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吸烟与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分为吸烟组(n=62)、非吸烟组(n=51).测定静息状态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肺CO弥散量(DLCO)、比弥散量(DLCO/VA).结果 两组患者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DLCO与非吸烟组比较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影响肺功能,吸烟加重了COPD病人弥散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杨声灼 《当代医学》2012,18(21):52-53
目的 观察并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及其对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及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FEV1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健康状况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较对照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明显较对照组SGRQ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GRQ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一秒用力呼吸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辅以全面肺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迪  闫靓 《黑龙江医学》2021,45(4):367-368
目的:分析综合肺康复治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膈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间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x±s)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以及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膈肌功能和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 1以及FEV 1/FVC均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周后,两组的DTF、P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研究组DTF及PaO2比对照组高,PaCO2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肺康复治疗可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膈肌功能,促进血气指标的改善,临床上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孟鲁司特钠)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经2周洗脱期后,均予相同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 g,每晚口服一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症状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用药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孟鲁司特钠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肺功能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观察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评价.方法:本试验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肺功能测定筛选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Ⅳ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每泡含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250ug),1泡/次,每日2次,连续用3个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其百分比值(FVc%)、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一秒内呼出的气量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3月后,试验组FVC、 FVc%、 FEV1、 FEV1%、FEF25-75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01);对照组FVC、 FVc%、 FEV1、 FEV1%、 FEV1/FVC、 FEF25-75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呼吸锻炼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试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配合呼吸功能锻炼,每天2次.持续锻炼4周,比较两组肺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FVC、FEV1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比较FVC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FEV1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呼吸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少胸膜粘连、增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康复训练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 收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肺康复训练,随访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CT检测胸膜厚度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胸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治疗同时,配合肺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胸膜厚度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固本祛痰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固本祛痰化瘀汤,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 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SGRQ)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SGRQ评分则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本祛痰化瘀汤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2TDM)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对其改变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2TDM患者89例,设为2TDM,将我院的健康体检者89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比利时麦迪HYP'Air Micro5000型肺功能仪测定肺总量(TLC)、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和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并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2TDM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2TDM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FEF25、FEF50、Pa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的2TDM组FVC、FEV1、FEF25和FEF50均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的(P〈0.05)。结论:2TDM患者肺功能有明显改变,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监测肺功能指标有助于判定2TDM患者肺功能损伤的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TIMI血流帧数分为SCF组(30例)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水平及基础呼吸困难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NCF组比较,SCF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预计值、FEV1/FVC、MVV、MVV%预计值、基础呼吸困难指数明显下降,而hs-CRP水平、肺功能受损明显增加(P<0.05)。结论 SCF患者肺功能下降,可能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定在肝肺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测定在肝肺综合征(HP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伴有HPS(2 3例 )和无 HPS肝硬化患者 (2 5例 ) ,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定 .结果  HPS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和杵状指发生率依次为 10 0 %、5 2 %和 6 1% ,而无 HPS的肝硬化患者未发现上述症状 ,同时发现 HPS组蜘蛛痣发生率 (78% )显著高于无 HPS组 (32 % ,P<0 .0 1) .血气分析结果表明 ,HPS组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血氧分压 (Pa O2 )和 CO2 分压 (Pa-CO2 )均显著低于无 HPS肝硬化组 (P值均 <0 .0 1) ,同时动脉血 p H却显著增高 (P<0 .0 1) .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 ,虽然HPS患者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 (17% )与肝硬化组(2 0 .0 %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其肺 CO弥散量(DLCO)却显著低于肝硬化组 (P <0 .0 1) .