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特殊护理单元中、低流量湿式吸氧(湿化)与干式吸氧(不湿化)的湿化瓶及湿化液的细菌污染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方法 将我中心需要吸氧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湿式吸氧,观察组采取干式吸氧,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上呼吸道干燥、分泌物性质改变、鼻腔黏膜改变、患者舒适度以及护士工作量等方面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上呼吸道干燥、鼻腔黏膜改变及患者舒适度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护理人员工作量减轻.结论 4 L/min以下的鼻导管吸氧不仅不需要湿化,而且可以减少费用,促进社会效益,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通过探讨经鼻间歇低流量吸氧的最佳方式(时间及是否给予湿化液),为合理简化护理工作的操作步骤和解决湿化液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钾离子浓度透析液对诱导期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初次接受前三次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含钾浓度为2.0 mmol/L的透析液(对照组)和含钾浓度为3.0 mmol/L的透析液(治疗组)进行诱导透析,记录患者透析过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情况以及透析前、后血钾的变化,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透析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含钾离子浓度2.0的透析液,诱导期使用含钾离子浓度3.0透析液可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且可减少透析前后血钾浓度的差异,可能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耐受性和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超引导下和盲穿的颈内静脉透析导管置管共19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传统盲穿598例,超声引导1327例,比较两种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盲穿598例中,一次成功537例(89.8%),总穿刺时间(62±18)s,总成功率94.5%(565例),发生局部血肿34例(5.7%),误穿颈动脉19例(3.18%),严重血肿1例(0.02%)窒息进入ICU治疗7 d后死亡。超声引导1327例,一次成功1264例(95.3%),穿刺时间(30±5)s,总成功率100.0%,误伤颈动脉3例(0.02%),26例B超发现右颈内血管狭窄不宜穿刺,发现血管内血栓5例,为避免在此部位穿刺造成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采用经超声引导下另行左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成功。除3例发生局部皮下小血肿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留置透析导管与传统盲穿比较,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医护人员在使用导管的过程中需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和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别是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提供更适合的透析方式。方法30例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机、交叉进行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0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进行低温高钠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5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超滤量、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低温高钠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5);低温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05),透析后的舒张压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超滤量及不良反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高钠透析比低温透析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状况,探讨实施规范的动静脉内瘘维护与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8月1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状况与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维护及规范化管理,对比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维护与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与技能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内瘘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瘘维护与管理可预防和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肾性贫血患者血液透析中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中2种静脉给予蔗糖铁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静脉补铁的最佳方式。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进行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蔗糖铁和静脉端微量泵静脉注射蔗糖铁,均为2次,周,100mg/次,总剂量1000mg。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周剂量为120~200U/kg,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剂量不变。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周检查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补铁总剂量1000mg治疗结束后2周,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各指标升高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静脉端微泵静脉注射蔗糖铁都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静脉补铁,效果相当,但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方法只需使用静脉输液器,与使用微量泵比较,更适合血液透析过程中多例患者同时静脉补铁的应用,更能节省护理人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