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显微手术治疗颈段髓内肿瘤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段髓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颈段髓内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及MRI检查,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以及肿瘤切除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6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3例,术后神经功能变差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及手术致残者。结论:显微外科能提高手术切除颈段髓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
随着CT和MRI临床应用,脑干肿瘤已可获得确切的诊断.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开展,国内开展脑干肿瘤手术亦较多.我院自2000年7月6日至2002年7月5日共收治桥脑肿瘤多例,其中8例全部经枕下中线第四脑室入路,实施显微外科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腩十海绵状血管瘤的时机、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0例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海绵状血管瘤位丁中脑1例、桥脑7例、延髓2例.采用颞下入路切除中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腑海绵状血管瘤3例;枕下中线经第四脑室入路切除延髓海绵状血管瘤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4例.采用GOS分级对于术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5例;术后1年GOS分级:Ⅴ级8例,Ⅳ级2例.无再出血者.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累及脑干肿瘤的特点,探讨提高其手术效果的方法.方法 累及脑干肿瘤106例,根据术前头颅MRI显示的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除肿瘤64例,次全切除29例,大部分切除13例.术后早期因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 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入院的11例颈段髓内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7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3例,术后神经功能加重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正确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的基础,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Dandy手术入路切除脑干腹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对25例脑干腹外侧肿瘤采用改良Dandy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者24例,保留有效听力者14例,术后并发皮下积液1例,出现短暂Ⅸ-Ⅺ颅神经刺激症状2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死亡1例。结论改良Dandy手术入路切除脑干腹外侧肿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MRI诊断、类别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MRI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51例枕骨大孔区肿瘤,根据肿瘤的MRI及类别选择手术入路,经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41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7例(72.5%),次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l例。临床症状改善者40例,保持原有症状者5例,症状较术前加重4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到45例,随访期内复发3例。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种类及表现差异性大,MRI检查可提供准确的定位和诊断;根据MRI成像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肿瘤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6例脑室内脑膜瘤患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6例脑室内脑膜瘤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其中最大一例肿瘤直径6cm。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CT、MRI影像可做初步诊断,MRl结合脑血管造影可帮助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脑室内脑膜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14例桥脑小脑角及岩斜坡区肿瘤经乙状窦前岩骨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肿瘤直径3cm以上且不同程度向脑干腹侧生长,跨越岩骨尖达中颅窝时采用该入路,与传统乙状窦后枕下入路相比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脑干肿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临床应用,脑干肿瘤的诊断已无困难。由于显微外科技术开展,国内开展脑干肿瘤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1992年元月至1996年10月收治脑干肿瘤35例,其中33例实施显微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椎管内脊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提高其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椎管内脊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均采用后正中入路,采取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64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好转28例,无变化36例,加重4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椎管内感染1例。57例获0.5~5.5年随访,肌力正常恢复55例,未恢复正常2例。结论 MRI是椎管内脊膜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后正中入路切除椎板适用于大多数病例,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脊髓和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占位性病变(附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干占位性病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6年手术治疗的13例脑干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特点及生长模式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脑干不同位置、不同类型肿瘤生长模式不尽相同。本组镜下判断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脑干肿瘤,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方法得当,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联合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2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肿瘤切除程度、脑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肿瘤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22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其中面、听神经解剖保留2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4例SimpsonⅢ级切除病人术后均行伽玛刀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3.5年,26例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明显增大。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1998年至2009年收治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45例,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操作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切除9例;术后病理示髓母细胞瘤28例,室管膜瘤14例,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32例,无改善10例,恶化2例,1例患者死于严重脑干水肿;术后复查有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首发症状多种多样,MRI对于诊断与手术有重要的意义,采取合适的显微神经外科策略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0例,病灶位于桥脑8例,延髓2例。6例桥脑、延髓背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切除; 4例桥脑外侧和腹外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结果病灶均镜下全切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4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在1周至3个月内恢复,1例患者术后因肺内感染死亡。患者术后随访3-58个月,复查MRI均未发现病灶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章颅咽管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肿瘤全切除30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近全切者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获随访17月~8.1年,平均4.8年。效果良好者28例,需生活照顾者3例,MRI/CT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儿童颅咽管瘤有效的治疗措施;额颞-眶入路能明显缩短到达肿瘤的距离,能显著提高颅咽管瘤手术切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成人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成人第四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枕下后正中切口,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后打通导水管下口。结果 肿瘤全切除35例,近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3例,缄默症2例,幕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2例,皮下积液2例。术后因脑积水死亡2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全切除成人第四脑室肿瘤,保护脑干功能,预防术后脑积水,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脑桥脑角(CPA)脑膜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CPA脑膜瘤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和MRI是CPA脑膜瘤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但是需要与听神经鞘瘤鉴别。43例均在全麻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SimpsonⅠ级切除16例,SimpsonⅡ级切除18例,SimpsonⅢ级切除9例。3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19例恢复良好,9例基本同术前,2例偏瘫,2例植物生存。32例中2例肿瘤复发。结论头颅CT、MRI是CPA脑膜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CPA脑膜瘤的首选方法;术中运用神经内镜、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大及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CT或MRI证实的56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采用经蝶入路或经颅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经蝶手术18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无一例死亡。经颅采用翼点或经额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8例,经额手术25例,全切除22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其中1例死亡.原因不明;经翼点13例,全切除10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提高垂体腺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本组均采用经脑皮层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7例应用神经导航,5例应用内窥镜辅助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6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侧脑室肿瘤的起源位置和生长方式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经皮层入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运用,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程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