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5ml注射器经皮穿刺,对23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凝血酶浓度为200 U/ml,总量均≤500 U。结果:23例患者均1次治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凝血酶封闭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可作为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对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治疗情况分析。方法:9例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造影、成形术以及股动脉插管溶栓术后穿刺部位发现搏动性肿块或者听诊有血管杂音的患者,临床诊断为假性动脉瘤并经加压治疗失败的病例,首先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股动脉及病变周围组织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动脉瘤瘤腔,向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进行治疗。结果:9例假性动脉瘤明确诊断后,再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后瘤腔内彩色血流信号消失,被类实性中等回声所充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很有临床实用性,且该微创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采用21G PTC 针经皮穿刺,对2010 年5 月- 2013 年4 月本院介入超声科的39 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瘤内注射凝血酶(250 U/ml,总量均≤ 150 U)。结果 39 例均成功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瘤腔内血流信号均消失,但3 例术后瘤颈处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经皮穿刺后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非手术治疗的26例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经超声引导下按压修复并加压包扎法及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法治疗,均获得治愈,无病例行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无复发,无动静脉栓塞。结论经皮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只要及时发现,综合运用加压包扎、超声引导下按压修复、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法,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压迫法修复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4例冠脉介入术后腹股沟搏动性肿块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实时超声定位及监测下直接压迫法修复股动脉破裂口。结果:3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成功,1例失败,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早期超声引导下压迫法结合绷带加压包扎是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和单纯加压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30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先行加压压迫治疗,压迫治疗力量以患者能耐受,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为标准,加压时间为48 h?压迫治疗不成功或不能耐受者18例,超声引导下采用20 G穿刺针经皮穿刺,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治疗,凝血酶浓度为200 U/ml,总量均≤500 U?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治疗取得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18例压迫治疗不成功或不能耐受压迫治疗者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全部获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如果瘤腔较小,瘤颈部较窄,可采用超声引导下单纯加压压迫治疗;如果瘤腔较大,瘤颈部较宽,复杂假性动脉瘤,患者不能耐受压迫治疗者可进一步采用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确诊后,采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结果 17例假性动脉瘤均一次性治疗成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医源性假性动脉的首选方法,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简便、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确诊后,采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结果 17例假性动脉瘤均一次性治疗成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医源性假性动脉的首选方法,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简便、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好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心脏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2例患者(观察组)及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未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2例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6例进行床旁反复压迫包扎,11例在超声引导下反复压迫包扎,5例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压迫。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致死性并发症。结论:预防心脏介入相关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关键是提前识别好发因素。在超声引导下无创或微创治疗心脏介入相关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的疗效。方法对22例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博动性肿块和(或)听诊有血管杂音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在彩超引导下压迫假性动脉瘤与股动脉相通处,直至血流及频谱信号消失。治疗后经彩超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检出,与临床符合率100%(22/22):彩超引导下2l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压迫治愈、1例压迫后因未修复而行彩超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后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庆春  翟健坤  杨帆  肖建民 《中外医疗》2012,31(32):165-16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监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术后存在皮下淤血、软组织肿胀的350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的种类及性质,如果确定为假性动脉瘤即用彩超引导压迫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共有150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30例发生假性动脉瘤,5例发生动静脉瘘,5例发生静脉血栓,2例股动脉出现管腔节段性狭窄(由于周围血肿较大压迫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穿刺的各种并发症能够作出准确诊断,并可指导压迫治疗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龚业琼  吴晓莉 《西部医学》2007,19(6):1161-116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对48例符合肺部穿刺指征的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48例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标本取材准确率达98%。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肺周边型肿块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应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采用单纯穿刺抽脓9例,其中6例仅进行一次穿刺抽液治疗、3例需进行第二次穿刺抽液治疗;置管引流16例,留置引流管(15±3)d.2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6)d.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以美国巴德穿刺活检枪对62例肺周围性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统计其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62例均获取合格的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100%。62例中59例得以确诊,确诊率95.2%。其中恶性病变41例,良性病变18例。并发症4例,其中气胸2例,痰中带血1例,诱发支气管哮喘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捡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有效的诊断技术,具有定位准确,确诊率高,并发疽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9例,用二维及彩色超声了解其大小、形态、与股动脉的关系,破口处及瘤体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9例,用二维及彩色超声了解其大小、形态、与股动脉的关系,破口处及瘤体内的血流情况。结论超声检查可以确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二维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手术及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对颅外段颈动脉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狭窄度为50%~70%的患者17例,71%~79%的患者2例,80%~89%的患者5例,90%~99%的患者3例.1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的患者术后7 d时,见颅外段颈动脉管腔通畅,血流速度接近正常,发现1例患者内膜残端漂浮于管腔中,但不影响血流方向及流速.15例行颈动脉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的患者术后2周见支架位置及走行均正常,管腔无明显狭窄.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在CEA和颈动脉PTAS术前对颅外段颈动脉进行准确测量和正确评价,术后可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观察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7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用经肝、经肠系膜插管局部溶栓,再通门静脉,重建门静脉流出道。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99年到2007年间,72例经皮介入治疗的门静脉血栓患者中7例急性血栓(〈60天)。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8岁。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9.7天(7.2~47.4),就住我科到行经皮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7天(0.5~3.4)。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行经肝途径球囊血管成型术和门静脉插管局部溶栓,或经股动脉途径的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的局部溶栓。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溶栓剂,肝素为抗凝剂,记录其用量,观察并发症、评估再通状况和安全性。结果7例急性血栓均成功进行了直接插管的局部溶栓。单独经肝3例,单独经SMA3例,另外1例,因先经SAM插管rtPA溶栓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拔管后,行经肝途径插管UK溶栓。总有效率为57.1%(4/7),其中经肝途径的有效率为75%(3/4)。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7)。主要的并发症为腹股沟区、肝内血肿,皮下出血、鼻出血。随访1例行小肠切除。结论经皮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急性血栓的局部溶栓抗凝治疗有很高的再通率,但相应的与出血相关的并发症也较高,但多数较轻。  相似文献   

18.
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发症.方法 对10例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术后即刻造影评价并随访1-21个月.结果 (1)10例患者的10支血管,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即刻造影显示支架置人后6支血管无残余狭窄,4支血管残余狭窄10%-20%,10支血管平均残余狭窄<10%.(2)10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和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3)10例患者术后随访1-21个月,均未出现与所治疗血管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颈部血管超声和TCD未发现治疗血管再狭窄.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新方法,其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喻贤珍  刘楠  曹佳  陈鸿 《当代医学》2011,17(30):101-102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32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CTA、MRA或动脉造影证实单侧肾动脉狭窄28例,双侧4例,共36支肾动脉,肾动脉狭窄程度均〉70%。局麻下选一侧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狭窄位置,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围手术期护理主要观察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变化,规范使用抗凝、降血脂药物药物。结果所有肾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治疗后,高血压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于肾动脉狭窄所致的高血压病,肾动脉支架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