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5—2020年龙岩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2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龙岩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949例,发病率为0.54/10万~18.71/10万,年均发病率为4.56/10万,2007年、2010年和2014年出现发病高峰,其余时间保持在一定水平波动。8—10月为集中发病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漳平、上杭、永定;男性年均发病率为5.03/10万,高于女性的4.08/10万(χ2=21.31,P<0.05);发病年龄为出生9 天至98岁,平均年龄为29.36岁,<10岁和25~50岁年龄组病例数较多;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学生、幼托儿童等。结论 应在该病的高发季节来临前对高发人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主动监测,开展病原体监测,及早发现,及时报告,防止疫情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2.
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1-11周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明显增加,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增加了537.22%;广东、广西、四川报告病例数居全国前3位。2008年第1-11周,全国报告病例数比去年同期增加61.3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在农民、学生中发病率较高。结论2008年应关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发展,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5—2017年杭州市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成人乙肝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7年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资料,对病例的发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7年萧山区共报告≥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979例,年均发病率为5.56/10万,各年份发病率在2.10/10万~9.01/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性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年均发病率5/10万和≥5/10万的镇(街道)分别为9个和14个。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发病率为8.37/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14/10万,高于女性的4.17/10万(P0.05)。急性乙肝病例以农民最多,475例占48.52%。结论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20~39岁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尤爱国  康锴  陈豪敏  许汴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98-3099,3101
目的分析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病例1850例,发病率为1.95/10万,显著高于2009年(χ2=1043.07,P﹤0.01);病例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北地区;9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8.32%;男性发病率为2.42/10万;女性为1.4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6,P﹤0.01);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以学生、农民和工人为主;共报告暴发疫情6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自有病例报告以来(1990年)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朔县1990—2013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朔县24年来累计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 256例,年均发病率31.07/10万,流行年份最高发病率达276.63/10万。共发生4次流行,近3轮的流行年间隔时间为7年,每次流行周期为1~4个月,发病高峰在9月。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以学龄儿童、学生和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和集体单位等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是控制该病暴发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4-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2004-2010年重庆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使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重庆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8 730例,无死亡.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6/10万.呈现出2007年和2010年2个发病高峰;9~10月份为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男:女=1.59∶1,发病年龄10~14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3.79%;学生发病最多(51.74%),其次为农民(19.81%)和托幼儿童(5.26%).2004- 2010年重庆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41起,报告发病6 116人,无死亡;9月为暴发疫情的流行季节;疫情持续平均时间为8.8d(最高39 d,最低1d);郊区疫情数是城区的5.15倍,89.36%的疫情发生在学校.结论 重庆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居全国前5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重点做好灾后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医院在流行季节开设临时的诊治门诊,防止交叉感染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预测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6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2004—2006年及2008年同期上升5.27、6.82、5.40和2.26倍;8—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广西等南部省份,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学生三大人群中。2004-2006年共报告暴疫情6起,2007年和2008年各报告暴疫情65起和13起,9月份高发,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是引起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主要病原。结论做好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2004-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5、2006、2008、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平稳,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其他年份上升3~4倍;报告病例数较高的地区为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和崇左市;8~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以0~4、10~14、15~19和30~34岁为主;人群分布以成人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学校和工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09年温州市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全市疫情监测报告的法定虫媒传染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9年温州市11个县级报告单位共报告法定虫媒传染病39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3/10万。报告发病数以乐清为最多,共78例;报告发病率以瓯海为高,达1.78/10万。7月为虫媒传染病最高发病月份,疟疾和乙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65.55%的疟疾病例集中在7~10月;乙脑病例分布在6~8月,其中85.42%发生在7月。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31:1,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和10岁以下,职业分布以民工和工人居多。结论温州市虫媒传染病疫情总体呈平稳态势,拟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罗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45-4947
目的 掌握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AHC)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对万州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万州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286例,年均发病率17.04/10万,其中2010年报告病例908例,发病率59.60/10万.2006~2009年,万州区无聚集性暴发疫情,AHC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6.26/10万以内.2010年发生3起学校聚集性疫情.结论 2006~2009年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平稳,呈常态散发水平,未发生AHC暴发疫情,2010年发病率是前4年发病平均水平的9倍,提示需加强监测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2004~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为其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4-2007年广东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4-2006 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常态散发水平,病例主要分布在粤北及珠江三角洲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主要病原体为CoxA24变异型病毒株),病例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6~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主要分布在15~39岁和<10岁的工人、民工、学生及儿童等. [结论]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关键期为5-7月,工厂、学校及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是其防控工作的重点;建议以集体单位开展"红眼病"症状监测为主实施暴发疫情管理和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为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平市麻疹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379例,年均发病率1.92/10万,发病率从2005年的3.16/10万下降到2011年的0.38/10万,城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以散发和局部流行为主;4、5月份发病数最多。