在吸入空气或10 0 % O2 条件下 ,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 (PA- a O2 )和吸入纯氧时的肺内动 -静脉分流量 (QS/ QT)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P<0 .0 1) .结论  1HPS患者肺弥散功能障碍和肺内静 -动脉分流现象可能是其低氧血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2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测定是 HPS诊断简单、易行地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噻托溴胺联合盐疗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9例;噻托溴胺17例;噻托溴胺+盐疗18例;盐疗组18例治疗。治疗后12个月分别观察肺功能及因COPD住院次数。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患者的FEV1、FEV1/FVC以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噻托溴胺+盐疗组的FEV1、FEV1/FVC以及FEV1增加值分别为(0.17±0.05)L、(6.66±1.57)%以及(5.01±1.11)%,明显高于噻托溴胺组[(0.10±0.03)L、(6.31±1.49)%以及(3.64±0.62)%]和盐疗组[(0.04±0.03)L、(2.28±2.33)%以及(1.28±0.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胺+盐疗组的患者治疗后1年内因COPD发病次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使用盐疗联合噻托溴胺治疗可减少因COPD导致住院的次数且更好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震荡排痰器对老年人的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8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简易肺功能测定,检测指标包括峰流速(peak expiratoryflow,PEF)、1s用力呼气容积(fe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secon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干预组予以震荡排痰器进行肺康复锻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28d后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外出就医例数。结果两组肺功能方面,干预前PEF、FEV1、FVC、FEV1/FVC%两组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PEF、FEV1、FEV1/FVC%干预组、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用力肺活量有增加,FV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的差值分别为(0.33±0.30)L和(0.20±0.14)L。发热例数、抗生素使用例数和外出就医例数方面,干预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人肺功能减退,采用物理排痰器进行肺康复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改善肺活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分析肺结核病史者的肺功能特点.方法 对潍坊市部分农村地区40 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胸片和肺通气功能检测,取资料完整的1052例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史者的FVC%,FEV1%,FEV1/FVC,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及FEV1/FVC等指标均低于非肺结核病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慢性气流受限不可逆的肺结核病史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及FEV1/FVC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无肺结核病史的COPD者,FEV1/FVC指标无明显差异.有吸烟史肺结核病史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及FEV1/FVC等指标均低于无吸烟史的肺结核病史者,仅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病史者的第一秒呼气容积各项指标均较无肺结核病史者差.与COPD者比较,慢性气流受限不可逆的肺结核病史者的气道阻力及受限程度较高,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性较差;吸烟使气流受限不可逆的风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冬令膏方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吸入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冬令膏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基于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观察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6)。两组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肺活量)比较,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两组FEV1比较,P=0.61,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对FEV1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P=0.042,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冬令膏方能较好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稳定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65-167
目的 探讨综合呼吸功能护理对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区收治的797例肺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9例与对照组398例,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 s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血氧饱和度(SpO_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pO_2、MVV、FEV1、FEV1/FVC值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低于对照组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呼吸功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9.
赵悦 《医学综述》2012,18(23):4072-407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收治的53例COPD患者经肺功能检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FEV1%和EV1/FVC值对53例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评估为:中度(Ⅱ级)26例(49.06%),重度(Ⅲ级)23例(43.40%),极重度(Ⅳ级)4例(7.5%)。经支气管扩张试验显示,5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阳性,48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阴性。通过对比COPD患者肺功能情况,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呼气容积(FEV1)、吸入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显著优于试验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应全面推广应用肺功能测定技术,尤其对患肺疾病的危险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将有利于及早了解疾病进程,对COPD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1例,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将16例肺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均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分析患者左心室功能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者LVEDV、LVESV、LVSV、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值分别为(142±10)ml、(50±7)ml、(92±6)ml、(66±5)次/min、(6.0±0.5)L/min和3.7±0.3,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LVEDV、LVESV、LVSV、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分别为(137±14)ml、(49±6)ml、(89±9)ml、(6.0±0.5)L/min和3.7±0.4,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的(120±16)ml、(44±7)ml、(76±12)ml、(5.5±0.8)L/min和3.3±0.6(P〈0.01),心率比轻一中度COPD患者低,分别为(68±6)次/min与(72±6)次/min(P=0.00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与轻-中度COPD患者比较,LVEF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在慢性支气管炎和轻.中度COPD患者中,LVEDV、LVESV、LVSV、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呈正相关;心率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呈负相关;LVEF与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但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无显著相关。LVEDV、LVESV、LVSV、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符合线性关系。结论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不明显,轻-中度COPD患者已经存在左心室功能减低,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受损。COPD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