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3例,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20例。视伤口污染情况决定是否一期或二期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术。病例资料:掌侧软组织缺损共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5~52岁。电锯伤8例,挤压伤及砸伤18例,切割伤7例。示指缺损18例,中指11例,环指4例。患指均残留部分或全部甲基质和甲床。指端皮肤缺损13例为患指远节1/3,20例为整个远侧指腹加患指中节的远1/3皮肤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无感染。术后随访1年后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组指端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无明显触痛且皮瓣耐寒、耐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外形早期臃肿,皮瓣供区植皮处有明显瘢痕及色素沉着。皮瓣两点辨别觉达4~6mm。患者均可继续以前的工作,对手指修复后的外形及感觉均较满意。结论对于指端软组织缺损可采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创面,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满意,且皮瓣不臃肿,术后不易发生静脉危象;对于直径大于2cm的创面,需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至丸水提物、女贞子、墨旱莲的保肝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血清酶学指标,观察二至丸对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用药各组均具有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用,以二至丸超声水提液和水煎液作用最强,女贞子皂甙和墨旱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混合物可作为复方保肝降酶的有效部位,但两者不同混合比例的保肝降酶作用应作进一步研究,以寻找最佳配比,达到最佳保肝效果.结论用药各组均具有保肝降酶作用,女贞子皂甙和墨旱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混合物可作为二至丸复方的保肝降酶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衣(支)原体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原体和支原体在临床上感染是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侵袭部位主要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临床上治疗主要用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近 1 0多年来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和不断地研制和开发 ,有部分抗菌药物在体外良好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对动物感染模型治疗效果能与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媲美。其中部分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衣 (支 )原体感染有良好治疗效果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值得重视抗感染药物。1 司帕沙星1 .1 司帕沙星 (SPFX)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SPFX在体外对各种衣原体和支原体有很强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疗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管理考核,分为核心制度、病历质量、用药情况、耗材情况和医疗效率5个维度。2019年第一季度绩效管理开始引入PDCA循环,以第一季度各维度得分作为基础值,对比分析引入PDCA循环前后各维度得分,以手术科室为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心制度、病历质量、耗材情况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情况、医疗效率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但各季度得分相比基础值均逐渐升高,第四季度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绩效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医疗质量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5.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莪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兔林  杨光明  宋坤  李林  蔡宝昌 《中成药》2003,25(10):810-811
目的:比较研究醋制对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组分。结果:莪术经炮制后各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共鉴定出20个化合物,其中12个成分为首次从本品中鉴定,炮制后产生两个新组分4-异丙基苯甲酸、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酮。结论:莪术醋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由于加热及辅料影响部分组分消失,同时产生新的组分。  相似文献   
6.
目前复发性卵巢癌尚无标准化疗方案.有的研究认为卡铂加紫杉醇既可作为卵巢癌初治的一线化疗方案,又可作为复发者首选二线化疗方案,并试图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寻求证据.然而,从循证医学的观点出发,回顾性研究由于存在选择性偏倚,其结论可信性有限.因此,对复发性卵巢癌化疗方案的选择仍应慎重,需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结论.目前考虑到药物毒性和生活质量问题,对铂类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首先推荐卡铂单剂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胃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4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卡培他滨对患者进行治疗,口服,2次/d,剂量2500 mg/m2/d,连续服用d1~14,21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患者0例,占0.0%,部分缓解(PR)患者12例,占30.0%;稳定患者(SD)14例,占35.0%;进展患者(PD)14例,占35.0%;26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毒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11例、血白细胞减少12例,腹泻11例,恶心呕吐24例,口腔黏膜炎13例,患者程度均较轻,多为Ⅰ ~ Ⅱ度,进行对应处理后基本恢复;结论:采用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小,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该院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30例外伤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17例中,1例死亡,16例治愈,其中有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合并肠瘘1例,胰瘘2例,形成假性囊肿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非手术组13例中,1例因胸部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而自动出院;1例形成假性囊肿,后自行吸收;其余1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临床上胰腺损伤表现隐匿,早期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及时处理尤为重要;手术方式要根据胰腺损伤程度及合并症决定,充分引流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的关键;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非主胰管损伤的轻度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诊治的4例中枢神经系统RDD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2例曾误诊为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结果4例RDD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75岁。镜下见病变组织细胞混合淋巴细胞、浆细胞成分呈结节状浸润,伴有纤维化或胶原化背景。组织细胞中可见典型的“伸入运动”,即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红细胞。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CD68、vimentin阳性,CD1a、BRAF V600E阴性,IgG4/IgG比值均<4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RD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及影像常误诊为脑膜瘤。因此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做出正确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0.
正交法优选莪术醋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兔林  毛春芹  宋坤  季鹏 《中成药》2006,28(9):1306-1308
目的:探讨莪术的最佳醋处理工艺。方法:以姜黄素、挥发油含量为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用醋量、润制时间4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的数学分析方法,对莪术进行醋处理工艺的优选。结果与结论: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用醋量对莪术中姜黄素、挥发油含量影响显著,最佳炮制工艺为:加入20醋拌匀,闷润20min后,置炒制容器内,100℃炒制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