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9±1.2)d;术后平均引流总量(394±254)ml。术后并发症46例,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病理结果良性79例,恶性174例;转移瘤34例,肺原发恶性肿瘤140例。 结论肺部小结节的诊断、随访和处理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临床决策主要应依据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大小的动态变化,肺部小结节的胸腔镜微创外科诊治一体化模式安全、有效,为肺部小结节的诊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手指触摸法定位肺内小结节的应用价值和技术细节,以及CT对肺小结节诊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95例患者CT检查出直径小于20 mm的肺内结节109枚,直径(d)平均10 mm,结节距脏层胸膜最短距离(D)平均8.2mm.定位难度参考D/d值.术前建立每个结节的影像特征信息.胸腔镜下经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以食指进行触摸定位.依结节的不同深度,选择楔形或肺叶切除并行活检,根据术中病理决定最终术式.测算深部结节至段支气管起始部的距离(L),考察该指标预测活检术式的参考价值.结果 109枚结节均在腔镜下触摸并成功定位,105枚行楔形切除活检;4枚距段支气管起始部18~30mm,平均26.1 cm,行肺叶切除活检.根据冰冻病理,55例肺癌患者最终行肺癌根治术.结论 胸腔镜下手指触摸法可以有效定位任何位置的肺内小结节.利用数字化的CT信息建立参照体系、术中充分游离纵隔胸膜是提高触摸法定位成功率的关键.深部结节距离段支气管起始部< 30 mm时应考虑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活检.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localization of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for video-thoracoscopic surgery. Thirty-eight patients were selected, 22 men and 16 women, and they underwen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resection for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28 patients for smal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and 10 patients for multiple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In all cases, resection of the nodules was successful. Localization methods included: (i) computed tomography (CT)-guided methylene blue labelling for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ii) a high-quality chest CT scan for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iii) visual exploration, digital palpation and 'instrumental' palpation to locate the nodule; and (iv) endosonographic inspections of intraoperative localiz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T scan, digital palpation, methylene blue labelling and endosonographic inspections, all nodules were successfully localized and resected withou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but the small lung nodules (especially those less than 1.0 cm in diameter) localized at thoracoscopic resection must be treated carefully. Combined imaging and thoracoscopic techniques may help identify small nodul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术前Hookwire定位肺部结节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4月瑞金医院胸外科北院病区102例因肺部结节拟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64例,年龄23~82(53.2±12.8)岁.结果 102例患者的肺部结节均成功接受了CT引导下术前Hook...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SPECT/CT引导Sens-cure针穿刺定位肺小结节(直径≤10 mm)的价值。方法对19例肺小结节患者行SPECT/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共定位21个肺小结节;之后行VATS,根据定位器位置寻找靶病灶,并予以局部楔形切除。观察定位成功率、穿刺定位时间、肺结节大小、胸膜下距离、并发症及病理类型等。结果经皮穿刺定位肺小结节成功率100%,平均定位时间(15.0±3.1)min;病灶最大径(7.1±1.8)mm,胸膜下距离(17.8±5.8)mm;而后均成功完成VATS,完整切除靶病灶,无脱靶。术后病理诊断其中16个(16/21,76.19%)为病变恶性。穿刺后并发症包括少量出血2例、少量气胸3例。结论VATS术前SPECT/CT引导Sens-cure针穿刺定位肺小结节安全有效,可提高VATS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直径≤15 m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175例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将患者分为定位组[84例,其中男34例、女50例,年龄(57.8±8.8)岁]和非定位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对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的60例患者的76枚肺外周结节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总结病理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46~78(62.8±10.3)岁。肺结节按直径大小分为肺小结节组(10枚肺小结节,直径≤1 cm)和肺结节组(66枚肺结节,1 cm<直径≤3 cm),比较两组在手术及病理诊断率方面的差异。结果76枚肺结节直径为(1.8±0.6)cm,手术时间(29.8±8.6)min,导航(2.9±0.9)次,活检(9.5±1.9)块。76枚肺结节中55枚活检病理确诊,总诊断率72.4%,其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23例。76枚肺结节中59枚0级出血,17枚1级出血,无2级及以上出血;8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胸,肺压缩程度均<30%,吸氧对症处理后好转。肺小结节组手术时间长于肺结节组(P<0.05),两组诊断率、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是诊断肺外周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对直径≤1 cm的肺小结节也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问世给外周型肺结节的诊断、定位甚至治疗带来了令人振奋的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瓶颈,在对外周型肺结节活检过程中,使操作者有了实时的图像引导。磁导航系统可智能识别并重建患者的支气管树,可生成可视化数据给予操作者虚拟视觉引导,并能够实时感知磁定位信号,从而精准地引导导航或活检工具,本研究以Veran电磁导航系统为例,介绍了其相关人工智能配置及应用,并针对该系统仍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改进设想与展望,以期促进电磁导航气管镜研发及更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微弹簧圈及带线锚钩用于肺部微小结节及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镜手术前定位的286例肺结节患者,其中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微弹簧圈组)139例,男49例、女90例,平均年龄(57.92±10.51)岁;带线锚钩定位(带线锚钩...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肺转移是骨肉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骨肉瘤患者肺内常出现直径〈5mm的微小结节,这些微小结节的性质诊断至今仍是难点。目的:拟应用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定期检查对骨肉瘤患者肺内微小结节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最终转归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是否有助于筛查骨肉瘤微小肺转移。方法: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对250例骨肉瘤患者进行定期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检查,进而分析骨肉瘤患者肺内微小结节的的发生率、动态变化率并判断肺内微小结节是否为转移病灶。结果:250例骨肉瘤患者中119例(47.6%)发现直径〈5mm的肺内微小结节,16例(13.4%)的肺内微小结节发生动态变化(增大或增多),并诊断为肺转移。结论:应用定期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微小结节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最终转归,有助于提高部分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对精准定位肺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92例患者共102个肺小结节(直径≤ 2 cm)于VATS前行CT引导下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定位,定位后24 h内行VATS手术切除结节,观察定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02个肺小结节定位成功率为98.04%(100/102),定位操作时间8~45 min,平均(17.26±5.92)min;2例2个结节VATS术中发现弹簧圈自肺组织内脱出滞留于胸壁;定位后少量气胸发生率10.78%(11/102),少量肺泡出血发生率12.75%(13/102),均无症状而未予处理。102个结节均经VATS成功切除,无中转开胸病例。结论 VATS术前CT引导下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可有效定位肺小结节,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