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通过超声显像,明确左侧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并在超声引导下对22例患者进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1次穿刺成功20例,成功率90.91%;2次穿刺成功2例,成功率9.09%。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血气胸、误穿动脉和颈部淋巴管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需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定位组和对照组各30例,超声引导组进行选择性定位,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穿刺置管,记录并对比观察二组的置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引导组3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100%),一次穿刺成功28例(93.3%)、出现并发症2例(6.6%),对照组30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22例(73%),一次穿刺成功16例(53.3%),出现并发症11例(36.6%),且置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高于超声引导组(P〈0.05)。结论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两组。超声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两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0%和60%,总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6.7%,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4.7±1.5)min和(6.6±3.4)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穿刺法,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成功率。方法:30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拟行静脉转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和传统盲穿法行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与盲穿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67%和53.33%,二次以上成功率分别为13.33%和26.67%,总体成功率分别为为100%和8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20.00%。结论:对于上腔静脉综合征需行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超声引导法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盲探穿刺组(A组)和超声引导组(B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置管率.结果 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盲探穿刺下,27例穿刺成功,13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为67.5%;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超声引导下,39例成功,1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9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拟实施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表定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超声组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进行穿刺置管)。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57例,二次(以上)成功2例,穿刺失败1例,总成功率为98.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6例,二次(以上)成功10例,穿刺失败4例,总成功率为93.3%;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超声组的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超声组无一例出现血肿,对照组为3例(5.0%,P0.01);超声组发现颈内静脉变异1例,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均在超声显像定位后穿刺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带来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技术在重度水肿患儿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度水肿患儿23例,年龄1岁4个月~6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1.3%,无1例发生出血、血气胸、血肿、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定位重度水肿患儿颈内静脉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毒症心衰患者非常规体位时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西南医院肾科148例尿毒症心衰患者病例(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5 ~ 67岁,平均45.2岁),比较、分析其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成功率,穿刺时体位,穿刺时间,穿刺部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48例患者半卧位置管89.2%,端坐位置管10.8%,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5%,穿刺时间6~ 20 min,穿刺并发症1.4%.颈内静脉置管84.5%,股静脉置管15.5%.颈内静脉置管感染、血栓及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置管者(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可突破尿毒症心衰患者在置管时对穿刺体位的局限,提高其在非常规体位时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超声定位引导经皮穿刺和传统盲法穿刺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cuff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已实施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使用cuff导管建立长期透析通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超声引导组:应用GE公司的麻醉超声诊断仪对右侧颈部进行超声探查,并对颈内静脉进行定位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对照组:以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后实施穿刺置管。观察超声探查颈内血管的情况,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和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引导组有2例穿刺前超声探查发现颈内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例超声发现右侧颈内静脉闭锁,改其它血管通路穿刺,另15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23.35±6.83)min,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2例一次穿刺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28.36±7.62)min,试穿误入动脉4例,颈部血肿发生2例。与对照组比较,超声引导组具有穿刺次数较少,操作时间较短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P<0.05)。结论:超声定位和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留置cuff导管建立长期透析通路能避免穿刺、置管过程中造成的组织损伤,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对于穿刺前颈内静脉反复穿刺置管的患者,超声探查还有助于检查血管的内部结构,及时发现血栓,避免因穿刺置管导致血栓脱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超引导下和盲穿的颈内静脉透析导管置管共19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传统盲穿598例,超声引导1327例,比较两种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盲穿598例中,一次成功537例(89.8%),总穿刺时间(62±18)s,总成功率94.5%(565例),发生局部血肿34例(5.7%),误穿颈动脉19例(3.18%),严重血肿1例(0.02%)窒息进入ICU治疗7 d后死亡。超声引导1327例,一次成功1264例(95.3%),穿刺时间(30±5)s,总成功率100.0%,误伤颈动脉3例(0.02%),26例B超发现右颈内血管狭窄不宜穿刺,发现血管内血栓5例,为避免在此部位穿刺造成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采用经超声引导下另行左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成功。除3例发生局部皮下小血肿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留置透析导管与传统盲穿比较,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医护人员在使用导管的过程中需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张彩举  杨帆  付金厚  马磊 《重庆医学》2018,(17):2347-2348,235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低血容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5例合并低血容量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选用右侧颈内静脉中位中路进针置管.