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结肠肥大细胞与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结肠粘膜肥大细胞(MC)的影响及其与P物质(S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阳性的相关性,探讨该方治疗脾虚便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饥饱失常和过度疲劳配合燥结便秘的方法复制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甲苯胺蓝改良法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进行MC和SP、SS的检测,用IMS型彩色图像系统和免疫组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脾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粘膜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其MC密度与结肠粘膜SP免疫反应阳性强度均值(r=0.6508,P<0.01)、面积(r=0.684,P<0.01)呈正相关;而与SS免疫反应阳性强度均值(r=-0.7568,P<0.01)、面积(r=-0.683,P<0.01)呈负相关.大、中剂量的枳术汤能使脾虚便秘小鼠结肠粘膜MC密度增加,并一定程度上使SP免疫反应阳性增强,SS的免疫反应阳性减弱.结论调节肠壁粘膜SP、SS免疫反应阳性强度,影响MC释放5-HT、组胺从而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这可能是枳术汤治疗脾虚便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小鼠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eptide,VIP)表达的变化,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SP和VIP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SP和VIP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的调控可能与SP和VIP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小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us of cajal,ICC)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变化,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llase,nNOS)和Cajal间质细胞c-kit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nNOS和c-kit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靶向调控机制可能与NO和ICC有关.  相似文献   

4.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结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虚便秘小鼠结肠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的表达,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SP和VI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SP和VIP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结论: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靶向的调控机制可能与调节SP和VIP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金芪枳术汤对糖尿病胃轻瘫(DGP)GK大鼠胃动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雄性GK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68只给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喂养8周制备DGP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金芪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干预12周,测定胃内色素残留率,ELISA检测血浆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含量,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胃窦组织黏膜层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Rho 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内色素残留率升高,DA、ACh、5-HT含量降低,Rho A、ROCK1、ROCK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金芪枳术汤高剂量组胃内色素残留率降低,DA、ACh、5-HT含量明显升高,Rho A、ROCK1、ROCK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胃窦组织病理变化和黏膜层超微结构明显改善;与阳性药组比较,金芪枳术汤高剂量组胃内色素残留率、DA含量及Rho A、ROCK1、ROCK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芪枳术汤低剂量组比较,金芪枳术汤高剂量组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降低,DA、ACh、5-HT含量明显升高,Rho A、ROCK1、ROCK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金芪枳术汤能提高DGP大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改善和修复胃窦组织黏膜层损伤,这可能与其调节Rho A/ROC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与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柴枳平肝汤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5-HT、S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SS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5-HT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血清5-H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枳平肝汤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清5-HT和S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汤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构建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结束后,半夏泻心汤组、枳术汤组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采用蒸馏水灌胃,共6d。治疗结束后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行16S r DNA V4区测序分析多样性。结果: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对肠道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均无明显影响。各实验组在群落门水平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群落纲水平下Bacilli相对丰度水平上,枳术汤组与正常组比较相对丰度减小(P0.05);在Erysipelotrichi相对丰度水平上,枳术汤组较正常组升高(P0.05);半夏泻心汤组Erysipelotrichi的相对丰度小于枳术汤组(P0.05)。在群落目水平下Lactobacillales水平上,枳术汤组较正常组下降(P0.05);在Erysipelotrichales水平上,枳术汤组较正常组升高(P0.05),半夏泻心汤组Erysipelotrichales的相对丰度小于枳术汤组(P0.05)。在群落科水平下,枳术汤组Lactobacillaceae的相对丰度低于正常组(P0.05);半夏泻心汤组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枳术汤组和半夏泻心汤组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高于模型组(P0.05);枳术汤组Erysipelotrichaceae的相对丰度高于正常组和半夏泻心汤组(P0.05)。在群落科属水平下,与正常组比较,枳术汤组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下降(P0.05),半夏泻心汤组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枳术汤组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增加(P0.05),半夏泻心汤组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提高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Lachnospiracea的相对丰度,使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比枳术汤更接近正常组,能有效地治疗脾虚便秘。  相似文献   

8.
