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AChR抗体致中枢受损与IL-1和TNF-α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柱一  刘绪宏  刘煜  唐丽君  游国雄 《医学争鸣》2001,22(15):1372-137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与白细胞介素 1(IL 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之间的关系 ,旨在阐明部分MG伴有CNS损害的机制 .方法 将MG患者血中提取的IgG注入大鼠脑室系统 ,建立大鼠CNS受损模型 ,然后用放免方法检测大鼠脑、胸腺、血清中IL 1和TNF水平的变化 .结果 脑室内注入IgG后第 1周起脑、胸腺及血清中IL 1和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IL 1在脑组织上升最为明显达 (196± 41) μg·kg-1;而在胸腺及血中上升则相对缓慢 ,分别为 (190± 47) μg·kg-1和 (174± 31) μg·L-1.TNF α在脑、胸腺和血中的水平分别为 :(19± 4) μg·kg-1,(2 3± 5 ) μg·kg-1和 (2 6± 5 ) μg·L-1.结论 大鼠CNS受损MG模型脑、胸腺及血中IL 1和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表明在MG患者CNS损害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染氟大鼠血清NO、NOS、SO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染氟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 ( NO)浓度、一氧化氮合酶 ( NOS)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含量的变化。方法 :血清 NO浓度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血清中 NOS活性采用 NOS催化 L—Arg生成 NO法、血清中 SOD含量采用亚硝酸盐显色法。结果 :( 1 )染氟大鼠血清中 NO浓度为 ( 1 1 .1 5± 3.58μ mol/L)、NOS活性为 ( 4.60± 1 .0 7U/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NO( 1 5.86± 5.82 μ mol/L)和 NOS( 8.1 1± 1 .2 2 u/ml) ( P<0 .0 5)。 ( 2 )染氟大鼠血清 SOD含量( 84 .53± 8.36NU /ml)与对照组 SOD ( 85.84± 1 4 .4 7NU/ml)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本文提示染氟可降低体内 NO浓度和 NOS的活性 ,而 NO与 SOD含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鼠心肌成纤维细胞NOS活性的变化和AVP对NO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基础状态和精氨酸升压素 (AVP)干预下 ,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NOS-NO)系统活性的变化 .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基础状态和 AVP干预下 CFs的 NOS活性和 NO含量 .结果  1基础状态下 CFs的 36 h组 NO含量 (4 2± 5 ) μm ol· L- 1 和 NOS活性 (6 17± 83)μkat· L- 1 ,显著高于 6 h组 (14± 3)μmol·L- 1 ,(16 7± 6 7)μkat· L- 1 . 2 AVP干预下 36 h组 NO含量(6 2± 1) μm ol· L- 1和 NOS活性 (115 0± 10 0 ) μkat· L- 1也显著高于 6 h组 (34± 4) μmol· L- 1 ,(6 0 0± 33) μkat· L- 1 ,且AVP干预组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均高于同时间点基础状态组(P<0 .0 5 ) . 3CFs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随 AVP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其中 10 - 6mol· L- 1 AVP组 (6 3± 6 ) μmol· L- 1 ,(110 0± 5 0 )μkat· L- 1 和 10 - 7mol· L- 1 AVP组 (6 9± 6 )μmol· L- 1 ,(12 0 0± 5 0 )μkat· L- 1 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2 9± 5 )μmol· L- 1 ,(4 5 0± 83) μkat· L- 1 ,10 - 9mol· L- 1 AVP组(32± 2 )μmol· L- 1 ,(5 0 0± 133)μkat· L- 1 和 10 - 8mol·L- 1 AVP组 (37± 2 ) μmol· L- 1 ,(6 0 0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NO及NOS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给予大鼠皮下注射CCl_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NOS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NO及NOS水平的变化。结果 注射CCl_4后5、10d,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NO及NOS水平明显升高(模型组NO、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95±0.34μmol/Lvs3.33±0.46μmol/L及1.75±0.51nmol·min~(-1)·g~(-1)vs0.26±0.12nmol·min~(-1)·g~(-1),P均<0.01);20、30、45d,肝组织除上述病理改变外,汇管区逐渐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小叶内延伸,N0及NOS水平维持在高于对照组水平(模型组N0、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60±0.89μmol/Lvs2.45±0.51μmol/L及/1.88±0.10nmol·min~(-1)·g~(-1)vs0.39±0.20nmol·min~(-1)·g~(-1),P均<0.01)。结论 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时NO及NOS水平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Alzheimer病形成过程中NO/NOS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 a方法 ,立体定向将 β-淀粉样肽 (β- AP1 -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 AD模型 ,分别于 1,2 ,3wk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 NO,NOS,胆碱酯酶 (cholinesterase,Ch E)的含量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β- AP注射 1wk后 ,脑组织中 Ch E明显下降 (10 .1± 4.1,P<0 .0 5 ) ,而 NO和 NOS的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6.2± 1.6vs2 .2± 0 .3,P<0 .0 5 ) ;在 3wk时 Ch E仍呈下降趋势 (6.5± 4.4) ,而 NO和 NOS较 1wk时无显著变化 ,但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6.0± 1.8vs 2 .3± 0 .4,P<0 .0 1) .外周血中 NO含量呈持续性增高 (4 8.0± 4.3,P<0 .0 5 ) ,而 NOS呈持续性降低(2 0 .5± 5 .2 ,P<0 .0 1) ,Ch E始终无明显变化 .