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预测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6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2004—2006年及2008年同期上升5.27、6.82、5.40和2.26倍;8—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广西等南部省份,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学生三大人群中。2004-2006年共报告暴疫情6起,2007年和2008年各报告暴疫情65起和13起,9月份高发,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是引起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主要病原。结论做好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2004-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5、2006、2008、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平稳,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其他年份上升3~4倍;报告病例数较高的地区为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和崇左市;8~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以0~4、10~14、15~19和30~34岁为主;人群分布以成人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学校和工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4-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2004-2010年重庆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使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重庆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8 730例,无死亡.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6/10万.呈现出2007年和2010年2个发病高峰;9~10月份为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男:女=1.59∶1,发病年龄10~14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3.79%;学生发病最多(51.74%),其次为农民(19.81%)和托幼儿童(5.26%).2004- 2010年重庆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41起,报告发病6 116人,无死亡;9月为暴发疫情的流行季节;疫情持续平均时间为8.8d(最高39 d,最低1d);郊区疫情数是城区的5.15倍,89.36%的疫情发生在学校.结论 重庆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居全国前5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重点做好灾后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医院在流行季节开设临时的诊治门诊,防止交叉感染等.  相似文献   

4.
2008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情况。方法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现场调查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态势平稳,有明显的季节性,近郊区县报告病例数较多,各年龄组、各类人群均可发病。结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的条件仍存在,应着重提高就诊率和接诊医生的健康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2004~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为其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4-2007年广东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4-2006 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常态散发水平,病例主要分布在粤北及珠江三角洲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主要病原体为CoxA24变异型病毒株),病例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6~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主要分布在15~39岁和<10岁的工人、民工、学生及儿童等. [结论]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关键期为5-7月,工厂、学校及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是其防控工作的重点;建议以集体单位开展"红眼病"症状监测为主实施暴发疫情管理和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为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5—2016年温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流行趋势,为疫情的预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温州市2005—2016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温州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4 321例,发病率为1.32/10万~104.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13.64/10万,2007年和2010年出现发病高峰,其他年份呈散发状态。8—10月为集中发病期,报告病例数占77.63%;病例主要分布在洞头区;男性发病率为15.06/10万,高于女性的11.97/10万(P0.01);发病年龄为出生9 d~89岁,平均年龄为21.57岁,10岁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34.90%;主要发病人群为学生、幼托儿童和工人等。结论 2005—2016年温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8—10月为集中发病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洞头区,10岁以下是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海珠区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丽庆  栾玉明  刘士俊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56-2557
目的分析2007年海珠区居民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情况,以便制定并采取更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珠区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海珠区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04例,病例数以学生最多,年发病率为33.49/10万,发病高峰在9月份,共发生4起暴发疫情,地点均在小学;城乡结合部发病率远高于中心城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全传染病预警机制,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社区监测和卫生宣教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的个人防病和保健意识是预防疾病流行的首选策略;强化集体单位、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管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点环节;及时准确地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5—2020年龙岩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2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龙岩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949例,发病率为0.54/10万~18.71/10万,年均发病率为4.56/10万,2007年、2010年和2014年出现发病高峰,其余时间保持在一定水平波动。8—10月为集中发病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漳平、上杭、永定;男性年均发病率为5.03/10万,高于女性的4.08/10万(χ2=21.31,P<0.05);发病年龄为出生9 天至98岁,平均年龄为29.36岁,<10岁和25~50岁年龄组病例数较多;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学生、幼托儿童等。结论 应在该病的高发季节来临前对高发人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主动监测,开展病原体监测,及早发现,及时报告,防止疫情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自有病例报告以来(1990年)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朔县1990—2013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朔县24年来累计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 256例,年均发病率31.07/10万,流行年份最高发病率达276.63/10万。共发生4次流行,近3轮的流行年间隔时间为7年,每次流行周期为1~4个月,发病高峰在9月。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以学龄儿童、学生和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和集体单位等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是控制该病暴发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罗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45-4947