试验组在超声图像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误穿入颈总动脉率、气胸发生率及总穿刺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 vs.80%)、总成功率(98% vs.84%)、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有效提高了低血容量患者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降低了穿刺并发症,为低血容量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解决了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96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观察并记录两组穿刺总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和例数。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及次数分别为(4.8±2.6)min、(2.25±1.42)次,穿刺总成功100例(100%),首次穿刺成功94例(94%);对照组穿刺时间及次数分别为(6.7±2.2)min、(4.01±1.15)次,穿刺总成功78例(81.25%),首次穿刺成功58例(60.4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局部血肿6例(6.25%)、误穿颈动脉2例(2.08%)、气胸2例(2.08%)、血胸2例(2.08%),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穿刺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明显缩短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心脏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楷然  孙诚  陈纯波  叶珩  霍家聪  李辉  龙怡  曾红科 《广东医学》2008,29(11):1862-1863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对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预计穿刺较困难或穿刺风险较大的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和对照组各35例。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应用GELOGIQBOOKXP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①超声多普勒引导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94.6±30.5)svs(549.6±148.7)s,P<0.001]。②超声多普勒引导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vs57.1,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vs17.1,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引导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对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ICU收治,预计穿刺较困难或穿刺风险较大的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和对照组各35例。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应用GE LOGIQ BOOK XP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别。结果 ①超声多普勒引导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94.6±30.5)s VS (549.6±148.7)s,P<0.001]。②超声多普勒引导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 VS 57.1%,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7.1%,P<0.05)。结论 超声多普勒引导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 颈内静脉穿刺 重症患者 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探讨其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抢救过程中对83例研究对象应用了深静脉穿刺术(右颈内静脉为主)的患者,42例采用超声引导(U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T组),分别记录穿刺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的一次成功率、穿刺置管的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U组患者发现37例优势静脉位于右侧,5例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几乎完全重叠,均一针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T组一次成功者23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6.1%,5例因反复穿刺失败,改用超声多普勒引导穿刺成功;另外9例经过2次以上反复穿刺,调整穿刺位置和方向后才完成置管,其中5例曾误穿到动脉,发生局部血肿4例,气、血胸1例,置管位置错误1例。超声引导下(U组)穿刺置管时间少于采用传统方法(T组)(P0.01);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T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U组低于T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血液透析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123例,分成传统体表标记定位盲性穿刺置管的对照组(Ⅰ组)55例和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试验组(Ⅱ组)68例。Ⅰ组依据体表解剖标记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Ⅱ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Ⅰ组误伤动脉4例、血肿3例,血、气胸各1例;Ⅱ组仅发生血肿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Ⅰ组与Ⅱ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81.82%、70.82%、18.18%、16.36%、18.2±1.5 min和98.53%、95.59%、1.47%、1.47%、12.7±1.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超声引导方式对经皮颈内静脉穿刺血透导管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了2011年5月-2013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336例经临床评估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肾脏病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行经皮颈内静脉穿刺血透导管置管术,对比观察了横切、纵切以及横切定位纵切进针三种不同的超声引导方式对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结果 336例患者中穿刺成功335例,成功率为99.7%,其中有1例因血管纤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失败,改行股静脉置管。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颈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9%。结论横切定位纵切进针的方式是血透导管置管术的最佳超声引导方式,成功率相似,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实时引导与传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及置管操作时间。方法将132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7例)和超声组(65例),前者采用传统解剖标志法盲穿置管,后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结果超声组和传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与86.6%)、并发症发生率(0与13.4%)、平均操作时间〔(4.8±2.6)min与(7.7±2.0)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缩短穿刺时间,在肿瘤患者化疗中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法与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共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和颈总动脉搏动旁组(采用右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记录并分析两种穿刺方法从消毒开始至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需要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53例(88.3%),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44例(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3.9±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1.9)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10%)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颈总动脉搏动旁法,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与传统颈内静脉置管比较,在常规及特殊病例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ICU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132例,分为两组,将其在穿刺时间、首穿成功率、误穿动脉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组在穿刺时间(35±4﹠27±3,P0.05)及首穿成功率(P0.05)上具有优势,此外超声引导在血栓、血管畸形、容量不足等特殊患者上可预先采取措施,具有绝对优势。结论:超声引导的颈内静脉置管无论在常规及特殊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损伤、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