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社会工作小组介入对于提高家长互动式参与白血病患儿安全的有效性。方法:基于南京市儿童医院50名白血病患儿家长参与患儿安全现状调查结果,选取16名家长开展小组社会工作介入,运用量性和质性研究方法对干预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两份量表的评分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社工小组介入服务可显著提升家长互动式参与患儿安全综合水平。结论:社工小组介入能够有效帮助白血病患儿家长了解患儿安全和疾病照护知识,提升安全行为认知,减少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参与患儿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3.
儿科医疗联合体涉及到不同部门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联合体的运行。作者通过对江苏省某儿科医疗联合体的利益相关者访谈,发现各利益主体在联合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政府部门期望较大,支持力度和拥有资源最大;患者、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对联合体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核心医院及其医务人员拥有资源较大,但对医联体的支持力度较低。应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诉求,构建儿科医联体利益平衡机制,推动儿科医联体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在人体构成微生态平衡。若这种平衡破坏,出现菌群失调,将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节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拟对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达明绪  罗婷  钱昆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5,20(3):589-591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组缺乏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和雪旺(schwamnn)细胞免疫组化特点的胃肠道非上皮细胞肿瘤。研究表明胃肠间质瘤细胞表现出正常Cajal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和抗原表达(即CD34和CD117),认为其可能来源于肠道肌神经丛的间质细胞-Cajal细胞,因此Kindblom等曾将其命名为胃肠道起搏细胞肿瘤(gastrointestinal pacenmker cell tumor,GIPACY).  相似文献   
7.
膳食纤维在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DF)在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其对腹泻的影响.方法:将3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分为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SF组)和不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FF组),每组16例.于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连续6天.观察病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使用Hart and Dobb腹泻量表记录每天排便情况.术前及肠内营养结束后第2天,空腹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结果:两组病人腹泻评分最高都出现于肠内营养第4天,FSF组平均评分和总腹泻天数均低于FFF组(P<0.05),腹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FSF组腹胀发生率较FFF组高(P<0.05).两组术后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含DF肠内营养,对维持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状态与不含DF肠内营养效果相似,但耐受性更好,可缩短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天数、降低腹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采用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及区域性溶栓的综合治疗方法。20例中1例死亡,1例股浅静脉小段狭窄,1例遗留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余均获满意疗效。术后症状消失,肢体肿胀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等微创技术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及PCNA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中不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5.0%(11/20),浸润性乳腺癌中为85.0%(51/60);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状态有关(P<0.01)。乳腺癌中PCNA高表达率为75.0%(60/80),其中导管内原位癌中为65.0%(13/20),浸润性癌中为78.3%(47/60)。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0.693,P<0.01),与导管内原位癌中MVD亦呈正相关(r=0.682,P<0.05),与浸润性癌中MVD无相关关系。结论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相关,提示HIF-1α对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生长和侵袭、转移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胆道外科的急诊,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果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将发生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OSF),严重者可以在短期内死亡。手术方式力求简单有效,通常采用胆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