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目的: 对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和市售的益心酮片进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药效作用比较,阐明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药效作用特点。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心酮片组、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每组10只。益心酮片组和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大鼠均ig给予17.28 mg·kg-1剂量的山楂叶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7 d;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10 mL·kg-1)。第5天和第6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给药后1 h分别ip异丙肾上腺素4.2 mg·kg-1,每天1次,以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相应ip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以大鼠血清心肌酶 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主要脏器系数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及市售益心酮片对“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特点。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ST,LDH,CPK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极显著性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酮组仅LDH活性、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AST,LDH,CPK活性均显著性或极显著降低(P < 0.05或P<0.01),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SOD活性极显著性升高(P<0.01);与益心酮组比较,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组AST,LDH,CPK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对大鼠主要脏器系数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和益心酮片在临床等效剂量下均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清心肌酶损伤程度,降低MDA的含量,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益心酮片对SOD的活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对SOD的活性显著性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甲巯咪唑水凝胶贴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效学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灌服甲状腺片进行 Wistar 大鼠甲亢造模,药效学实验设甲巯咪唑水凝胶贴剂低、中、高剂量组,甲巯咪唑片剂组,甲亢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药后以大鼠血清中游离 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 )、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值和肛温、平均日单位体重进食量为指标进行药效学评价。 结果 治疗 4 周后,甲巯咪唑水凝胶贴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甲巯咪唑片剂组大鼠肛温、平均日单位体重进食量与甲亢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或 <> P <0.01) ;血清 FT3 、 FT4 、 TSH 指标均已处于正常范围,其中,血清 FT4 指标较甲亢阳性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结论 甲巯咪唑水凝胶贴剂中、高剂量组对甲亢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水凝胶贴剂有可能开发为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新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及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低、中、高剂量组,使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并观察大鼠心电图活动变化,然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变化。取心肌组织固定,对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通过对心肌酶学和和心肌组织形态学两个方面来考察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DH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CK、CK-MB、AST、MDA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高度显著降低(P<0.001),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LDH、CK、CK-MB、MDA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从HE染色分析,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能够改善因缺血而造成的心肌组织损伤。结论 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能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病理状态,减轻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以达到保护心肌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
扶正健肝方对白蛋白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健肝方对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血白蛋白(HS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并随机分为扶正健肝方高、低剂量组(生药39.4,9.85 g·kg-1),秋水仙碱组(0.000 1 g·kg-1),模型组,对照组5组。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活性、总蛋白( TP),白蛋白(Alb)含量球蛋白和白蛋白比值。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层连蛋白 (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IV-C)的含量,化学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扶正健肝方能明显降低人血白蛋白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ALT, AST 活性( P<0.05, P<0.01) ,提高Alb, TP含量及A/G比值 ( P<0.05, P<0.01) ,降低血清LN, HA IV-C含量(P<0.05, P<0.01)。病理学观察结果, 扶正健肝方能使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并明显降低纤维化计分(P<0.05, P<0.01)。结论:扶正健肝方可抑制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英港  王柳萍  奉建芳  唐丹丹  蒙泔竹 《中草药》2023,54(13):4186-4201
