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UMA的促凋亡作用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韵如  王玉明  段勇 《医学综述》2008,14(24):3713-3716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成员。它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及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MA的作用与p53状态无关,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佛波醇-12-肉豆蔻酸-13-乙酸酯诱导蛋白-1(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induced protein 1,PMAIP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是p53相关凋亡途径的重要介质。同时,PMAIP1也属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中促凋亡的BH3-only亚家族成员之一,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或p53非依赖途径来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相应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PMAIP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应肿瘤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基因Noxa是肿瘤抑制物质p53的细胞凋亡大军的一个最新成员。p53可以通过促使受损细胞自杀来缓和如辐射造成的DNA损害。但癌症患者身上的p53通常处于变异状态。研究人员知道p53给出的自杀信息是由一些中介发出的,现在日本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确定了Noxa为这些信使中的一个。在p53的诱导下,Noxa与一个抗自杀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如果Noxa的表达被阻碍,p53的自杀指令就被忽视,DNA受损的细胞得以存活。 (摘自《科学时报》)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4.
王明立 《医学综述》2012,18(15):2361-2363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Bcl-2蛋白家族的促凋亡成员之一,是p53的下游靶基因,发挥作用却与p53的状态无关,可通过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pum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uma与放疗、化疗有协同作用,上调puma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而puma缺失则可降低放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随着研究的深入,puma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WAF1(wild-type p53 activated fragment-1,WAF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CDI)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成员,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分子之一,通过作用细胞周期的G1-S检测点(check point)使细胞周期停止在G1期[1,2],并诱导细胞凋亡.近年研究显示,WAF1在调控宫颈癌、乳腺癌细胞时,不引起细胞 凋亡.因此称为肿瘤调控基因更为合适.这一基因的调控十分复杂,除p53基因依赖途径和非p53基因依赖途径外,可 能还有其它的调控途径.WAF1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表达、在细胞内不同部位的表达具有各自的机理和生物效应. 尤其在大肠和乳腺肿瘤分子调控中起关键作用[3].  相似文献   

6.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可通过p53依赖途径和非p53依赖途径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及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UMA与多种化学药物诱导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过程有关,其表达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在细胞的发育和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认为电离辐射等因素通过DNA损伤而诱发细胞凋亡可能主要存在3条信号传导途径,即细胞凋亡的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和p53基因依赖的调控途径、本文仅就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现状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大量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凋亡失衡在肿瘤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与凋亡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puma是2001年新发现的凋亡相关基因领域新成员之一,是p53的下游靶基因,可通过p53依赖和p53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其介导的凋亡机制在肿瘤包括肺癌发展的多阶段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ASPP家族(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of p53 family)是近几年新发现参与细胞凋亡的蛋白家族,其成员间具有相似的结构,每个成员通过结合p53来调节细胞的凋亡。其中ASPP1和ASPP2与p53结合促进细胞凋亡,而iASPP则竞争结合p53而抑制细胞的凋亡。ASPP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家族的发现对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对各成员的研究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系列蛋白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其中,bcl-2家族、caspase家族、p53蛋白、survivin蛋白都是重要的凋亡调节因子,在细胞凋亡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凋亡。本文探讨了bcl-2家族、caspase家族、p53蛋白、survivin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顺铂诱导凋亡耐受胃腺癌细胞坏死性死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顺铂诱导胃腺癌细胞死亡的方式,并进一步探讨Puma、Noxa的表达水平和胃腺癌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p53、Puma、Noxa的mRNA水平。结果顺铂诱导胃腺癌细胞死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h时IC50为3mg/L;3mg/L顺铂诱导0、8、16、24、32、40、48h后BGC-82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5%、4.1%、4.9%、5.5%、7%、9.3%、12%;非凋亡性死亡率分别为0%、17.6%、21%、25.4%、29.8%、32.9%、37.7%;PI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7%、20.6%、24.9%、29.9%、36.3%,41.2%、48.6%;顺铂诱导前后细胞p53、Noxa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Puma可能不表达。结论顺铂诱导凋亡耐受胃腺癌细胞发生非凋亡性死亡,推测其可能为细胞坏死;胃腺癌细胞的凋亡耐受可能和顺铂不能诱导细胞p53及其转录靶点Puma和Noxa表达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2.
