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既往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关系密切,还明显增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大黄素是大黄、何首乌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大黄素可通过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抗胰岛素抵抗、抑制肝纤维化、抗氧化应激反应等多种途径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挥治疗作用。总结了大黄素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由于手术的重建局部解剖的特殊性,疝术后复发是无法避免的,随着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发展及疝专科的建设,复发率逐渐下降,但仍有复发,如何治疗复发疝是外科医生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腹股沟疝指南建议复发疝再手术选择相反入路,但支持证据不足,不能包含所有临床问题,本文针对腹股沟复发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复发疝的分型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配合镇痛灸外敷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动作电位峰值、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动作电位峰值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肌电图动作电位峰值、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G套管针用于成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8月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穿刺置管部位选择颈内静脉,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针进行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18G套管针替代常规穿刺针进行穿刺置管。结果 2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一次置导丝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在穿刺操作期间疼痛评分较低,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G套管针能够很好地完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清醒患者中该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部分导丝置入困难的患者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以来源于长管状骨的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为材料制备纤维环支架,并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以猪股骨近端松质骨为材料,制备外径为1 cm、内径为0.5 cm的中空环,经脱钙脱细胞处理后制成纤维环支架.支架行Hoechst 33258、HE、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天狼星红染色,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并计算孔径,同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 tetrazolium,MTT)检测支架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取P1代山羊纤维环细胞,用注射器将细胞接种至支架上,体外培养48 h,通过活/死细胞染色(LIVE/DEAD cells staining)、扫描电镜(SEM)、HE染色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大体观察支架表面光滑,呈乳白色,扫描电镜支架孔隙分布较均匀且相连通,支架孔径为(401.4±13.1) μm,Hoechst 33258、HE染色均未见细胞残留,Ⅰ型胶原免疫荧光阳性,天狼星红染色支架红染,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47.75±6.32) kPa.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各组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细胞染色示细胞在支架上呈绿色荧光,扫描电镜和HE染色示细胞粘附在支架孔隙表面及周围,有基质分泌.[结论]以来源于长管状骨的骨基质明胶为材料制备的中空环形支架脱细胞彻底,具有合适的孔径结构,在机械性能、组成方面与正常纤维环相接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载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16例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8例,分别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普通治疗,应用全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及配套的Polygram98软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小肠动力波形的变化。结果: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所有患者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均消失,术后第一个MMC出现的时间均少于24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早期MMC的表现与正常MMC有明显不同:缺乏MMCⅡ相,仅由Ⅰ相和Ⅲ相构成;72h内MMC的周期变异逐步趋于一致。观察期内偶见逆向传导的MMC。肠内营养组的MMCⅢ相持续时间、曲线下面积、传导速度、动力指数、平均振幅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加速MMC的传导,改善MMC的收缩活动,对小肠动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