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应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自然杀伤细胞数量.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象均有明显改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K细胞活性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脾切除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均有确切疗效,部分性栓塞在维持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脾栓塞组(n=77)与非脾栓塞组(n=81)。脾栓塞组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SE),栓塞面积65%~75%,1周后行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非脾栓塞组直接行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两组入选患者入组资料无差异(P>0.05)。脾栓塞组脾栓1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白细胞、血红蛋白上升,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临床检验指标明显优于非脾栓塞组(P<0.01,P<0.05);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血小板输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非脾栓塞组(P<0.05)。康复出院前两组患者临床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先行脾动脉栓塞,可以使脾功能亢进得以恢复,增强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观察其并发症.方法: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对43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脾栓塞治疗,术前以及术后检测外周血细胞数,超声测定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和门静脉内经.结果:PSE术后1周患者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SE术后1月患者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门静脉内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PSE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降低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8 年7 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脾栓塞组。回顾性分析患者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及治疗后3 周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 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 的40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脾栓塞组APTT 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3±11.477)和 (40.243±8.973)s,FBG 治疗前后分别为(155.346±39.930)和(267.289±101.644)mg/ml,TT 前后分别为 (22.860±2.749)和(20.600±2.437)s。脾栓塞组APTT、FIB 及TT 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PT、INR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能够降低门静脉 系统压力、减轻脾亢进功能症状,还可以改善肝硬化脾亢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份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结果:4例患者术后24小时至1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脾脏体积及门静脉主干直径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能使患者免于手术切脾,可在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情况下有效控制脾功能力进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脾功能亢进患者选择更适合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人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A组62例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B组66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观察术后1个月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两组对比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t=0.34)、血小板计数(t=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剧痛(χ2=78.12)、高烧(χ2=41.55)、腹水(χ2=56.9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脾动脉截流术与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相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不良反应大,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建议选用脾动脉主干截流术。  相似文献   

7.
伍友兴  桂若虎  郑新平  宋林 《中外医疗》2011,30(9):24+26-24,2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98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脾脏3个月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下腔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本22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回升,其中19例恢复至正常水平,3例部分缓解,门静脉及脾静脉和脾脏体积回缩,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脑病发作次数减少,亚临床脑病表现改善,血氨水平下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缓解肝性脑病安全有效,最主要的优点在于保留了部分脾组织,使其功能得以保留,并发症少,且可重复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明  杨建军  权辉  李宽智  宁博  袁银会  田郁  杜锋 《医学争鸣》2006,27(24):2280-228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3 mo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红细胞计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脾脏3 mo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脾动脉栓塞面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比较两组不同脾动脉栓塞面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不同时期PT、Child -Pugh评分、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脾厚、脾长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栓塞面积 >60 %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效果优于栓塞面积 <60 %,但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结论 选择不同栓塞面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应综合考虑栓塞后并发症、病人的情况及对栓塞后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袁效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63-186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合并脾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术后40d彩色B超检查提示脾栓塞区域内无血流通过,手术均告成功。术后14d、30d、60d患者的RBC、WBC及PLT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患者出现肺部炎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结论:介入脾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因此,PSE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方法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76例分成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观察比较术后1周时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32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18例血小板<10.0×109/L(占56.3%),而脾切除术组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在一次性操作中先用思他宁灌注,然后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参数改变、脾功能变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程度改变。结果 60例病人手术操作均成功,门静脉压力从(32.8±2.87)mmHg降到(15.10±1.14)mmHg,门静脉内径从(1.46±0.43)cm回缩到(1.27±0.43)cm,门脉血流量从(1538.51±4.48)mL/min减少到(1208.11±9.28)mL/min,术前术后比较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例术后内窥镜及食道钡餐检查曲张静脉好转。结论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可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s技术经股动脉插入myashinas导管至脾动脉主干进入脾门部,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栓塞。结果15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回升,随访3个月仍在正常范围。门静脉,脾静脉回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血氨下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在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中的方法、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西门子数字减影机下对31例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17例,肝硬化并肝癌伴脾功能亢进14例)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后外周血象均达正常,半年随访治愈率占80%,总有效率95%.结论:PSE对治疗脾功能亢进有明显疗效,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可以补充传统的外科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强 《吉林医学》2010,31(13):1789-1789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9例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至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栓塞。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门静脉、脾静脉内镜缩小,PTA上升、血氨下降。术后常见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讨论:PSE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创伤轻微、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成芳 《医学综述》2011,17(12):1829-1832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脾大并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主要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脾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静脉高压与脾大的血流动力学关系,主要就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性脾功能亢进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并发症及疗效评价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进行PSE术,观察术前及术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较术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PSE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脾厚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观察组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16.67%,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见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