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肠内生态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肠内生态营养在结直肠癌手术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52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生态营养组(EEN组)和普通营养组(NEN组),每组26例.术后第3天给予相应的肠内生态营养或普通肠内营养后,分别对两组病人的胃肠道症状、腹泻情况及腹泻评分、菌群比例、营养状况指标、感染状况指标、免疫学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 与NEN组对比,EEN组病人总腹胀天数和总腹痛天数减少(t=432.67、540.83,P<0.05),总腹泻天数和总腹泻人数减少(χ2=3.85,t=721.11,P<0.05).EEN组病人腹泻评分在术后第6 天低于NEN组(t=5.79,P<0.05).EEN组病人术后检测的菌群比例高于NEN组(t=5.30,P<0.05).两组病人各时间点相同营养指标、感染状况指标、免疫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应用肠内生态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0例。EN组和PN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析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治疗费用低于PN组( 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患者营养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肌肉群(LBM)等一般指标,术前及术后IgA、IgG、IgM等免疫学指标,转铁蛋白(TRF)等营养学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应激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体质量(BM)、BMI、LBM分别为(59.11±5.67)kg、(20.44±4.55)kg/m2、47.23±5.3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d观察组IgA、IgG、IgM、CD4+、CD4+/CD8+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 d TRF、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分别为(2.98±0.44) mg/L、(39.02±4.22)g/L、(332.33±21.27)mg/L,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 d CRP为(7.31±2.11)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3、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吕永晨  路明  孙英杰 《中外医疗》2014,(11):159+161-159,161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用于结直肠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结直肠患者,按其住院尾号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全肠外营养护理,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血淋巴细胞、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等。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淋巴细胞、白蛋白、前白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清洁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具有良好的肠道清洁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运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标准,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0岁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对照组34例.EN组术前3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3、5、7天检测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浆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观察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LAC、DAO水平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度、吻合口漏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沈海滨  刘小金  刘锐  沈忠 《浙江医学》2018,40(8):843-84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前3d及术后早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和对照组(术前3d及术后早期给予传统饮食)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肠道准备不良反应、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d、术后7d的营养指标(体重、BMI、上臂中部肌肉周长、Hb、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和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肠道清洁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观察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肠道清洁,改善患者营养免疫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早期应用。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微生态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能全力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共7d;对照组单用能全力。监测各组患者手术前1d及手术后7d外周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并观察粪便中分泌型IgA及菌群变化。结果术后7d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粪便中分泌型IgA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总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菌群紊乱。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及降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肝切除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EI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剂加精氨酸、谷氨酰胺;P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深静脉连续滴注肠外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第1、3、7天血WBC计数、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内毒素含量以及术后7 d内肠道排气时间和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两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第7天,EIN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PN组(P均<0.05);EIN组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于PN组(P<0.05),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可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移位,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并可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的影响. 方法 7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肠癌组,24例肠外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肠癌组又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延迟肠内营养(DEN)和早期肠外营养(EPN)组.EEN、EPN组于术后第1 d给予肠内、外营养,共8 d;DEN组术后第4 d给予肠内营养,共5 d.术前1 d检测肠癌组和对照组、术后9 d检测EEN、DEN和EPN组营养、免疫和应激指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及营养支持费用.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肠癌组术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CD3、CD4、CD4/CD8、IgA、IgM、IgG均显著降低(P<0.01),CD8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1).术后9 d, EEN组的PAB、TF较DEN组显著升高(P<0.05),CD3、 CD4、CD4/CD8较EPN组和DEN组显著升高(P<0.01),CD8显著低于EPN组和DEN组(P<0.01),IgG、IgA、,IgM较DEN、EPN组显著升高(P<0.05,P<0.01);CRP较EPN组和DEN组显著降低(P<0.01).E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DEN组和EPN组提前,住院时间缩短(P<0.01),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例数少于EPN组. 结论 对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EEN比EPN和DEN更能维持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且更能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节约营养开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治疗的99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使用营养液(谷氨酰胺、百普力、康全力和瑞先)。其中肠内营养前使用盐水(0.9%浓度)54例。根据患者术后行EN是否出现不耐受症状,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观察不耐受组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使用肠内营养时间和使用肠内营养前后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出现不耐受症状,其中腹胀32例,腹痛22例,腹泻8例,恶心呕吐8例;无不耐受症状59例。使用百普力患者有25例出现不耐受症状,使用谷氨酰胺患者有14例出现不耐受症状,使用康全力患者有2例出现不耐受症状。肠内营养耐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实际肠内营养用量较不耐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总蛋白均有升高(P<0.05)。耐受组患者白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OR=1.018)是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鼠烧伤后最佳的肠内营养(EN)实施时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对照组(C组)8只,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于伤后6 h开始实施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于伤后24 h开始实施EN)各40只(每时相点8只)。检测伤前和烧伤后0.5、1、3、7和10 d大鼠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肠黏膜血流量(IMBF)、肠黏膜内pH(pHi)值、血浆内毒素(LPS)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计算肠黏膜损伤指数。结果:EEN组和DEN组大鼠烧伤后天数(PBD)0.5~10肠黏膜PD、IMBF和空肠pHi值均低于C组(PBD 0)(P<0.01),而血浆LPS含量、DAO活性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C组(P<0.05~P<0.01)。EEN组大鼠PBD 1~10肠黏膜PD、IMBF和PBD 1、PBD 3、PBD 10空肠pHi值均高于DEN组(P<0.05~P<0.01),而PBD 3~10 LPS及PBD 3血浆DAO活性均低于DEN组(P<0.01)。EEN组与DEN组比较,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未见呕吐、腹胀与腹泻。结论:较早给予EN能改善烧伤后肠黏膜血供,减轻肠道受损程度,维护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胃癌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 选择胃癌手术患者138例,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46)、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46)及常规补液组(n=46).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再比较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道功能、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SFC患者,随机分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肝功能白蛋白变化、转氨酶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结SFC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经验。结果 EEN组术后排气2.53±0.49d,术后排便时间3.13±0.30d,术后住院时间12.53±0.32d,均较DEN组减少(P<0.05);EEN组术后7d白蛋白与DEN组相似(P>0.05),但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DEN组(P<0.05);EEN组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腹泻发生率(71.4%VS 75.0%)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相似。结论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保护肝功能,不增加腹泻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在结肠癌术后的疗效.方法将46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EEN)和对照组(PN),每组23例,比较2组患者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血红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组和CPN组均能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在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EEN优于P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胃癌患者予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行整蛋白复方制剂肠内营养(EN)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n=35),一组术后早期给予整蛋白复方制剂肠内营养作为试验组(NEN组),另一组术后早期给予葡萄糖盐水肠内营养作为对照组(GEN组)。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通气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道症状比较,NEN组的腹泻、呕吐较GEN组明显(P=0.048,P=0.000);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参数方面,NEN组的前白蛋白在术后第4天、第7天均明显高于GEN组(P=0.000,P=0.000);免疫指标比较,NEN组的IgG在术后第4天、第7天均明显高于GEN组(P=0.000 6,P=0.000 8),IgM在术后第7天明显高于GEN组(P=0.0001)。结论 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早期整蛋白复方制剂肠内营养治疗会有较明显的消化道刺激症状,但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可较快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和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凌峰  陶木生 《安徽医学》2010,31(5):473-474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d予以肠内营养(EN),维持7~10d,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 )、对照组 (B组 ) ,分别于入院 72h内、7d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入院 3周末测量两组病人多项营养指标 ,同期观察并发症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死亡发生人数 (发生率 )。结果 :3周末A组各营养指标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组各并发症出现数低于B组 ,其中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人数 (发生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