目的 考察入山虎Zanthoxylum nitidum var. tomentosum不同提取部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及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考察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对人RA成纤维样滑膜MH7A细胞增殖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通过对大鼠足趾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RA大鼠模型,测定大鼠体质量、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足跖肿胀度、脏器系数、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以评价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的抗RA活性作用。采用UPLC-Q-TOF-MS/MS分析入山虎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 入山虎中的氯仿及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部位在体内外对RA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在体外,能够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P<0.05、0.01),减少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A、IL-1β的分泌(P<0.01);在体内,入山虎的提取部位可不同程度降低RA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全身评分及关节炎评分(P<0.05、0.01),改善踝关节的病理改变,缓解RA大鼠的炎症反应,还能减少促炎因子IL-6、IL-17A、IL-1β的分泌(P<0.01),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的分泌(P<0.01)。对入山虎的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入山虎的提取物含有的化合物比较相似,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其他化合物,以生物碱类居多,主要包括呋喃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阿朴啡类、苯并菲啶类、酰胺类等。结论 入山虎中的氯仿及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在体内外对RA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入山虎提取物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其他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张亚军  杨建宏  韩娇娇  戴贵东 《中草药》2013,44(23):3341-3345
目的 考察苦参碱传递体对大鼠经皮给药后皮肤局部药物质量浓度经时变化,评价其透皮释药性能。方法 大鼠腹部脱毛,以非封闭方式经皮给予苦参碱传递体混悬液,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RP-HPLC法,测定皮肤透析液中的药物质量浓度;比较苦参碱传递体及其脂质体、水溶液(含0.8%去氧胆酸钠)经皮给药后大鼠皮肤透析液中药物质量浓度经时曲线的差异。结果 苦参碱传递体给药后透析液中药物质量浓度达峰时间(tmax)为(4.200±0.447)h,最大药物浓度(Cmax)为(0.927±0.251)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8)为(5.033±1.526)μg?h?mL?1。苦参碱传递体的Cmax和AUC0-8显著高于其脂质体和水溶液(含0.8%去氧胆酸钠),而tmax较后两者显著减小(P<0.05)。结论 在体皮肤微透析可用于苦参碱传递体的透皮释药性能评价;苦参碱传递体具有透皮快、渗透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苗药铁筷子[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及山腊梅C. nitens的干燥根]挥发油对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法建立CCH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铁筷子挥发油高、中、低剂量(80、40、20 mg/kg)组和丁苯酞(63 mg/kg)组,另设假手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8 d,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自主活动性和新奇事物探索能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Nissl染色、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变化、尼氏小体以及凋亡细胞数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磷酸化TrkB(phosphorylated TrkB,p-TrkB)、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p-Akt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铁筷子挥发油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0.01),穿越平台次数和跨格次数提高(P<0.05、0.01),在新异臂所待时间延长(P<0.05);神经细胞结构的变性得到改善,脑组织中尼氏小体的数量提高(P<0.05),细胞凋亡减少(P<0.05);血清中BDNF水平及海马组织中ChAT活性升高(P<0.05、0.01),海马组织中AChE活性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BDNF、TrkB、p-TrkB、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可以改善CCH致VCI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TrkB/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并评价其经皮吸收对正常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浇铸法制备格列美脲控释贴剂,以正交方法优化成膜骨架材料配比,设计最佳基质控释系统;首次建立格列美脲贴剂体外透皮速率常数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不同基质组成及二元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按照胰岛素类及降血糖药的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进行降血糖试验和糖耐量试验,评价贴剂对正常大鼠经皮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结果 药剂学研究表明,当成膜骨架材料配比为改性PVA-PVP-乳糖=20:2:1,透皮促进剂氮酮和油酸以3%浓度按2:1比例合用时,贴剂的体外透皮速率常数最大;对正常大鼠的药效学研究显示,该贴剂能明显减少给药次数,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空腹血糖(P<0.01),显著增加糖耐量(P<0.001),降糖作用明显。结论 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可以经皮肤给药达到显著的降糖药效,血药浓度平稳,给药次数减少,患者依从性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灯黄注射液对脑缺血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灿  袁靖  陈谨  刘剑毅  江兵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3):1103-1107