p53是乳腺癌中研究得最为广泛的基因,它的功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53与很多因子,如雌激素受体、p53凋亡刺激蛋白2、Noxa蛋白、ras基因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共同作用,研究这些因子与乳腺癌和p53的关系,消除这些因子对p53的抑制作用或者增强它们对p53的刺激作用,对乳腺癌治疗有巨大作用,为研究通过联合用药治疗乳腺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漆树黄酮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现象,研究p53在漆树黄酮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漆树黄酮(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处理HepG2细胞24h和100μmol•L-1漆树黄酮处理HepG2细胞不同时间(12h、24h、48h),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漆树黄酮作用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 Westem blot法检测漆树黄酮对HepG2细胞p53、Caspase-3 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漆树黄酮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呈剂量一时间依赖性; 漆树黄酮可增加p53蛋白的表达,降解Caspase-3 、Caspase-8酶原,提高Caspase-3 、Caspase-8活性。p53蛋白的上调与凋亡的发生呈正相关,Caspase-3 、Caspase-8酶原的降解与与凋亡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漆树黄酮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表达,活化Caspase-3、 Caspase-8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内质网应激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p53基因的作用.方法衣霉素用于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株LEC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用Hoechst染色法.基因表达测定采用RT-PCR.结果衣霉素处理导致CHOP基因表达升高,LEC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增加.同时,衣霉素诱导细胞p53表达升高.通过转染的方式过表达CHOP基因可加强衣霉素诱导的LEC细胞凋亡以及p53表达升高.但是仅仅过表达CHOP基因并不能诱导LEC细胞凋亡以及p53表达升高.结论p53基因很可能在内质网应激所介导的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但p53基因不是CHOP的直接靶基因.  相似文献   

15.
正反p33ING1b对人类胰腺癌细胞SW1990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33ING1b和wtp53体外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将正义和反义p33ING1b以及wtp53单转染和共转染胰腺癌细胞SW1990;Western印迹法检测p33ING1b和wtp53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特殊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p33ING1b组和共转染p33ING1b和wtp53组,两者蛋白水平明显较反义组和空转组高(P<0.05);共转组SW1990细胞生长周期较其他各组缩短;转染p33ING1b组和共转染p33ING1b和wtp53组,两者凋亡细胞数目较反义组和空转组多.结论:p33ING1b对细胞可能存在正性调控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主要通过p53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BH3-only蛋白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BH3-only蛋白Bim、Nora、Puma在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 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在紫杉醇诱导前后Bim、Noxa、Pum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紫杉醇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GC-7901胃腺癌细胞比BGC-823细胞对紫杉醇更具敏感性。Bim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紫杉醇诱导的SGC-7901中有显著升高,而在BGC-823中无明显变化。Noxa的mRNA表达水平在紫杉醇诱导的SGC-7901及BGC-823中有一过性升高,而其蛋白表达水平却检测不到。两种胃腺癌细胞系均未检测到Puma mRNA的表达。结论紫杉醇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胃腺癌细胞,而此凋亡可能与BH3-only蛋白Bim、Noxa的表达上调有关,而与Puma mRNA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抑癌PTEN基因联合p53基因转染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载体:空质粒pEGFP—N1、pEGFP—N1-PTEN质粒、pEGFP—N1-p53质粒及pEGFP—N1-PTEN—p53质粒,体外分别转染到前列腺癌Pc-3m细胞中,观察它们转染后的荧光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目的PTE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并绘制生长抑制曲线;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和p53基因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TEN、p53及两个基因同时在PC-3m细胞系中成功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PTEN基因单转染组、p53基因单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相比联合转染组mRNA在PC-3m细胞系中表达明显增加俨〈0.05);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同样发现,联合转染组PTEN蛋白及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PTEN基因单转染组、p53基因单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俨〈0.05);联合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载体转染组、PTEN基因单转染组和p53基因单转染组(P〈0.05)。结论PTEN基因与p53基因联合转染能诱导前列腺癌PC-3m细胞凋亡.这种联合转染可能对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介导的p53对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P53基因对胆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重组体腺病毒P5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用RT-PCR、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DNA片段化分析等方法对P5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用Ad-LacZ进行重组体腺病毒转导致率的检测,发现当MOI为100以上时,重组体腺病毒可使90%以上的培养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被传导,用RT-PCR方法检测,在胆管癌QBC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人p53的不同突变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研究这些突变体对应激刺激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人p53 cDNA序列,使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至pcDNA3/HA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将阳性重组体的第15位和第46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转染NIH3T3细胞,观察其在NIH3T3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转染不同突变体的NIH3T3细胞用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啶双标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盐刺激前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构建的pcDNA3/HA-p53(WT)、pcDNA3/HA-p53(S15A)peDNA3/I-IA-p53(S46A)是正确的,且能在NIH3T3细胞内有效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p53(WT)的表达使亚砷酸盐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p53(S15A)的表达使细胞凋亡减少.而p53(S46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p53的第15位丝氨酸在其介导亚砷酸盐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海马CA1区Noxa、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测海马神经元细胞Noxa、Caspase-3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海马病理损害,减少VD大鼠的海马CA1区Noxa、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P<0.04).说明电针治疗改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状况,从而促进智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