目的 掌握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AHC)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对万州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万州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286例,年均发病率17.04/10万,其中2010年报告病例908例,发病率59.60/10万.2006~2009年,万州区无聚集性暴发疫情,AHC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6.26/10万以内.2010年发生3起学校聚集性疫情.结论 2006~2009年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平稳,呈常态散发水平,未发生AHC暴发疫情,2010年发病率是前4年发病平均水平的9倍,提示需加强监测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淮北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动态,为控制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淮北市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的疫情特点。结果4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908例,2007、2008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1.09/10万、69.38/10万,明显高于2005、2006年发病率(8.46/10万、16.73/10万),市区(相山区)平均发病率为105.67/10万,高于郊区(烈山区20.88/10万、杜集区25.51/10万),濉溪县最低为15.59/10万。70.6%的病例年龄分布在6~15岁,主要是小学生。结论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削平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为其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河南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河南省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较高强度流行,病例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北和豫南地区,8~ 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方法 制定海南省麻疹监测方案,在全省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04-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40例,比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高96.00%,监测系统建立当年(2004年)报告病例数少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2005年以来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年监测系统报告疑似病例数是法定传染病的19.12倍.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逐年下降,由90.34%下降到4.48%.标本采集率逐年提高,由22.73%上升到99.12%,麻疹确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逐年提高,由7.55%提高到86.97%.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1.57%,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52%.海南省除2006年为麻疹流行年出现多个暴发点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5.67%.结论 海南省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不断提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6年疟疾流行态势,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制定科学的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6年各县(市)发病率,分析比较疟疾疫情及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2006年全省疫情报告1 753例,发病率为0.31万/,与2005年的1 518例比较上升15.48%。嗜人按蚊疟区18个县市,发病1 472例,占全省病例的83.97%;发病率为0.98/万,较2005年同期1 269例上升16.00%。中华按蚊疟区63个县市,共发病281例,占全省总数的16.03%,发病率为0.07万/,较2005年249例上升12.85%。结论湖北省疟疾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疫情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通江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狂犬病疫情资料。结果通江县1984/2008-06累计报告狂犬病发病48例,病死48例。从流行趋势看,疫情经历流行期(1984-1991年)、控制期(1992-2005年)和回升期(2006-)3个阶段,流行期年均发病率为0.75/10万,以1988年发病率最高达1.26/10万;控制期无病例报告;回升期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08-01/06病例数分别较2006年上升4倍和3倍。从三间分布看,秋季为发病高峰(45.45%),民胜、广纳片区为历年的高发地区(47.73%),发病年龄以15~64岁人群居多(74.99%)。从2006年以来病例个案资料分析结果看,100%病例分布在农村,以流浪犬和散养犬为传染源(分别占70%和30%),以头、面、手等裸露部位暴露为主(70%),Ⅲ级暴露及未处理伤口的比例较大(分别占60%和30%),Ⅱ、Ⅲ级暴露者人用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和Ⅲ级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低下(分别仅达10%和16.67%)。结论通江县目前正处于狂犬病疫情回升阶段,应当进一步采取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控制传染源、积极开展暴露后伤口规范化处理及免疫接种、加强疫情监测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银市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5月—2009年6月,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0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9.43/10万,与2006—2007年相比提高了20.23倍。各县、区中,白银区、平川区病例数最多,市区托幼机构存在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城市略多于农村;2008年5—7月和10—1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73.51%,男女性别比为1.68∶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各占50.85%和35.41%。实验室检测表明,引发白银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67.86%。结论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依法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6~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山东省流脑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2006~2008年合计报告流脑98例,各年分别为49、28和21例,发病率分别为0.053/10万、0.030/10万、0.023/10万;分别死亡5、6和1例。98例病人中,临沂市24例(死亡3例)、菏泽市21例;1~4月发病的占72.44%;≤14岁的占65.31%;检出脑膜炎奈瑟菌A群2株。C群5株。检测健康人咽拭子4836份,73份检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A群14株、C群7株).带菌率为1.52%。[结论]山东省流脑发病呈散发状态,A群、C群菌株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风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区近3年风疹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3a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3/10万,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2006年风疹高发月为6月与11月,2007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而2008年风疹高峰期出现在3月;病例高发年龄段在15~30岁,主要分布在学生(22.03%),其次为商务工作者(20.34%)和工人(15.25%);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与控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探索有效的抗疟措施。方法收集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现场调查和疟疾监测结果,统计网报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态势与抗疟措施。结果2007年湖北省报告疟疾病例1769例,其中本地病例1721例,占97.29%,输入病例48例(间日疟34例、恶性疟14例),占2.71%。报告现症患者治疗1769例,治疗率100%,疟史及重点人群休治8345人,休治率95.47%,预防服药22731人,服药率84.17%。现场走访调查2497人,发现疟疾病例37例,治疗37例,正规治疗36例,正规治疗率97.30%。疫情报告36例,漏报1例,漏报率2.78%。疟疾监测点报告疟疾发病79例(28.01/万),比2006年(92例)下降14.13%。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8.26只/(人·夜),比2006年[4.08只/(人·夜)]上升了102%,嗜人按蚊叮人率0.30只/(人·夜),比2006年[(0.26只/(人·夜)]上升了15.38%。结论本地疟疾发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上升,根治传染源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