目的:评价灯黄注射液对脑缺血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犬大脑中动脉结扎和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血栓复制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测定犬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值,计算缺血区比例,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进行神经症状和行为学的评分,计算脑梗死区百分比。以沙土鼠颈动脉结扎法复制动物全脑缺血模型,测定大脑皮层含水量,观察海马损伤程度并测定脑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 结果:灯黄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犬结扎大脑中动脉后的AKP及CK的升高(P<0.05),降低脑梗死区百分比(P<0.05);改善局部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和行为学评分(P<0.05),减小大鼠脑梗死区域百分比(P<0.05);能明显降低沙土鼠大脑皮层水含量(P<0.05),提高存活锥体神经元数量,抑制脑匀浆的MDA和LDH的升高。结论:灯黄注射液对脑缺血模型动物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森  方建  高立功  黄一苇 《中草药》2022,53(20):6529-6535
目的 基于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研究槲皮素减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及槲皮素低、中、高(25、50、100 mg/kg)组和欧来宁(14.8 g/kg)组,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给予药物干预21 d后,采用穿梭箱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各组大鼠步入潜伏期(step-through latency,STL)及在暗室中花费的总时间(total time spent in the dark chamber,TDC);采用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超微结构受损严重,神经元内出现少量自噬体;STL显著降低(P<0.05),TDC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Ach和5-H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IL-6、IL-17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I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3 II,LC3II)/LC3I、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超微结构受损减轻,且神经元自噬现象增强;STL显著升高(P<0.05),TDC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Ach及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IL-6、IL-17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LC3II/LC3I、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可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降低VD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海马神经元炎症损伤,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其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降低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刺激性、提高经皮渗透性,筛选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载体,为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新型给药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雷公藤甲素立方液晶、醇质体、胶束、凝胶等制剂,采用动态透析释药法考察雷公藤甲素不同剂型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察雷公藤甲素不同剂型体外经皮渗透性能;通过皮肤刺激性实验评价雷公藤甲素不同剂型皮肤刺激性减毒效果。结果 雷公藤甲素立方液晶、醇质体、胶束、凝胶8 h累积释放度分别为(51.40±1.19)%、(100.67±1.37)%、(89.25±4.27)%、(42.61±4.27)%,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46±0.02)、(0.48±0.04)、(0.44±0.03)、(0.27±0.02)mg/cm2。皮肤刺激性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立方液晶、醇质体、胶束均呈轻度刺激性,而凝胶为中等刺激性。结论 雷公藤甲素不同剂型有着不同特性,相较醇质体、胶束、凝胶而言,雷公藤甲素立方液晶有良好的缓控释作用和经皮渗透效果,同时能显著降低雷公藤甲素的皮肤刺激性,是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最佳剂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醇质体和脂质体作为克霉唑经皮给药载体的体外渗透性及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克霉唑醇质体和脂质体,采用Franz扩散池和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HPLC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稳态透皮速率、时滞和皮内滞留量;采用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结果测得克霉唑醇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和皮内滞留量分别是20.4和656.52μg·cm-2,与脂质体相比提高了2.59和1.09倍;醇质体的时滞为0.32h,仅是脂质体的11%。克霉唑醇质体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是7.80×10-3,1.95,7.81,31.3μg·L-1,是脂质体MIC的50%,50%,12.5%和50%;MBC的变化趋势与MIC类似。结论克霉唑醇质体的经皮渗透性和抗菌活性都优于其脂质体,醇质体是一种有效的经皮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雷公藤内酯醇(TP)载体的经皮渗透及抗炎活性。方法热熔分散法制备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TP-SLN),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体外渗透实验,比较了不同组成的SLN体系的经皮渗透作用,研究了它们对Freund's完全佐剂所致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不同的脂质、乳化剂和辅助乳化剂都能制得稳定的SLN体系,最小粒径可达(123.4±1.9)nm;在12 h内累计透皮吸收百分率以处方B最高,达到了78.5%,而普通溶液为32.4%,TP-SLN局部给药对Freund's完全佐剂所致的佐剂性关节炎有较强的治疗作用,SLN的粒径越小,抗炎活性越强。