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的超声引导方式对经皮颈内静脉穿刺血透导管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了2011年5月-2013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336例经临床评估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肾脏病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行经皮颈内静脉穿刺血透导管置管术,对比观察了横切、纵切以及横切定位纵切进针三种不同的超声引导方式对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结果 336例患者中穿刺成功335例,成功率为99.7%,其中有1例因血管纤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失败,改行股静脉置管。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颈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9%。结论横切定位纵切进针的方式是血透导管置管术的最佳超声引导方式,成功率相似,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肾纤维化是大多数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和共同通路。肾纤维化在病理上包括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和小管萎缩、毛细血管减少和足细胞丢失等。肾纤维化机制至今未能完全阐明,涉及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促/抑细胞纤维化的因子失衡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建立、肾脏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凋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等多个环节[1]。目前肾纤维化尚无有效的治疗,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肾纤维化的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真武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基础上联合真武汤。比较2组用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血肌酐(SCr)及尿蛋白定量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 5),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 5);观察组SCr及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 5),Hb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 5)。治疗后,2组C3及C4补体含量均较治疗前提升(P0.0 5),观察组C3及C4补体含量多于对照组(P0.0 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 5);观察组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 5)。治疗后,观察组抗ds DNA抗体阳性率及总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 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真武汤治疗狼疮性肾炎,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免疫学相关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利妥昔单抗。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阳性和阴性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HLA B2 7在强直性脊柱炎 (AS)发病及病情活动时的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 64例HLA B2 7阳性 [B2 7(+ ) ]AS患者和 3 2例病程相同的HLA B2 7阴性 [B2 7(-) ]A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B2 7(+ )组与B2 7(-)组最明显的差异是 ,后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晚于前者且较少出现全身症状及严重的髋关节病变 (P<0 0 5 ) ,病情活动性指标的改变包括血沉和C 反应蛋白的升高均明显少于B2 7(+ )组 (P均 <0 0 1)。两组在女性所占比例、外周关节炎的发生率以及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者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B2 7(-)AS患者病情相对较轻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选择建立和使用维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通路类型,并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与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占84%,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占16%,无长期血液透析导管;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251例(占90.9%),长期血液透析导管14例(占5.1%),动静脉直接穿刺及其他11例(占4.0%),无动静脉移植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占96%,桡动脉-贵要静脉占2%,尺动脉-贵要静脉占2%;自体动静脉内瘘瘘管吻合方式端侧吻合占54%,端端吻合占46%,无侧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并发症17例,血栓12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0.6%),其余依次为缺血(占10.2%),狭窄(占10.2%),肿胀手(占0.9%).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1次/1 000导管日.结论①新入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比例较大,预先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准备的血液透析患者比率仍较低,但较前明显提高,需要积极专科宣教提高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认识和依存性;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与文献报道接近,但尚无移植物和人造血管内瘘病例,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直接选择穿刺;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与年龄无关,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及反复血管穿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血脂为基本特征,是多种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高原地区长期慢性缺氧使机体的红细胞增多,血流量和肾流量都较平原地区明显减低[2]。NS患者血液浓缩,血红细胞增多,血栓栓塞发生率极高[3]。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时的病情观察,早期的护理干预适当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栓的发生率。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高原地NS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CL -Ⅳ )、层粘蛋白 (LN)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测定了 2 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 (ESRD)组 ,2 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GN)组患者及 2 4例健康献血员 (NC)组的血清HA ,CL -Ⅳ ,LN水平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ESRD组与GN组患者血清HA ,CL -Ⅳ及LN均高于NC组 (P <0 .0 1) ,ESRD组血清HA ,CL -Ⅳ ,LN水平高于GN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ESRD组患者血清HA ,CL -Ⅳ及LN变化 ,除HA与LN之间是呈正相关关系 (γ =0 .5 92 ,P <0 .0 5 )外 ,HA与CL -Ⅳ以及CL-Ⅳ与LN之间未显示相关性变化 (γ =0 .312 ,0 .177,P >0 .0 5 )。结论 :血清HA ,CL -Ⅳ ,LN联合检测可以反映并监测肾小球疾病的进展 ;ESRD患者细胞外基质主要成份血清水平之间变化 ,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伴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伴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现象早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类似改变,故自2000年起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常规安排甲状腺功能检查,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总结诊治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10.
护肾固精方治疗系膜增殖性肾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护肾固精方治疗系膜增殖性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MsPG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以护肾固精方为基本方加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对照组31例,以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Alb)、尿球蛋白(IgG)等。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28.8%,总有效率为85.6%,显著高于对照组20.7%和61.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肾功能及血清β2-MG、尿β2-MG、Alb、IgG,消除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调节免疫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护肾固精方对MsPGN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