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但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城区及乡镇,5岁(31.4%)及≥20岁(40.4%)为高发人群,男女发病之比1.1∶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疫苗常规免疫,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近年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动态,掌握其流行现状,为疫情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宝安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AHC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宝安区6年间共报告3417例AHC病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8.39/10万。2010年和2013年出现明显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夏秋季节的9-10月份。年均发病率以石岩街最高(51.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0~9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职业构成以工人(54.05%)、家务及待业(9.20%)、散居儿童(7.68%)学生(7.68%)、幼托儿童(7.15%)较高。突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工厂等人口较密集的场所。结论宝安区近年AHC发病情况总体平稳,加强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做好工厂、学校和托幼机构的AHC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该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西浦北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县各乡镇1999-2012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该县14年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报告共188例,其中7年无病例报告,而近3年均有病例报告,人群年发病率在0.59/10万~8.02/10万之间,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62/10万.病例出现最多的年龄是5岁以下的幼儿,占总病例数的17.02%.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44∶1.该病在各乡镇均存在低密度的流行,患病人群以农民和散居幼儿为主,但均未出现该病暴发流行的报告.结论 该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但并未出现随全省病例增多的年份而当地病例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3—2016年合肥市蜀山区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水痘突破病例的年龄分布,为完善蜀山区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蜀山区水痘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的发病率、三间分布和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等。结果 2013—2016年蜀山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 700例,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年均发病率为56.59/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5月和11月—次年1月;男性发病率为65.24/10万,高于女性的47.62/10万(P0.05);发病年龄集中在5~19岁,共968例,占56.94%;1岁~组、5岁~组、10岁~组和15岁~组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职业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分别为1 012和176例,分别占59.53%和10.35%。2004—2012年出生的470例水痘病例中,突破病例189例,突破率为29.08/万。结论蜀山区水痘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和托幼儿童是蜀山区水痘流行和传播的主要人群,接种1针剂水痘疫苗保护效力有限。  相似文献   

16.
2004—2010年连云港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艳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8-1110
目的分析2004—2010年连云港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AHC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及2008—2009年连云港市AHC发病水平相对平稳,2007和2010年发生了AHC较高强度流行,8—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2004—2010年全市8个县区仅有新浦区及连云区每年均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报告;各年龄均有发病,患者群以15~19岁、10~14岁、5~9岁和35~39岁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学生、工人及农民为主;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加强监测,做好学校、农村和工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5—201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全市各区均有风疹病例,共报告489例,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发病率在0.09/10万~2.09/10万之间波动,年均发病率0.56/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3—5月。以学生和低年龄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报告发病数的61.15%和12.27%。男女比为1∶0.58。结论学生是风疹发病的主要人群,应加强对学生的风疹疫苗免疫。同时强化育龄妇女的风疹疫苗接种,提高婴儿的母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枣庄市水痘的流行特征,为水痘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0—2016年现住址为枣庄市的所有水痘病例资料,从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05—2016年出生儿童水痘疫苗接种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6年枣庄市水痘发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和水痘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2010—2016年枣庄市共报告水痘7 044例,年均发病率为25.95/10万,2010—2016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水痘发病呈双峰分布,高峰期为5—7月和12月—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6.85%和31.31%。男性水痘发病率为29.72/10万,高于女性的20.19/10万(P0.01);15岁报告病例5 852例,占83.08%,其中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44.92%;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4.76%、27.53%和16.48%。下辖各区(市)均有水痘病例报告,市中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55.39/10万;峄城区其次,为37.52/10万;滕州市最低,为14.71/10万。2005—2016年出生儿童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为51.60%,滕州市最高,为66.28%;峄城区最低,为32.33%。结论枣庄市水痘冬、夏季高发,发病人群以5~10岁儿童为主,峄城区和市中区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较低而水痘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5—2014年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梧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160 775例,死亡905例,年均发病率538.28/10万,年均死亡率3.03/10万,病死率0.56%;乙类发病趋势较为平稳,丙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呈双峰为4—7月和9—10月,以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高发人群为0~4岁及20~45岁。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有肺结核、肝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淋病、梅毒等。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00.95/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33%;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70.49/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1.67%;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4.91/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5.06%。结论梧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的传染病防控重点应继续做好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应加大对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等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广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动态,掌握其流行现状,为疫情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广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AHC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1年广州市共报告AHC病例18724例,年平均发病率24.08/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为33.00/10万)和2010年(发病率为124.32/10万)出现明显高峰;病例集中在夏秋季节的8—10月份,在2007年和2010年8一10月份发病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96.40%和98.61%;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区(33.34/10万),其次是农村地区(18.95/10万)、市区(18.13/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2: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但以5—9岁年龄组及0~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率分别为78.64/10万、70.93/10万;职业构成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学生(27.60%)、工人(12.85%)、幼托儿童(10.59%)。结论2005年以来广州市AHC隔2—3年流行1次,且流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AHC疫情监测,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厂AHC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未来控制广州市AHC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