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病因复杂,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挑战性。一体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PET/MR)检查,通过PET与MR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优势互补,形成整合优势。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如何缩短PET/MR扫描时长、选择适宜的个性化扫描协议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文献复习和大量临床应用积累基础上,建立基于病灶是否具有显像剂聚集的简繁不同的MRI的成像协议和报告关键信息的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后谵妄老年病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及右美托咪定对其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性别不限,BMI 19~ 25 kg/m2,年龄65~ 8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后2d内评价谵妄的发生情况,将术后谵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谵妄组(D组,n=13)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16).另选术后没有发生谵妄的病人13例作为对照组(C组).Dex组在谵妄发生后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随后以0.2~ 0.7 μg·kg-·h-1速率输注.谵妄发生期间采用18氟-脱氧葡萄糖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分析双侧顶叶、颞叶和额叶葡萄糖标准摄取值,以反映葡萄糖代谢率.结果 Dex组所有病人于给予右美托咪定后30 min内控制了谵妄.术后谵妄病人脑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在顶叶、颞叶和额叶.D组和Dex组双侧顶叶、颞叶和额叶葡萄糖代谢率低于C组(P< 0.05);Dex组双侧顶叶、颞叶、额叶葡萄糖代谢率高于D组(P<0.05).结论 术后谵妄老年病人脑葡萄糖代谢率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可控制老年病人术后谵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康龙  莫逸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9):1822-1824
目的:通过对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SPECT全身骨扫描分析,了解骨转移病灶分布特点。方法:给病人注射99mTc-MDP显像剂,2-3小时后,行全身SPECT骨扫描。结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大部分发生多发性骨转移。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易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常规行SPECT全身骨扫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在治疗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3例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资料。抽取人骼前上棘骨髓,分离出hBMSC,经体外诱导和扩增,将hBMSC与部分脱钙骨(30%~40%)复合,于体外培养1个月后,手术植入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2周、3个月、2年进行PET-CT检查随访。结果 PET-CT示,术后3个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了骨组织缺损,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结论以自体hBMSC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并能修复下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 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的乳腺癌资料。初诊时即发现骨转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行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三阴乳腺癌(TNB)与非TNBC骨转移病灶分布情况,总结乳腺癌骨转移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点。 结果 共检出46例患者204处病变,脊柱62处(30.39%),是转移最常见部位,其次肋骨57处(27.94%)、胸部骨31处(15.20%)、骨盆骨28处(13.73%)、颅面骨15处(7.35%)、四肢骨11处(5.39%)。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TNBC与非TNBC骨转移在脊柱、肋骨、胸部骨、骨盆骨、颅面骨及四肢骨的病灶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988)。三阴乳腺癌骨转移占整个乳腺癌骨转移的28.26%(13/46)。13例TNBC骨转移共51处病灶,放射性浓聚占90.20%(46/51), 混合型病灶占7.84%(4/51),放射性稀疏病变1.96%(1/51), 且主要为多发骨转移病变, 占84.62%(11/13)。 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TNBC骨转移好发与脊柱、肋骨、胸骨,以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本院221例次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大剂量131I治疗后4-7天行131 I全身扫描和病灶部位的131I-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和临床价值。结果:断层融合显像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发现颈部转移淋巴节部位更准确、直观,更容易区分术后残余甲状腺与转移淋巴结;发现更多的病灶及更准确的判断病变部位;准确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结论: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行131I-SPE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131I在体内的分布,从而进行特异性诊断及疗效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21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8个病灶采用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21例病例除胸壁复发外均还伴有远处转移。胸壁复发肿瘤周边剂量设定为50-60Gy。通过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TPS计划系统,对治疗靶区进行三维重建,给出三维等剂量曲线图、植入粒子数目和植入位置。借助模板定位或直接经皮穿刺技术完成粒子植入治疗。结果:21例28个病灶完全缓解(CR)21个,部分缓解(PR)6个,无变化(NC)1个。总有效率96.4%。15例病侧胸壁疼痛患者疼痛均有缓解,缓解率为100%。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作为乳腺癌术后晚期胸壁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刘康龙  莫逸 《中华医护杂志》2005,2(4):307-307,306
通过250例肺癌病人SPECT全身骨扫描显像的分析,了解到肺癌病人易发生骨转移及其与治疗的关系,认识到肺癌病人常规作SPECT检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是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约1%(女性0.65%,男性0.25%),女性为男性的2~3倍,但男性预后较差.甲状腺癌以分化良好的类型占多数,约80%,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乳头、滤泡状混合癌等.分化型甲状腺癌可经直接侵犯、血管侵犯或血行等方式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48例大肠癌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和MMP-9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MMP-9的水平分别为(665.8±232.8)ng/L;(532.7±208.9)ug/L。显著高于对照组(391.6±135.2)ng/L;(317.8±132.2)ug/L(P<0.01)。并与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低分化者及C、D期患者较中、高度分化及A、B期高(P<0.01)。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增高,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转移、分期有关,提示VEGF、MMP-9对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