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口服液治疗门诊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老年期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阿立哌唑组35例,利培酮口服液组33例,疗程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及激越性问卷(CMAI)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6、8周末BEHAVE-AD和CMA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BEHAVE-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阿立哌唑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口服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痴呆伴发BPSD均有较好疗效,两者总体疗效、起效时间相当,而阿立哌唑的安全性优于利培酮口服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利培酮对照。方法:对7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与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伴发的精神障碍疗效可靠。有效率奎硫平组94.7%,利培酮组94.9%,不良反应少。结论:奎硫平对老年期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患者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和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例痴呆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A组)和奋乃静组(B组)治疗6周。通过BPRS、NPI及副反应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均有显著性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利培酮口服液组锥体外系副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对痴呆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效果比较理想,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具有病理性行为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65例伴有病理性行为的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针剂治疗。疗程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h、24h、72h、1周和2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针剂疗效相仿(P〉0.05),但利培酮不良反应更小,依从性更好(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口服液更适用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行为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美金刚单用及联合应用利培酮治疗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观察其对老年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控制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美金刚单药治疗组和联合利培酮治疗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 w末、治疗8 w末和治疗12 w末各行AD病理行为(Behave-AD)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MMSE评分升高。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MMSE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和利培酮联合治疗,比美金刚单药治疗可以更好的减轻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1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治疗6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利培酮口服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恶心等,程度轻微,氟哌啶醇的锥体外系反应较严重.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成喹硫平组与阿普唑仑组,并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价,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价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喹硫平与阿普唑仑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效.喹硫平组有效率为87.5%,阿普唑仑组有效率为66.7%,无统计学差异(χ2 = 1.73,P=0.995).喹硫平治疗8周后 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其中在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3个因子的得分比阿普唑仑组明显下降.喹硫平的不良反应较阿普唑仑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头晕和口干.结论 喹硫平和阿普唑仑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喹硫平的优势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幻觉症状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症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奋乃静组(各30例)。治疗8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临床疗效评定量表(CGI)、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 A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有效率分别为86. 67%和83 .33%,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BEHAVE A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 05,P<0 .01),治疗结束后两组间BEHAVE AD评分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结束后MMSE评分利培酮组较奋乃静组高,有显著差异(t=2 .26,P<0 .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 =0 .28,P>0 .05)。结论 利培酮与奋乃静对老年期痴呆的精神症状疗效、不良反应相近,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优于奋乃静,故利培酮更适合于伴有精神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共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采用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采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药的疗效相似(P〉0.05)。但治疗2周,4周时攻击行为和昼夜节律紊乱因子,喹硫平组疗效优于利培酮组,且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P〈0.01,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与喹硫平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体重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BPSD)的体重、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喹硫平组及利培酮组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分别测体重、空腹血糖及血脂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喹硫平组的体重及LDL在治疗第8周末较治疗前升高,HD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治疗前后各数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体重的第8周末与治疗前差值,LDL的第8周末与第4周末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体重、血脂的影响较利培酮明显,两者对糖代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使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8周,通过BPRS、MMSE、CDR、ADL、TESS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利培酮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有效率58.9%(显著进步7例,进步26例,变化不明显或无变化23例)。其BPRS和ADL分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李冉冉  高静芳  侯群 《上海精神医学》2009,21(6):355-357,362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成喹硫平组与阿普唑仑组,并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价,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价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阿普唑仑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效。喹硫平组有效率为87.5%,阿普唑仑组有效率为66.7%,无统计学差异(χ^2=1.73,P=0.995)。喹硫平治疗8周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其中在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3个因子的得分比阿普唑仑组明显下降。喹硫平的不良反应较阿普唑仑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头晕和口干。结论喹硫平和阿普唑仑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喹硫平的优势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幻觉症状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的精神与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和利培酮,其中奥氮平组34例.利培酮组33例,疗程共8周.治疗期间评定阿尔茨海默病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 AD)、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CMAI)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 AD与CMA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在治疗痴呆的精神与行为症状时小剂量即可取得满意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老年期痴呆精神病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往往存在严重影响,80%以上的家庭把痴呆患者的过激行为、暴力、妄想等精神、行为症状做为其困扰家庭的首要问题.与患者记忆、自理能力、语言功能的减退相比,直接照料者往往更注意到其精神、行为的改变[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利培酮片剂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和利培酮片剂组。疗程8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第2周均起效,PANSS分数在两组治疗后的2、4、8周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利培酮口服液组有效率85.7%,利培酮片剂组有效率87.9%;8周末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强直、震颤,约20%~25%,其次为失眠、便秘与食欲差等,约9%~11%,但上述症状发生均较轻,未经特殊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利培酮片剂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有相同的疗效,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与利培酮片剂相比口服液给药途径方便,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世界老年精神病学会一致决定将痴呆的精神障碍统一称之为“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e havioraland 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 ,BPSD) [1] ,并认为与痴呆的认知功能相比 ,痴呆的精神症状显然是可以治疗的[2 ] 。但在选用适合治疗BPSD的抗精神病药物及其剂量方面的报道却并不多见。为此 ,我们选用利培酮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现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系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2 0 0 1年 4月~2 0 0 2年 7月首次前来门诊者 ,其诊断符合CCMD -2 -R老年期痴呆诊断标准 ,并同时伴有精神和行为症状的患者共计 3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加兰他敏和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激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1例老年期痴呆合并激越症状患者进行为期12w随机接受加兰他敏或利培酮治疗的研究,参与最后评估者加兰他敏组18例、利培酮组19例,分别于第5周、12周通过科恩-曼斯菲尔德激越问卷(CMAI)评估对激越症状的影响,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加兰他敏组和利培酮组各时间点CMAI总分均下降。加兰他敏组在第5周及第12周CMAI总分较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第5周及第12周CMAI总分较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兰他敏组MMSE评分在第12周时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各时间点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兰他敏和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激越症状均有改善,利培酮组的改善更明显,但加兰他敏组对认知亦有改善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痴呆是精神科患者的常见症状,很多还伴焦虑、抑郁、行为障碍等多种精神行为,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给患者自身和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1]。本文对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表现除认知缺损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外,几乎所有病人在病程中都表现有精神行为症状,一般称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6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入组,双盲对照治疗8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记录用药量。结果 氟哌啶醇组和利培酮组的最高平均治疗剂量分别为(2.5±1.0)mg/d和(1.2±0.6)mg/d;治疗后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减分率>30%者分别为84%和8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合并应用安坦频度分别为19%和6%;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以第4周最为明显,利培酮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较低剂量氟哌啶醇或利培酮可以显著改善BPSD,利培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