结论  NO和NOS的增高与学习记忆的减退密切相关 ,提示 β- AP诱导的NO/ NOS途径在 AD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亦即 NO的神经毒性作用途径可能是β- AP对 AD脑神经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化学反应显色法 ,测定 39例健康体检者、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NO和NOS的含量。结果 疾病组血清NO、NOS含量分别为 6 3.37± 2 0 .93umol/l和 3.6 9± 1.39u/ml,均高于对照组 (分别 17.30±10 .6 6umol/l和 2 .5 3± 1.14u/ml) ,且有显著差异 (均 P<0 .0 1)。结论 NO在心肌NOS诱导合成NO的产量和合成途径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总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辅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NO、NO前体或NOS抑制剂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30例CNS感染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CSF中及入院时、住院第3、59、、14天血清中NO浓度、总NO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CNS感染患者血清中NO浓度、总NOS活力在入院时及住院第9天明显增高(P<0.05或0.01),其它时间点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SF中NO浓度、总NOS活力较对照组及治疗2周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说明NO、NOS参与了CNS炎症过程,提示临床采用NO、NOS前体或NOS抑制剂辅助治疗CNS感染在病程的早期和中期将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和缺铁性贫血 (ID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硝酸还原酶特异地将NO3- 还原为NO2 - ,通过显色测定NO的浓度 ;利用NOS催化L 精氨酸生成NO ,NO与亲核性物质生成有色化合物 ,在特定波长 (5 30nm)下测定吸光度大小 ,计算NOS活性。结果 :AA患者血清NO浓度 (96 .9± 13.9) μmol L高于正常对照组 (76 .9± 2 0 .3) μmol L ;IDA患者血清NO浓度 (98.35± 11.86 ) μmol L高于正常对照组 (76 .9±2 0 .3) μmol L ;AA患者血清NOS活性 (35 .5± 8.1)U ml高于正常对照组 (2 8.3± 11.1)U ml,经治疗贫血症状改善者NO及NOS水平分别为 6 8μmol L和 2 9.7U m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IDA患者血清NOS活性是 (32 .5 4± 6 .12 )U 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NO及NOS参与了AA和IDA的发病过程 ,在AA和IDA的诊断和疗效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NO和NOS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及NO合成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老年性白内障 (30例 )和正常晶状体 (15例 )中NO和NOS的含量。结果 正常晶状体中NO平均含量为 (5 3.33± 13.335 ) μmol/L ,NOS的平均含量为 (0 .0 6 0± 0 .0 2 6 )u/mg蛋白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NO和NOS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NO和NOS的含量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 ,高浓度的NO可对晶状体产生很强的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0.
L-NAME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刚  苗继延  王新  张宗友 《医学争鸣》2001,22(22):2061-2063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在大鼠慢性中毒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制备慢性 CCl4中毒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12 wk,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NO合酶 (NOS)抑制剂治疗组和未治疗组 ,治疗组用 L- NAME0 .5 mg· kg- 1 · d- 1 ,胃内注入 ;肝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 ,每日 1次 ,每组均为10 d.镉还原比色法测定各组血清中 NO含量 ;测定各组血清中 AL T,AST和 TBil,行肝组织学检查 .结果 肝损伤组鼠血清 N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鼠和 L - NAME治疗组[(8.2± 5 .5 ) μmol· L- 1 ,(5 .7± 3.6 ) μm ol· L- 1 ,(5 .9±6 .1) μmol·L- 1 ,P<0 .0 1].血清 AL T和 AST含量亦呈同样改变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肝组织学检查显示 L -NAME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明显减轻 .结论  L- NAME对大鼠慢性 CCl4中毒性肝损伤具有的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乌丹参滴丸(SWDS)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内皮素(ET)、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取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继续喂高脂饲料:小剂量治疗组喂以高脂饲料和首乌丹参滴丸生药,每只1.25g(/kg·d),大剂量治疗组每只5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每只2.35mg(/kg·d)。4周后,测定血脂、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及血管壁组织NOS的含量。[结果]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较模型组低(P<0.05),血清NO水平及血管壁NOS的表达呈相反变化(P<0.05)。[结论]首乌丹参滴丸可降低血脂和血浆ET-1水平,提高血清NO及动脉壁组织NOS的表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诊断超声对大鼠孕期胎盘组织中NO的阶段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孕早期超声辐照后其胎盘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itic oxide,NO)含量的阶段变化,旨在为临床孕早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孕鼠分期采用生化技术检测其胎盘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NOS活性与NO含量测定,孕早期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晚期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孕早期接受一定剂量的超声辐射可使NO含量和NOS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种一氧化氮合酶( NOS)亚型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组化等技术,对6株结肠癌细胞(SW480,SW620,RKO,LOVO,HT29,M5)和10例组织样本中NOS的表达进行分析。