刘珍  邓天好  王红梅  谭周进  尹抗抗 《新中医》2016,48(11):212-21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枳术汤组和半夏泻心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天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天,构建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结束后,半夏泻心汤组、枳术汤组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灌胃蒸馏水,共6天,治疗结束后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组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压积(P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WBC、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显著升高,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枳术汤组比较,半夏泻心汤组BPC、PCT、WBC、NEUT、LYM升高更明显,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促进脾虚便秘小鼠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有利于血液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通便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学宝  胡玲  王汝俊  巫燕莉 《新中医》2003,35(10):75-76
目的:观察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方法:以饥饱失常、过度疲劳配合禁水不禁食的方法进行脾虚便秘模型的复制,观察大、中、小3个剂量的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以便秘通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枳术汤可使正常及脾虚便秘小鼠第1次排黑便的时间缩短、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增加,尤以大、中剂量组效果明显,呈现了一定的量效关系。作用优于便秘通。结论: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五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3a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改良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张氏不规则喂食法复制FD大鼠模型,以西药莫沙必利片为阳性对照,中药干预以胃痛消痞方灌胃治疗。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免疫组化法(IHC)观察下丘脑及胃窦组织5-HT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观察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 mRNA的变化。结果模型空白组大鼠一般状态差,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蛋白表达均下降,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 mRNA表达均降低(P0.05);胃痛消痞方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蛋白表达均升高,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 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胃痛消痞方能上调FD大鼠5-HT及其受体5-HT3aR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通路的影响,为健脾止动汤干预小儿TS提供神经生化学依据。方法9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六君子汤组、泻青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小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建立TS小鼠模型。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余4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TS模型鼠脑纹状体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TS模型鼠表现出抽动症特征性的运动行为和刻板行为。小鼠脑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模型组较空白组脑多巴胺(DA)、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B)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泻青汤组较模型组DA、DOPAC含量降低(P〈0.05),泻青汤组较泰必利组脑DA、5-羟吲哚乙酸(5-HIAA)、NE含量降低(P〈0.01或P〈0.05),泻青汤组较六君子汤组脑DA、5-HIAA、NE含量降低(P〈0.01或P〈0.05)。结论健脾止动汤的主要作用组分为泻青汤,其抗抽动作用可能与兴奋脑纹状体多巴胺间接通路、降低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S)、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与厌食症的相关性及其儿宝颗粒对其的干预.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制备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然后运用儿宝颗粒和西沙必利对其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正常组和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中GAS、SS、NOS、5-HT及S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厌食模型组大鼠胃窦、小肠黏膜中的GA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胃窦黏膜中SS阳性细胞增多,胃窦、小肠黏膜及结肠黏膜5-HT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胃窦、十二指肠及结肠肌层中NOS阳性纤维明显增多,胃壁肌层中SP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GAS、SS、NOS、5-HT及SP的紊乱与厌食症存在相关性,而儿宝颗粒对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菌群与肠黏膜的影响。方法:将2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汤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每组6只。模型组、枳术汤组、半夏泻心汤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构建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结束后,半夏泻心汤组、枳术汤组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采用蒸馏水灌胃,共6 d,观察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小肠病理切片情况。结果:半夏泻心汤组、枳术汤组、模型组所有肠道菌群数量均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半夏泻心汤组和枳术汤组所有肠道菌群数量均少于模型组(P0.05),半夏泻心汤组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少于枳术汤组(P0.05);半夏泻心汤组的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少于枳术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肠道发生炎症反应及杯状细胞明显减少。枳术汤组空肠组织绒毛形状由短锥形变成指尖形,盲肠组织中的杯状细胞未见明显恢复或增多,隐窝深度也未见明显变浅;半夏泻心汤回肠组织的炎症症状改善明显,小肠绒毛完整性恢复,固有层排列十分紧密有序,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隐窝深度变浅。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有效调节脾虚便秘小鼠紊乱的肠道菌群,改善炎症症状,恢复小肠绒毛的完整性,使黏膜隐窝深度变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丝瓜水煎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e Ptide,VIP)和五羟色胺(selective serotonin reu Ptake inhibitors,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KM种雄性小鼠(18~22 g)120只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脾虚模型组、丝瓜水煎液Ⅰ组(2.5 g·kg~(-1))、丝瓜水煎液Ⅱ组(5.0 g·kg~(-1))、丝瓜水煎液Ⅲ组(10 g·kg~(-1))以及西沙必利组(0.005 g·kg~(-1)),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番泻叶颗粒,灌胃剂量为每只0.4 g,一天2次,自由摄食饮水。