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4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9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 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例(1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将MEDPOR种植体+人造血管+环扎条带制成的“三明治加压块”固定垫压于黄斑区,术后行眼眶CT检查明确加压块位置。术后6~12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眼眶CT显示10眼加压块均位于黄斑区;末次随访 SD-OCT示1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7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3眼黄斑裂孔部分闭合;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1眼提高不明显;术前患者 BCVA为(1.55±0.26)LogMAR,术后3个月BCVA为(0.99±0.05)LogMA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1.27±1.18)mm,术后3个月为(28.81±0.8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和视力。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对比研究42例老年肺炎患者治疗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设置七天的实验周期,随机选取42例肺炎。观察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选择作为实验案例的4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32例患者康复出院、9例患者出现好转迹象、1人选择自动出院。与此同时总结发现,老年肺炎的患病表征并不明显、隐匿性高、缺乏典型性。结论:老年患者一旦发现患有肺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尽早诊明治病病菌,科学实验抗生素,存进患者机体内的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雾化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疗效及对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疗程5~7 d。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血清炎性指标、心肌酶以及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咽峡部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消退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GRAN),GRAN比率,中间细胞百分比(MO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雾化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能够显著改善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抑制机体炎性状态,促进患儿康复,并减轻心肌损害程度,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5例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对以allo—PBSCT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及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75例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3—72岁,清髓性移植66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HLA全相合和5/6相合61例(其中6例为非亲缘性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14例。预处理方案中清髓性移植采用:①Cy/TBI,②Bu/Cy;而HLA单倍体相合移植均采用Cy/TBI+阿糖胞苷;非清髓性移植采用福达拉滨+TBI/或(CTX+ATG)。GVHD预防:全部患者输入的干细胞均未进行去除T淋巴细胞及其他处理。HLA全相合移植均采用CsA+短程MTX方案,HLA单倍体相合移植用CsA+短程MTX+ATG+抗CD25+霉酚酸酯。移植后复发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和/或化疗,CML患者同时加用格列卫治疗。性别不同的供受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X和Y染色体,性别相同的供受者应用PCR方法检测短片段串联重复(STR)。植入后定期采用PCR及(或)FISH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结果表明:74例患者allo—PBSCT后获得造血重建,并最后转为完全供者嵌合体。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5—25)天。75例患者中至今46例(61.3%)存活,中位生存期23(2—61)个月。29例患者死亡,其中9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发生Ⅲ度以上急性GVHD死亡,7例(2例间质性肺炎)因严重感染而死亡,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9例存活者均为完全供者嵌合,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30(6—53)个月,5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7(2—17)个月,1例CML急变患者移植后100天复发,经DLI治疗达完全缓解,存活至今已53个月。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6  相似文献   
7.
张苏迎 《全科护理》2016,(3):284-285
回顾分析2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后并发迟发性肾周血肿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该病人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后因并发迟发性肾周血肿、排肉眼血尿,腰部明显疼痛,腹部肿块伴活动不利,发热,需手术清除血肿,根据该病人的病情特点,重点做好肾周出血、肾周血肿、发热、腰部疼痛、心理护理,病人转危为安,症状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8.
(接6月下) 2.1.3以试验方案代替实验记录试验前将试验方案抄写在记录本上,试验过程中仅将称量、测定数据填写在相应的位置,未及时记录真实的试验过程。这样有可能使试验过程中的一些非预期情况漏记,造成错误,影响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RC)的DNA倍体异常和染色体畸变的数目、部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40例SCRC肿瘤标本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经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分析肿瘤细胞DNA倍体;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在全基因组水平对40例SCRC进行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40例SCRC患者标本中,二倍体的比例为42.5%,异倍体为57.5%,DNA倍体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分期越高,异倍体的比例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H检测的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畸变,平均每例畸变数为7.55,常见的染色体扩增区域有:20q、12q、13q、7p等,常见缺失区域有18q、5q、4q、8p等.TNM分期中Ⅲ~Ⅳ期SCRC的染色体畸变数高于Ⅰ~Ⅱ期(6.00±2.76 vs 8.70±2.84,P<0.05).不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SCRC的DNA倍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倍体肿瘤的染色体畸变数明显少于异倍体肿瘤(6.35±3.35 vs 8.43±2.59,P<0.05).结论 染色体不稳定在SCRC中普遍存在,是SCRC病情进展的基础,染色体畸变比DNA倍体异常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