而后分别以NOS抑制剂干预NOS的功能活性,分析NOS对结肠癌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3种NOS在结肠癌细胞和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胞浆表达为主,部分核表达。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 定量显示nNOS在所有样本中表达最强(分别为239±4.7~693.3±38.0和0.263±0.05~0.696±0.09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居中(分别为42.7±13.6~236±34.0和0.079±0.04~0.291±0.00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微弱或不表达(分别为13±7.4~68±13.6和0.019±0.004~0.123±0.004)。增殖和迁移功能实验显示,同时抑制3种NOS亚型或选择性抑制nNOS,可显著下调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迁移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抑制增殖迁移能力中位百分数为42.5%,P<0.05),而选择性抑制iNOS效果微弱(仅抑制9.7%中位百分数的增殖迁移能力,P>0.05)。结论nNOS对结肠癌增殖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针对nNOS表达干预治疗可能成为将来结肠癌临床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子宫内膜功能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及早孕期蜕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①增生期仅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NOS,iNOS不表达于内膜的任何组份;②分泌期两种NOS都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未检测到NOS.③蜕膜组织蜕膜组织腺上皮和腔上皮eNOS和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且蜕膜间质细胞表达iNOS.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表达eNOS和iNOS增加,表明此时NO的产量增多,而NO又可能通过其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和促凋亡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的发生和月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 ( NOS)与一氧化氮 ( NO)含量的测定 ,分析一氧化氮在甲亢时的生成情况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甲亢患者、甲亢治愈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NOS、NO的含量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甲亢组 NOS的表达及 NO的生成显著高于甲亢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 ;甲亢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甲亢患者 NOS表达增加、NO生成增高 ,可能与甲亢患者多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诊断级超声对人早孕绒毛组织中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后人绒毛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的变化来评价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生化测定技术检测绒毛细胞培液中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①NOS活性测定,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0min组值更低;②NO含量测定同样是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0min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更显著.结论孕早期接受一定剂量的超声辐射可使胎盘组织细胞中的NO含量下降,NOS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17.
熊抗辉  王百忍 《医学争鸣》1996,17(2):108-111
观察大鼠睫状、下颌下、蝶腭和耳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NADPH-d组化反应法。颅部各副交感神经节内都含有丰富的NOS阳性神经元,均匀地分布于节内各处。但阳性神经元所占比例在各神经节不同。比例最高的是蝶腭神经节,其内90%-95%的神经元都含NOS,细胞排列密集,在30μm厚的切片,4mm^2的面积内多达46个。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建立一种新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测定方法。L-精氨酸在多种辅助因子的参与下,经NOS的催化生成一氧化氮(NO)。NO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后者能与鲁米诺产生强的发光反应,当NO浓度为0.1pmol/L~1nmol/L时,发光强度与NO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确定NOS的活性。用该方法重复测量10只大鼠脑组织中的NOS活性,其测定值为:(28.3±6.9)pmolNO/L/mg蛋白/min;稳定性较好。此方法避免了同位素方法的繁琐及放射性污染,是一种简便易行的NOS活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 (HBV)感染者血清的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 ,探讨和研究NO在HBV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 ,并将HBV阳性血清分为五个常见模式组 ,应用Griess法测定各组血清NO和NOS水平与正常对照。结果 :HBsAg( +)、抗HBc( +)组 (第 4组 )和HBsAg( +)、HBeAg( +)、抗HBc( +)组 (第 5组 )显著降低 ;抗HBs( +)、抗HBc( +)组 (第 2组 )和HBsAg( +)、抗HBe( +)、抗HBc( +)组 (第 3组 ) ,NO和NOS回升 ;抗HBs( +)组 (第 1组 )和对照组水平相近。结论 :HBV在体内复制活跃时 ,可能抑制NOS活性 ,使NO合成减少 ,同时由于NO发挥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而使消耗增加。检测血清NO、NOS可观察HBV感染程度和预后。NO用于HBV感染的治疗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NO和NOS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所为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方法 实验组:肝硬化患者58例;对照组:正常健康者40例。血清学检测指标:NO、NOS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SB)、清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NO明显增高,与Child-Pugh A级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汪有NOS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Child-Pugh A、B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血清NO水平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增高,而血清NOS却呈负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