第8天起停用番泻叶颗粒,正常对照组小鼠继续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控制饮食,釆用饥饱失常方法延续脾虚状态,隔天喂食生大米每只4 g,自由饮水,连续8 d。通过观察发现模型组小鼠造模后出现拱背、消痩,大便数量减少、变硬,即造模成功。实验第16天至第30天,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01 m L·g-1),西沙必利组给予西沙必利(0.005 g·kg~(-1)),丝瓜水煎液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丝瓜水煎液,灌胃剂量为0.01 m L·kg~(-1)。观察丝瓜水煎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肠蠕动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及5-HT含量。结果:脾虚便秘模型组小鼠肠推进率,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都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丝瓜水煎液Ⅱ组、丝瓜水煎液Ⅲ组小鼠肠推进率、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丝瓜水煎液可以促进脾虚便秘小鼠肠运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乳鼠10窝,随机留取一窝乳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窝乳鼠采用母婴分离、冰水灌胃、限制饮水和低纤维饮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肝郁脾虚型IBS-C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2.7 mg·kg~(-1 ),临床等效剂量2倍)、复方芦荟胶囊组(0.31 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健脾通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3.58,11.79,5.90 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2、1、1/2倍)、逍遥丸组(3.24 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每天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排便相关指标、肠道压力阈值、旷场实验相关指标、糖水偏好百分比、血清中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P物质(SP)的含量、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通腑颗粒能使肝郁脾虚型IBS-C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Bristol分值、肠道压力阈值、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运动、糖水偏好百分比、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或P0.01)。结论:健脾通腑颗粒可改善IBS-C模型大鼠的肝郁脾虚及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宇红  李波  蔡光先  杨蕙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51-2955
目的:比较不同工艺所得逍遥方3种制剂(逍遥胶囊、逍遥丸、逍遥汤剂)的疏肝健脾作用.方法:强迫游泳、限制活动及隔日喂食方法制备肝郁脾虚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2.7 mg·kg-1)、逍遥汤组(1.62 g·kg-1)、逍遥丸组(1.62 g·kg-1)、逍遥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灌胃给药3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其血清中NE,DA,5-HT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汤组NE,MTL含量显著升高,5-HT和SS含量显著降低(P<0.01);逍遥胶囊1.62 g·kg-1组MTL含量显著升高,5-HT和SS含量显著降低(P<0.05);逍遥汤组和逍遥胶囊1.62g·kg-1组大鼠胃肠组织MTL表达的平均吸光度明显增多,SS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方3种制剂均具有疏肝健脾作用,逍遥汤药效优于等剂量逍遥胶囊,逍遥胶囊药效则优于等剂量逍遥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合济川煎对肝郁气滞合并阳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采用冰水灌胃、限制饮水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肝郁气滞合并阳虚型IBS-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P)组、黛力新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各组进行药物干预14 d.观察指标包括大鼠一般状态、糖水偏好率、旷场实验评分、内脏敏感性、小肠推进率、结肠黏膜HE染色及血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测定.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合济川煎能使模型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Bristol分值、内脏敏感性、旷场试验评分、糖水偏好百分比、小肠推进率增加(P<0.01或P<0.05),血清5-HT、SS含量降低(P<0.05),血清VIP含量升高(P<0.05);与PEG-EP组、黛力新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5-HT、SS均降低(P<0.05),VIP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鼠肝郁气滞合并阳虚型IBS-C模型制备成功,柴胡疏肝散合济川煎可改善模型大鼠肝郁和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5-HT、SS含量和升高大鼠血清VI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型小鼠肠道中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变化,探讨二者在脾虚便秘型小鼠肠道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脾虚便秘模型组,经造模成功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两项指标检测。结果:脾虚便秘模型组中小鼠肠道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均较空白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脾虚型小鼠便秘的发生和肠道中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降低关系密切,此为临床上阐明脾虚型便秘机制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脾虚模型血浆及胃肠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实验应用RIA测定了大鼠脾虚模型血浆及胃肠组织中SS含量,结果血浆、胃窦及结肠组织中SS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分别<0.05、<0.05、<0.05、<0.01),而且脾虚模型血浆中SS含量与胃窦组织中S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用四君子汤治疗后的脾虚大鼠胃窦组织中SS含量较自然恢复组明显减少(P<0.05),提示SS含量的升高可能是脾虚证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浆中SS含量的升高可作为脾虚证的辨证客观指标,四君子汤之所以能治脾虚证,可能是通过阻断SS释放,以达到健脾益气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高、中、低剂量灌胃干预7 d,以苯甲酸利扎曲普坦为西药阳性对照药物,并予空白组、模型组进行对照。运用RT-PCR检测5羟色胺1B、1D(5-HT1B/1D)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 1)对5-HT1B受体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及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较模型组升高,但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2)对5-HT1D受体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组,与空白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相比,空白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联合用药组较中药中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5-HT1B/1D受体调节异常为偏头痛的发病环节之一。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以提高偏头痛大鼠脑组织5-HT1B受体的基因表达,对5-HT1D受体的基因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运用,剂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