结论TP-SLN作为透皮给药,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微乳凝胶的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雷公藤微乳凝胶的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方法 通过研究雷公藤口服和经皮给药后大鼠肝、肾、胃、睾丸的组织切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的雷公藤毒副反应的大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观察家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变化,研究其刺激性。结果 雷公藤经皮和口服给药相比,经皮给药能减轻雷公藤对肝、肾、胃、睾丸的毒副反应。单次和多次给药刺激性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微乳凝胶对家兔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损伤皮肤有轻度刺激性。结论 雷公藤微乳凝胶经皮给药能减轻雷公藤对肝、肾、胃、睾丸的毒副反应;对损伤皮肤应慎用,多次给药时尤其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醇质体与脂质体作为非那甾胺经皮传输载体的给药特性。方法制备非那甾胺醇质体和脂质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它们的形态,测定其粒径、电位、包封率及载药率等参数,并用人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非那甾胺醇质体和脂质体粒径分别为(92±4.0)和(129±6.1)nm,两者的表面荷电性相反。醇质体的包封率与脂质体接近,但是前者的载药率是后者的6倍多。醇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1.34μg·cm-2·h-1)是脂质体的3.2倍;24 h时药物在皮肤中滞留量为醇质体(24.3±3.0)μg·cm-2比脂质体(9.7±1.1)μg·cm-2,药物在表皮层和真皮层的分布比例呈明显的倒置现象。结论醇质体与脂质体相比较,能显著促进非那甾胺的经皮吸收,而脂质体在减少全身吸收、突出局部疗效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萜类促渗剂的种类、浓度及联用对盐酸普萘洛尔(PPL·HCl)经皮渗透的影响,为盐酸普萘洛尔经皮递药系统的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Franz直立式扩散池,离体乳猪皮肤为渗透屏障,以体外经皮累积渗透量(Q)和促渗倍数(ER)为指标,比较萜类促渗剂对盐酸普萘洛尔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 10种萜类促渗剂对凝胶中盐酸普萘洛尔体外经皮渗透促进作用顺序为:法尼醇>L-薄荷脑>橙花叔醇>四氢香叶醇>1,4-桉叶素≈香叶醇>柠檬烯>茴香脑>冰片>甘草酸二钾,均符合零级渗透规律,其中法尼醇、L-薄荷脑、橙花叔醇浓度为3%时具有最高的Q,最大的ER;浓度增至5%,其促渗作用反而降低;与单用3%促渗剂相比,与异丙醇联用具有协同促渗作用(P<0.05),而与丙二醇联用则显示拮抗作用(P<0.05)。结论 新型萜类促渗剂(除甘草酸二钾)均能不同程度促进盐酸普萘洛尔经皮渗透,促渗剂为3%法尼醇+10%异丙醇时,盐酸普萘洛尔体外透皮可达最大吸收,该结果为盐酸普萘洛尔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使用微载体进行LO2肝细胞系高密度培养的方法,探讨雷公藤内酯醇的肝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在限制贴壁的条件下,以Cytodex-3为材料进行LO2肝细胞的三维立体培养,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探究雷公藤内酯醇对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对细胞上清液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以及裂解细胞样品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雷公藤内酯醇100 g·L-1组可明显抑制肝细胞的增殖,降低肝细胞活性,使细胞ALT,AST,LDH的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随剂量增加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作用机制与其所致细胞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芒果苷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制备的芒果苷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芒果苷脂质体,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并对粒径、电位进行表征;以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比较芒果苷脂质体和水溶液的体外经皮累积渗透量。结果芒果苷脂质体的粒径为(97.7±1.2)nm、电位为(10.7±0.2)mV,包封率为44.1%。芒果苷脂质体组与水溶液组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71.9±13.43)、(102.5±3.97)μg/cm2。结论脂质体给药系统可有效促进芒果苷的经皮渗透,为芒果苷经皮给药新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索微针阵列作用下阿魏酸的透皮给药规律及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采用改良Franz 扩散池法, 以大鼠腹皮为体外模型, 考察微针的长度、刺入力、滞留时间对阿魏酸透皮给药的影响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大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 腹部脱毛微针处理后给药, 二甲苯致炎, 鼠皮中伊文思蓝含量采用全自动酶标仪590 nm波长处比色, 测吸光度。微针阵列预处理与被动扩散比较显著增加阿魏酸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 并提高其经皮渗透速率(P <0.01), 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处理皮肤的刺入力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微针在皮肤中滞留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 不同长度微针对阿魏酸透皮均有促进作用, 但不随着针长的增加而增加。微针作用后, 阿魏酸对大鼠皮肤伊文思蓝含量的降低显著强于阿魏酸单独作用组。阿魏酸微针经皮给药, 透皮速率显著提高, 并且微针长度、所受力、在皮肤中滞留时间对阿魏酸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微乳凝胶中雷公藤甲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雷公藤甲素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雷公藤微乳凝胶经皮给药系统中雷公藤甲素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以雷公藤片剂为对照,采用LC-MS-MS测定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雷公藤甲素的血药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DAS处理得药动学参数.结果:雷公藤甲素在1-200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7),最低检测限为0.5ug·L-1,该雷公藤甲素属一级动力学过程,雷公藤微乳凝胶中雷公藤甲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为(2.413.00)h,tmax(6.711.63)h,Cmax(82.9±17.63)ug·L-1,与片剂比较,微乳凝胶达峰时间较长,但可维持较长时间平稳的血药浓度;微乳凝胶和片剂的AUCot分别为(2 595.3±551.15),(209.9±25.34)h·ug·L-1,二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雷公藤经皮给药后,能在大鼠体内快速吸收,血药浓度平稳持久,雷公藤经皮给药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