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体外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肝纤维化尚没有公认的特效疗法,近年来骨髓间质干细胞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的:体外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12在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青年健康志愿者髂骨,入肝星状细胞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人正常肝细胞系L-02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将分离提纯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在β孔Transwell板上建立上下共培养体系.接种密度均为2×104cells/well.另设L-02代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单纯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空白对照,培养72 h.主要观察指标:肝星状细胞形态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肝星状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α-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呈扁平状,胞浆内缺乏脂肪滴,α-肌动蛋白位于肝星状细胞胞质内,呈高张力纤维状分布.与L-02+肝星状细胞组、单纯肝星状细胞组比较,骨髓间质干细胞+肝星状细胞共培养组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α-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其凋亡,这可能是骨髓间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1-09~2006-09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比较围手术期是否应用奥美拉唑和(或)麦滋林-S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病变程度的关系,以探讨PHG出血的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09~2006-09在我院肝胆外科行脾切除、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脾切除 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61例,其中资料完备、适宜统计分析的病例176例,男133例,女43例,年龄16~70(44.3±12.8)岁。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奥美拉唑和(或)麦滋林-S将患者归纳到4个组:A组40例,只进行常规治疗,未曾…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种子细胞,但目前相关的体外实验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肝星状细胞以1.0×108L-1接种于六孔板内,无血清培养24h后,加入2mL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肝星状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处理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表达的下调程度亦随之增强(实验组72h〉实验组48h〉对照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实验组48h〉实验组72h,P〈0.05)。提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可能是通过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靶点及其下游基因产物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5-FU、氟铁龙、希罗达3种氟尿嘧啶类药物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副反应。方法 64例结肠、直肠癌术后病例分成3组:分别采用静脉滴注5-FU/CF、口服氟铁龙/CF和口服希罗达方案。观察3组病例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及其程度。结果 5-FU/CF组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34.6%)、恶心(23%)、呕吐(11.5%)。氟铁龙/CF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55%)、口炎(25%)和手足综合征(10%)。希罗达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28%)、手足综合征(38.9%)和口炎(16.6%)。结论 3种化疗方案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尤其是氟铁龙/CF方案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外科学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从早期临床实践、临床实习操作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相关的经验和制度,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的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门静脉高压大鼠胃壁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以PEDF和VEGF作为观察指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EDF和VEGF在胃壁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实验组(A组)PEDF、VEGF在胃壁的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B组),主要位于黏膜层腺体的基底层,少量散在表达于黏膜下层及黏膜下血管内皮细胞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胃壁PEDF与VEGF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在术后7、10、14 d 3个时间点VEGF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EDF的表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PEDF和VEGF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胃壁中有明显的表达,主要在黏膜层的基底部.PEDF在胃壁中的表达逐渐升高,而VEGF呈逐渐下降趋势,两者可能参与门静脉高压症胃壁血管增生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背景:常规干细胞示踪的检测方法,需取实验动物组织进行检查,缺乏示踪的动态检测和无创性。 目的:通过体外菲立磁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明确不同浓度菲立磁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和检测菲立磁标记的最佳浓度,并筛选出适合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扫描的成像序列。 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菲立磁(100,50,25,12.5 mg/L)与生长状态良好第3代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孵育24~48 h,另设未进行标记的第3代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细胞进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增殖生长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标记情况。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确定最佳磁共振成像序列。 结果与结论:质量浓度≤25 mg/L的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不会产生影响,并且以25 mg/L的标记效果最佳。而≥50 mg/L的菲立磁标记则明显抑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菲立磁标记24,48 h或子代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标本T1WI、T2WI以及T2*WI 3个序列上均可见信号降低,以T2*WI变化最为明显。证实菲立磁可用于体外标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连续性研究。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相关性,25 mg/L为最佳标记浓度。磁共振成像T2*WI序列更适合追踪菲立磁标记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血小板的数量及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其在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的差异。结果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在术后第4~6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发生率、分布、分级、转归及其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至2006年3月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谱勒了解术后PVT的发生情况及血栓的分级、分布等,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研究PVT对肝功能的近期影响。结果本组415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彩超复查率为46.8%,PVT的发生率是33.5%。2004年后的近2年PVT的发生率为39.8%,其中在术后1个月内PVT的发生率达到39.6%。与非血栓患者相比,PVT可引起血清转氨酶的明显升高(P〈0.05)。结论PVT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主要发生在术后1个月以内。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ž�����ѹ֢��������ǰ��HBV DNA�ı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定量PCR技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前后血清HBVDNA水平进行定量和动态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 2 0 0 0年 1~ 10月在我科住院准备手术的乙肝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2 2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 4 4 6岁。男 17例 ,女 5例。作单纯脾切除术 10例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2例。手术前及手术后第 3、7天采集血清标本送检。分别检测乙肝两对半、血清HBVDNA定量、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和总胆红素 (TB)。统计学处理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统计的秩和检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